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毒”这个字在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喧嚣着,一夜间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次“毒”的瞬间火爆皆缘于近日被媒体揭露的有毒胶囊一事,引发了政府的严重关切和关注,毫不留情连出狠手给予坚决打击,该抓的抓了,该关的关了,该查的查了,可谓严厉、迅速。这次事件也再次牵动了民众的心,仿佛有点人人自危和恐慌之感。还好,有关专家及时到位予以理论上诠释和对民众释压,闹了半天,闹得人人紧张恐惧的毒胶囊和以往被查出来的有毒食品相比并没有什么新意,一天吃六粒,分三次吃,一次两粒,伤及不了生命,死不了人,属微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呜呼!原来还是一场大惊小怪,没啥了不起的,有着良好心理素质和久经历练的国人本不该这样啊?这样的解释似乎很耳熟。回顾一下这些年三聚氰胺毒奶粉、染色馒头、红心鸭蛋……等等一系列有毒食品事件中,这种权威解释仿佛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老朽坚信,专家没有胡说和愚弄民众百姓,能这样说敢这样说必定有着科学依据,对单一独立的有毒有害食品或药品肯定是这样。面对国家和十几亿国人、面对媒体如此格外的关切,这些专家应当是出言慎之又慎的的,字句斟酌的,绝不敢、也不可能为有毒食品药品开脱解困。
发生这样的事件令人痛心和愤慨,可以说国人无论官民是同仇敌忾。究其根源还是钱闹的。铜臭浸蚀了一部分人的灵魂,一切唯利是图,只要来钱哪管毒不毒、是否有害人体健康。受害的也绝不仅仅是平头百姓,甚或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可能每个人都难以幸免。即便是网上传说的吃特供群体。
对这样的事件,国人已经熟悉了,尽管一次次震惊、愤怒,过后还是无奈和防不胜防。不能说国家和政府打击不力,而是这些丧失良知的黑心厂商太狡猾,花样翻新地和国家玩儿猫捉老鼠的游戏,使之屡打不尽屡斩不绝。国家该严打的严打,该治理的治理,小民百姓为严打能出的出力献计献策,不能出力的睁大眼睛提高警惕严防毒素严禁入口,抑或只管听从专家意见尽力保护好自己就是。愚作此小文意在,透过这次毒胶囊事件,跳出这个事件,站在更宽泛的角度和位置来思考一下,剖析一下“毒”的根由所在和尽力避免其伤害。
没学过医学,没当过医生,也没资格研究毒害学,但以常识而言,愚想,毒,可能还得分个微毒、小毒、中毒、大毒、剧毒之分,可能有个毒性强弱、毒性发作时间快慢之别吧。而生活中可能多接触的一般是微毒或者小毒,像一喝‘七步倒’那样的剧毒群发事件尚未听闻”。有些毒性可能毒性不小,但微量摄入一半次不会危及生命,无论是外观上,还是内在感受上也不会有明显的异样感觉,诚如专家所言“在可控范围以内”。这些毒性偶尔微量摄入一半次委实关系不大,但积少成多会怎样呢?
其实,生活中摄入毒素远不止媒体上曝光的这些,不但部分食品(前年有网文例举了50余种有毒食品)、药品有毒,仔细想想有毒的东西绝不止这些。比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部分河流污染导致的有毒有害生活用水,家庭和商店、写字楼里装修材料散发的有毒有害气体等等。这里要厘清的是自觉主动的摄入,还是被迫无奈根本不想或坚决拒绝的摄入。从现实情况看,两者兼具。
先说食品,应当说谁都不会傻到自己主动要吃有毒食品,除了上述人为故意使坏掺毒无法辨识误食以外,对一些分辨不清有毒与否的食物也有尝试性的食用情况,出现中毒的例子不乏一二,如对一些野菜、菌类食用所引发的中毒。这些,都不是明知有毒自愿吞下肚而为之。但也有例外,有时明知可能有危险或不可避免的微毒,为了口感或说美味,抑或是生活所迫、生命遭受威胁而有意而食之。诸如生吃海里的生蚝,生食牛肉……生吃一些野菜,生吃蝎子……饥饿至极吞食树皮树叶……饥饿危机生命是无奈,可是为食欲、美味或寻求刺激生吞活吃或未经这些“食品”,而这些东西里面谁敢保证百分之百的绝对无毒无害呢?但这是无人强迫自觉自愿的。
二是药品。西药有无毒性、毒性多寡愚不清楚,但知道有药物有副作用一说,想必是那副作用也不是什么有益因素导致的。但中药中的一些品种有毒是广为人知,“一分药,三分毒”,妇孺皆知。事物皆具有两面性,毒的作用也未必一无是处。中药材里砒霜、巴豆、朱砂、附子等等解存在大小不一强弱不等的毒性。按中医理论这些毒,可以以毒攻毒,医生使用这些小计量的“毒性”来攻克病人身体中的大毒,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此言不虚。这是人为故意的摄入毒素,可谓“以小毒换大恙”,是一种为保生命而采取的万般无奈下策。可谓不得不自行吞下,虽不愿意,但也无奈。现代医学上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健康,吃小毒去大毒的理念不仅仅是体现在“吃药”上,今天治疗癌症和一些疑难杂症采取的化疗、放疗等化学和物理的办法,也是忍受“小毒”,争取克“大毒”的同样思想。这种对毒素的摄入完全是被动和无奈的,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
