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的天,春光明媚,春色满园,沿岸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波光潋滟,蝶舞燕飞,翩翩少年,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春光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如醉如痴。
一路漫步闲观,不觉已到儿时的住处。举目望去,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铮亮高大的门窗,颜色各异的外墙壁,飞檐走壁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更有翠柳桃红的衬映,看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俨然是样式别致、外观新颖的别墅群,哪里还有昔日的土坯茅屋、泥墙草房、鸡喊狗叫、蛙唱牛鸣的乡村景象!
沿着乡间水泥小道,来到了近处,只见宽敞清洁的院落,传来阵阵花香。一眼看去,数棵桃树长势正旺,深浅色异的花儿点缀在枝头随风摇曳,不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向里张望,两个小孩正上着网,玩得津津有味,估摸玩的什么小游戏之类。可能听到动静,从屋里出来了一位老者,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我的远房表舅,这时他也认出了我,赶紧叫我到屋里坐,并切上一杯茶。一边喝着茶一边跟表舅聊着天,只听他说道:“我和你表舅妈现在每天做三顿饭,带着两个孩子,没事我就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学点知识,同时也能消消遣。你的表弟们出去打工了,常年不在家,一般过年回来一次。你瞧瞧这个房子几年前盖的,还不错吧!他们在外一年两口子能挣近十万元,单位供应吃住,所以在外开支很少。。。。。。”表舅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看得出他是多么的开心!是啊,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日子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这当然离不开党的富民好政策。
和表舅不知不觉闲聊中,我的表舅妈买着中饭菜回来了,看到我很是高兴,说什么也不让我走,定要吃完饭再回去,没办法只好留下。中午和表舅两人喝了点酒,表舅毕竟上了年纪,已有点醉意,但他老人家很是高兴,拉着我一起上了他家三楼。只见他临窗指着前方的一幢中西复合式楼房说:“那里便是你小时候住的地方,旧房子早已拆了,现在这幢楼房主人算起来和你也是表兄弟。”我一边听着,一边我的思绪不觉已经飞回到我儿时的往事里。。。。。。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间,虽已过去三十几年,但还是记忆犹新。当时我的大舅参了军,后来响应政府号召,去了西部工作。家里只有外婆和我的小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过了不久,按照当时政策,我的小舅符合条件,由生产队、大队、人民公社逐级筛选后到达县里,最后和其他一批人一起被推荐去外地念了大学,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那时是不需要考试的。这样家里仅剩外婆一人,当时她老人家年事已高,加之身体一直不好,所以我父母商量后就带领我们兄妹几人由县城来到了我的外婆家,其实我的家到外婆家也就几里路。那个时候响水县城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东方红大街,不足2公里,街的北面比邻的是美丽的灌河,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其它三面紧挨着乡村,所以说旧日的响水县城很小。我们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四年,当时我也就六、七岁,直到我小舅大学毕业并工作后,我们一家才返回县城。
在这四年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会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但映像最深的一件事,至今还历历在目,那便是一台“红梅”牌小收音机。这台小小的收音机是我大舅在我们去的第三年里他回家探亲带来的,对此家人高兴,四邻开心。上个世纪70年代,哪家能有台收音机,那可不比现在谁家有辆轿车差,那个时候金贵的很,全队里也唯此一台。
那年代,除了收听每天短暂而固定时间的广播外,就只能靠收音机来获得外界信息和吸取更多知识,当然还能享受音乐、小说、评书等娱乐节目。现在的孩子不会介意这些了,他们只知道电脑、电视、mp5、网络。。。。。。这些现代化的东西。
记得那会最流行听刘兰芳长篇评书《岳飞传》,每天中午饭大伙儿早早吃完,附近的男女老少齐刷刷来到外婆家的门前,等候听书。我和弟弟在宽大的场地上摆好一张小方桌子,然后我再小心翼翼的把那小收音机端端正正的放于方桌正中央,生怕它不小心被人弄掉下而摔坏了。我轻轻地打开收音机开关,调到指定的波段,里面立即传出刘兰芳那高亢嘹亮的声音,真可谓神完气足,干练豪迈,更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让所有在场听的人完全陶醉其中,难怪她的大名家喻户晓,轰动全国,影响海外。就连我的父亲经常给人说书的人,也对刘兰芳声情并茂的评书说演大为敬佩,为之折服!我和弟弟等一干小伙伴,拿着小凳子围坐在收音机四周,其他人有的坐在凳子上,又的干脆席地而坐,有的倚于屋檐下,有的斜靠柴垛上。。。。。。各具形态。大伙儿没有一点响声,唯有从收音机里传出刘兰芳那唯美铿锵的说演声,偶尔夹杂着几位老爷子旱烟的“吧嗒”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回首往事,物事已非,悠悠岁月,匆匆逝去,留给后人的是伤感亦或赞叹。遥想当年,展望今朝,感慨良多,不觉高声吟道:翠鸟放歌来,青杨曼舞怀。和风添绿意,醉赏故楼台!
-全文完-
▷ 进入太阳红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