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讲作文,说到散文的写法,我自然想到了前不久读到的王志彬老师的《海边随想》一文,他那篇文章很好的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清新优美、灵动细腻的特点。
我将王老师的文稿打印出来,给学生当例文进行解读:作者从家乡的绿水河的生动、美丽写起,写赤壁古镇入江口处江水的气魄,再写对黄河的渴慕、眷恋和叹息,然后进入正题写与神往已久的大海的一次亲密接触地所看所闻所感。
大海地辽远、海滩的灼烫、太阳伞的斑斓、海水的苦涩、游人的嬉戏……更多的是作者沐浴大海怀抱时的浪漫畅想——有对海子幸福归宿的探问、揣测,有对庄子逍遥的理解,有对李白、司马迁的人生境界的质疑,有对苏轼真正意义上旷达、睿智的赞赏……各种思绪如同海浪一拨一拨涌来,一任它随海潮再荡漾开去。对大海心驰神往如同对爱人的蜜想和痴恋,徜徉其中,‘愿意做一条永不死去的鱼,回溯千年去与苏轼对语,一起吟唱逍遥自在的歌谣’。欲留宿于海边,听一听海的声音的美妙,看一看海上日出的盛景,这点儿微小的愿望却没能实现,空留下一个美丽的遗憾。然而遗憾也是美的,谁说它不是精灵的想象、鲜亮的愿景?”
我对学生说:写散文就是要文思开阔,善于借助想象的力量,穿起记忆中、思维间的颗颗珍珠,一任思绪飞扬开去,一任情感流淌于纸上。写散文就要有散文的气韵,空灵、洒脱、飘逸的文笔才能产生沛然酣畅的佳品。
说实话 我最喜欢王老师在海中畅游联想到海子的那段:“这个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海子,想到他那首著名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大海的向往,对于大地的弃绝和对于大海的拥抱,这是一种极复杂的情感取向,诗人的决绝和选择那都是极深远的尺度,一个诗人的尺度的长远代表着他思想的深浅,海子所走过的尺度是极为长远的,所以他给诗歌开创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无可预测的,我一直在想,他的名字查海生,后来笔名海子,都跟海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父母都是农民,文化水平多不高,家住安微的一个偏远的山村,相比他的父母对于海的理解不会很深,但是偏偏他的名字就是海生,海的儿子,所以笔名才是海子,怪不得他最后要归于大海的怀抱,要在大海之中去寻找属于他的幸福。我总在揣测那幸福的闪电……”
这使我想到余秋雨的《霜冷长河》中引用的两个把大海和死亡连在一起的话语。“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纳了江河,又结束了江河”“美国社会学教授舒瓦茨说,海洋里的一朵浪花,漂流了无数个春秋,突然发现快要撞击海岸。它知道末日来临,神情黯然。他看到身边的一朵大浪花面对末日依然兴高采烈,十分奇怪。大浪花告诉它:记住,你不是浪花,你本来就是海的一部分!”
我想:海子爱海,也许就是爱生命的家园吧!他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也许就已酝酿好了一个生命的归宿了!
任何一个爱海的人一定有他对生命的与众不同的解读吧!
海子爱海,我却很喜欢海子本人——海子在贫穷、单调和孤独中写诗,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写诗是他生活的全部,他在近乎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中执着于对诗歌的理想追求,为此他也失掉了对世俗生活应有的基本的适应和享受。我喜欢他的纯粹和坚韧。
-全文完-
▷ 进入月清玉树琼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