三是,各种污染。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尤其是工业发展的衍生物是产生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形形色色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工业废气、废水众所周知其毒害性质和程度,不再赘言。当说的是,人们为了生活更舒适、更方面,发明了飞机、火车、汽车和各种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等,对建筑物进行各式各样的装修。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尾气,各种家电产生的辐射,各种装饰材料产生的有毒气体和辐射(如石材、油漆涂料等),这些毒害虽然一时半会儿对人构不成重大威胁,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还能没事吗?为了舒适便捷,不得不接受这种幸福中的慢性自杀的悲剧。这种摄入毒害,是人类进步中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哀之举,也是地球人无一幸免的被动和无奈的悲剧,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国家元首,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街头乞丐。有钱有势可以住郊区别墅,吃所谓的绿色食品,但能不上街不呼吸么?至少科技水平今天尚未达到创造局部地区空气纯净不受污染的地步,谁能说我不吸入汽车尾气?谁有能逃脱装修的有毒气味呢?
毒,隐匿于角角落落几乎无处不在处处在,任何人几乎无法逃避难逃毒害,有所不同的是,每个人受毒害的多寡强弱有别罢了。为治病,不得不忍受的摄入毒素,那是无奈之举。为了金钱唯利是图故意在食品中假如有毒物质,是丧尽天良的恶性,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国人相互残杀!施毒者最终也是其他施毒者的受害者,绝不会有别人中毒唯我健康一说。这类人是社会的害群之马人神共愤,是法律惩处的对象,日子长不了,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要说的是,为了生活舒适和方便而忍小毒求大利,委实值得思考。
社会不可能不发展,人类追求舒适美好生活的欲望非但无可指责还应大加鼓励。问题是如何处理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如何能让人们遭受毒害最小化的问题。同样的进步,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污染相对少一些弱几许,也可能是他们已经渡过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环保严峻形势。但是,正因为前人有着教训和经验,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的起步就可以高一些,避免走弯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应该更高一些,更严一些,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已达到少走弯路少交学费的健康发展。国家对此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感觉还是力度还不足进度缓慢。媒体披露,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和增加gdp,引进一些产生大量高污染的有毒有害产生大量废气废水的项目,国产的部分品牌汽车设计简陋标准太低,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地方明知某项目环保不达标而装聋作哑听之任之,抑或积极支持一路绿灯……一时的满足和快意,酿造长久的危害和悲剧。在今天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参毒的同时,是否也应对另一种人为给国家给民众带来大量毒害的项目们重新审视审视?是否也当对方兴未艾一味追求美观的装修认真的思考一番呢?
今天,看着满街五颜六色的车流,咀嚼各种美味,穿着各色时装,是否想过各种毒素或许就萦绕着你,挥之不去避之不及。打击和拒绝毒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儿,小百姓也并非一点儿都无能为力的,至少在家装时还能有所作为的。少受点毒害,少得病少受罪少花钱。发现生产地沟油、参毒食品、假药……积极举报,尽一份公民的义务,与人于己百利而无一弊也。
还有一层当说的是,专家每次就对所发生的有毒事件只就事论事,只说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倒是没错,但忽略了事物的整体性、集合性、连贯性,忽视了“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这个简单直白的小道理。今天这个微量摄入无关大局,明天那个在可控范围之内,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这些形形色色的“微量”和“在范围之内”堆积在体内会发生什么状况呢?会不会由量变到质变而酿成祸患,专家没说。实际上,这也不用专家们再说了,就是不懂行没文化的村妇樵夫也会明白,那些东西绝对不是有意健康的好玩意儿,不吃最好,远离为妙。非常遗憾的是,可能是与孤陋寡闻,至今未见权威专家就这个问题给民众来一次全面综合的讲述告知民众。其原委令人玩味。愚万分渴望和祈盼专家们能在百忙中拨冗给民众来一次深入全面的“摄入毒”专题讲座。
2012.04.23.21:10.
-全文完-
▷ 进入墨非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