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对于我们60后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那时上学都有劳动课的,劳动不积极,是不能评三好生的。
我的劳动习惯形成于青少年时期,我出生于盐场圩下,但凡在上世纪6-7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记忆。那时我们盐场虽然是“国”字号的,但因各家都有兄弟姐妹几个,生活还是很艰难的,父母一般不会宠惯孩子,只要够得着锅台,就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割草、烧火、做饭、种田、洗衣服等劳动自然是少不了的,等岁数稍大一点的,还要帮父母上滩做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扒盐时帮着装车、做埝时帮着理绳,搓绳、补蓬布等事项,在我们少年时期就学会了。那时做这些事,尽管不愿意,但大家都做,也没办法。也有喜欢做的事,那就是捞鱼摸虾。那时,做饭都是烧草的,小组虽然给每家分了一块草地,一般都不够烧,所以还要到没分过的水库、荒滩上割一些。每年暑假,我们最重要的家务事就是割草,每家稍大一点的孩子,都会带着小的,帮着大人割柴草。在炎炎的夏日,每天天没亮,我们就结伴带着草绳到水库里去割小柴,镰刀在手中闪闪发光,不一会儿就个个挥汗如雨了,在经过一阵紧张的劳动后,我们还要将所割的柴草,拖到水库边上晒干,等大人有时间来挑回去,割完草,我们会跳进河中,尽情地戏水打闹一番。有时我们还会带着网具,唱着儿歌,吹着口哨,到蒸发、水库、送水道里去摸鱼采贝,摸鱼回来,要将身上故意抹上泥浆,这样回来下河游泳大人就没话可说了。
少年时期的生活虽说是贫困的,但我们很充实,很快乐!特别是劳动,它不仅为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使我明白了劳动的艰辛,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想在这一点上,恰巧是今天的孩子所缺少的,所需要的。80后、90后出生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长在蜜罐中,生活在大人的宠爱中,大事小情都由大人一手操办了,少有劳动的机会,更不会懂得劳动的艰辛,从而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连削水果这样的事都不愿做的;现在的孩子身体不够强壮,有的因挑食导致瘦得弱不禁风,有的因贪吃胖得令人担忧,其重要的根由大概就是缺乏劳动锻炼!
感恩劳动!它使我们拥了有丰衣足食的生活,它使我们有着健康强壮的身体。感恩工作!它使我们有了一个增长智慧、发展自我的空间,它给了我们一个创造幸福、回报社会的平台。
-全文完-
▷ 进入雨水交融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