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吹牛皮吹出来的死罪包公315

发表于-2012年04月24日 清晨7:50评论-7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到现在他的“事迹”还在民间广泛流传。

我下乡插队的地方,是清朝关外三座陵墓的首陵——永陵。埋葬着努尔哈赤的祖辈们,它坐落在树木繁茂的启运山的中部山脚之下。

南面有一座海拔近千米的大山,靠主山峰左侧有一根一间半房子粗,30多米高的石柱,远远望去,好像高高矗立的烟囱,为此得名呼兰哈达。满语呼兰即烟囱,哈达是山的意思。山下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大河,全年水量充沛,滚滚翻腾的河水不停向西流去,名字叫苏克素护毕拉,苏克素护满语的意思是鱼鹰,毕拉是河流的意思,翻译过来是鱼鹰河。它流到铁背山后,汇入浑河经沈阳、辽阳等地最后注入渤海。河的对岸有个不大的小村庄叫西堡,是多民族杂居地,主要有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

那是在解放前夕时候,在村的中部住着一户满族人家,姓钮钴禄氏,汉姓郎。在当地是有名的富户,生活过的比较殷实。郎家哥五个,老大有文化在国军里当宪兵,其他都在家务农。特别提到是老二,名叫郎永生,简称郎二。该人体格健壮,膀大腰圆。最大的特点就是长着一片好嘴,按当地的人说就是能白豁(满语胡咧咧)。什么事通过他的嘴一加工,那就不得了喽,针鼻大的事,能说成磨盘大;老鼠那么大能说成牛。是远近闻名的吹牛专家,人送绰号嘎哈(满语乌鸦)嘴。就因为这,都快三十了,没娶上媳妇,还是光棍一根。

那时候,正是共[chan*]党同国民党在东北激战的时候,共[chan*]党叫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有一次,国民党的军队在对面山脚下阻击解放军,中午派饭时,叫郎二一个人去给国民党军队送饭。他从哈什(满语仓库)里取出挑筐,装上讷讷(满语妈妈)蒸好的馒头,走出村庄,沿着长长的搭连(满语河堤),跨过独木桥,把饭送到国军的阵地。战争年代,这是一件平常的事。回来后,就不得了喽,逢人就吹,开始满嘴跑火车。他向老乡们吹嘘到,“送饭到了国军阵地,正赶上八路军(解放军)冲上来,眼看国军就要顶不住了,我看到边上有一挺机枪,二话没说,端起来就向冲上来的人搂一梭子,一排人全让我给撩到了,要没有我国军就全完了。”其实,你想一想,一个送饭的老百姓,怎能叫他上阵地呢?再说长这么大也没打过枪,根本没有这么回事。但乡亲们可相信了,一传十,十传百,把件事就给宣扬出去。当时国军已开拔,这事还没法核实。当地的国民党政府听到这事后,认为挺好,为鼓励百姓就把他当成好典型,给予奖励,还发了证书。当时受到了表彰的他,心里还觉得美滋滋的。

1947年,当地解放后成立人了民政府。有人就向政府揭发了郎二杀害解放军的罪行,郎二郎当入狱。受审时哭泣着向政府解释那是在吹牛皮,添油加醋胡说。但查国民党政府的档案,却有奖励表彰记载。被认为事实清楚,罪不可赦,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看看,吹牛还能把命吹没。多少年过去了,现在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话,郎永生啊得不到永生,吹牛皮也犯死罪呀!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包公315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常言说:说悬话不说闲话,
看来悬话也不能说大了,
凡事还是实际一些的好,
没准什么时候会遇上祸事。
祸从口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评论共[7]个
红杏吻春-评论

实在人常在,问好包公at:2012年04月24日 早上9:51

包公315-回复好人一生平安,红杏平安如意! at:2012年04月24日 下午4:29

包公315-评论

诚谢烟雨名家文清于百忙中亲审拙才劣作,点评相当到位,总结了本人未在文中归纳的哲理,辛苦您了,向您致敬!向您学习!!at:2012年04月24日 下午4:28

放阳的小孩-评论

......我去.....包头你强,至于什么我就不解释了,顺带说一句这祸从口出还真有可能at:2012年04月24日 晚上7:58

包公315-回复为了真理与正义,祸从口出也无妨,那就尽情地吹吧,哈哈…… at:2012年04月25日 早上8:06

放阳的小孩-回复也对也对~也对也对,是的。 at:2012年04月25日 下午5:55

西郊-评论

文笔犀利,意简言骇,短小精悍,欣赏了!问好!at:2012年04月26日 中午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