金矿的文集
第9页
精华佳作 98 篇
个人签名:什么都没有留下..
- “吃不准”与“靠不住”荐
- @2010年6月6日分类-散文·抒情
吃不准与靠不住散文金矿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这就叫相对论。这种观念是有依据的,因为任何事物状态都不是在静止…阅读全文 ▷
- 地位与友情 (散文)荐
- @2010年6月5日分类-散文·抒情
有人说只有老百姓才最自觉,不愿意巴结当官人,不想同大官人交朋友。这句话也许是对的。因为向来做官的都不轻易看上布衣百姓…阅读全文 ▷
- 一个人的渺小 (散文)荐
- @2010年6月3日分类-散文·抒情
记得外婆在世时,她看到自然灾害期间家乡死掉那么多的人,感慨地说过细想起来,一个人连只小鸡子都不如。当时,我却一片茫然…阅读全文 ▷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散文)荐
- @2010年6月1日分类-散文·抒情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散文金矿有一位很有事业责任心的朋友,在十多年前他就有一句口头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时我对他调度这句格…阅读全文 ▷
- 报应意识 (散文)
- @2010年5月31日分类-散文·叙事
报应意识散文金矿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外婆是村子里威信很高的老者,别看她不识一个字。由于她有一种很特殊的乡村知识积累的睿…阅读全文 ▷
- 闲话石匠庄 (散文)精
- @2010年5月30日分类-散文·叙事
闲话石匠庄散文金矿要谈到石匠庄,它虽然小得不起眼,早年在我们这里几十里方圆还真挺出名的。我在收集乡土民歌时,就在这里…阅读全文 ▷
- 一碗水端平 (散文)荐
- @2010年5月25日分类-散文·抒情
一碗水端平散文金矿我发现有的民间俗语在很大一个地方流行,就像一碗水端平我估计可能是在全中国民间都通用。因为我第一次用…阅读全文 ▷
- 藕 塘 庄 (散文)荐
- @2010年5月20日分类-散文·叙事
要说藕塘可是我们相间很俗气的说法。到文人墨客的笔下可就不叫藕塘了,就要带点诗意,称之为荷塘或者叫荷花池。散文家朱自清…阅读全文 ▷
- 真话不全说 (散文)荐
- @2010年5月16日分类-散文·抒情
季羡林老人走了,好多人都很在乎他一生说了好多句至理名言。要说我感兴趣的倒是他那句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为了这一句,…阅读全文 ▷
- 小 姨 子 (散文)荐
- @2010年5月15日分类-散文·叙事
小姨子散文金矿小姨子可小得多,比我的孩子只大两岁,我们结婚时她才刚刚学走路。由于年龄差,两姐妹不太亲近。但老妻经常念…阅读全文 ▷
- 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散文)荐
- @2010年5月13日分类-散文·抒情
吃人一口还人一斗散文金矿小时候,我经常听外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人一口,还人一斗。当时我并不太理解这句话含义,总认为…阅读全文 ▷
- 小花狗的故事 (散文)精
- @2010年5月10日分类-散文·写景
小花狗的故事散文金矿这个小花狗是一位美丽的乡野姑娘。她生不逢时生不逢家,有一个极其苦难的童年,有一段极其凄楚的故事,…阅读全文 ▷
- 模 糊 老 乡 (散文)荐
- @2010年5月9日分类-散文·抒情
模糊老乡散文金矿一位文友常对我的散文命题有所质疑,说命题模糊,看题目很难猜到我要写的内容,就像这一篇模糊老乡还真迷糊…阅读全文 ▷
- 今谈愚公移山 (散文)荐
- @2010年5月8日分类-散文·抒情
今谈愚公移山散文金矿要说愚公移山,我们这一辈人很是记忆犹新,它曾是毛泽东主席老三篇中的经典篇,领袖鼓励国人对待革命事…阅读全文 ▷
- 打条鱼儿三尺三荐
- @2010年5月2日分类-散文·抒情
打条鱼儿三尺三金矿这几年,我们南闸民歌已经成为大淮安的一个乡土特色文化的闪亮品牌,又被批准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阅读全文 ▷
- 候 车 (散文)荐
- @2010年4月25日分类-散文·抒情
候车散文金矿春光明媚的佳日,我应约来到南方某特大城市独身旅游。在都市朋友几天轮番盛情接待后,一向足不出户的我感到有点…阅读全文 ▷
- 有多远走多远 (散文)荐
- @2010年4月16日分类-散文·叙事
有多远走多远散文金矿有好些乡间俚语会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语意和含义也跟着发生较大地变化,例如有多远走多远这句话与早年…阅读全文 ▷
- 摇 篮 曲荐
- @2010年4月9日分类-散文·叙事
摇篮曲散文金矿要说摇篮曲,应该称得上是国际名曲。数目要有上百种。说来奇怪,却没有一首旋律类同于我们白马湖边的摇篮曲的…阅读全文 ▷
- 让他们心痛一辈子 (散文)荐
- @2010年4月6日分类-散文·叙事
让他们心痛一辈子散文金矿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坚决不肯相认自己的亲父母,她的父母愿意付出相当数目的金…阅读全文 ▷
- 改名“新运路” (散文)荐
- @2010年4月3日分类-散文·叙事
改名新运路散文金矿一九九一年夏季大水灾,我们南闸水乡损失惨重,全乡几乎颗粒无收,有好多地方都纷纷捐来赈灾款,当时老百…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