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思录3
1
人和人的命运差别巨大,每个家庭都有本难念的经。人在一个时代里面像一叶浮沉的小舟,找到避风港就是幸运,找到黄金岛或者一个友善的陆地靠岸更是福气。人离不开生养自己的土地,哪怕它贫瘠、荒芜。遗忘了故乡的人是可怜的。
2
人对与己命运相类者作出贡献,这是高尚的;人为信仰而生存,把建立、维护信仰作为至高的道德及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
3
人本是一粒沙,在偶然的条件下,少部分化作珍珠。这就是改变命运者。
4
只有诗能将大雅、高贵与自由联为一体。
5
决非苦难造就高尚的母性,只是经历过苦难的母亲更加理性和负责,现实感更强烈,更懂得简朴、礼让、孝道、勤勉、忍耐、不卑不亢、乐于助人这些最基本的美德。基于此,我对贫穷阶层里面会出现未来的风云人物抱有乐观态度。
6
阅读未必能让人摆脱文化奴性,相反,很可能加重。不过,没有阅读,人根本无法超越浑噩的生活。这也正是阅读使任何一种处境的人不丧失人的基本面并且极可能获得超越现状能力的一个原因。
7
日本那么发达,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培养女大学生的核心宗旨是培养未来的优秀母亲、合格的家庭主妇。而我们国家则培养出大批“二n”。
8
我喜欢有温度的作品,但不是鸟语花香的作品;我讨厌残忍的作品,但不是为了揭示丑恶人性、人生本质、战争本质、不完善社会的本质而有必要写得残忍的作品。
9
青春的成长首先是直接把握得到的变化,如身高和声音,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成长。
现实感。勇于担当。坚守自我。能够忍受负面的压力等等。这便是成熟的起点。
许多成年人的心理疾病,源于内心成长的停滞,伴随着社会适应不协调及行为失调等问题。
10
诗的最高境界应体现出“智者之思”。歌德的诗作有一种澄澈之美,细品味,你会领会到深刻的哲理。他的诗,哪怕是抒情之作,也有着咀嚼不尽的“智者之思”的味道。
11
自传是一个作家创造力枯竭的信号,也是个别作家自恋的最高[chao]。
12
诗歌,无论现在还是以后,都是小范围的事情,诗歌的生存与发展,与物质无关。它的任务和功能都是表达心灵,它不必太介入现实,也解决不了物质问题。诗歌是对自身的慰抚、关切,也是对世界的注视、追问。它主要是趋向内在的。诗歌在未来存在的意义,仅是在一个向度上建立和健全个人的精神世界,帮助诗意的心灵找到“诗意安居”的路径。
-全文完-
▷ 进入李家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