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悦 自 己
一个人问禅师,夜来香为什么只在夜里开花?
禅师回答,夜里开花,无人在意,只为芳香自己、开放自己,最终快乐自己、取悦自己。
取悦自己,才能够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影响别人、取悦别人。即使别人不欣赏,最起码对自己来说也是件很快意的事。
当然,取悦自己首先要做到敬德,就是自尊、自重、自爱,还要有种“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克敬守敬。这就是所谓的修身养性,进德修业。
威廉*巴克莱在《花香满径》中谈立身之道时说:一个文明要不解体的话,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它们是一个社会能够生存的力量:第一是诚,没有了诚,一切商业、工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瓦解,第二是服务精神;第三是贞。
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最重要的还是以人为本,以个体的精神世界和道德操守为主要先决条件。恰如一句话:“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的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责任心。”
因而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才说:“对自己要坦诚!高举两盏真理的灯——《圣经》和良知,诚恳地祈求《圣经》的指引。然后再勤勉地追问。要坦诚地面对自我,不要找借口掩饰过失,更不要与自己妥协。一旦发现有任何退缩的迹象,就立即提高警惕,追究根底,视察心灵的每个角落;锲而不舍地搜索,直到弄清楚问题的症结。”并且她又进一步地强调说:“要脱去虚伪的外衣,不要让嫉妒、骄傲、愤怒、贪婪、恶毒、野心占据你的心,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一个犹豫、一个疏忽,常给魔鬼制造机会。你让一寸一步,它立刻得寸进尺。要看护好灵魂。永远不要向魔鬼低头。”
由此可知,每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都可以说是一个“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语)这种接近于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但这种至善不染的精神倡导还是值得成为我们人生的努力方向的。
当然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看似很容易做到的事,往往是事到临头我们才知道知易行难。但要真做起来也不是不可以的。用南怀瑾先生读经的话说:“真正爱面子这一点心思,培养起来,就是最高的道德。”
谁不爱面子?知道这一点,问题就简单多了。作奸犯科是失面子的事,不尊老爱幼是失面子的事,不遵守公共道德是失面子的事….总之,把那些不光彩的有违人性的损人利己的事爬剔一遍,哪一件不是失面子的事?既然如此,只要我们把爱面子这些小事情做好了,那其它的心灵魔障自然也就退避三舍,不会有所作为了。
“西门豹性格急躁,他为了改掉这毛病,就在身上佩带了一条皮带。皮子柔而韧,西门豹借此常提醒自己不要急躁。还有一个叫董安于的,是个慢性子,为了改掉这毛病,他就常佩带一根弓弦。弓弦紧而直,能提醒他办事不拖沓”(《韩非子*观行》)
事实上这两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爱面子的表现,因为急躁容易犯错误得罪人,办事拖沓容易误事,被人认为能力有限。这些事情从理论上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严格来讲小事情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而情绪又容易在关键时刻影响自己的思维,从而对某些事情产生错误的判断,授人以柄,而被他人所误解。他们之所以要用这种方法时时警示自己,其实也正是在取悦自己,进而也能取悦别人。取悦在这里应该解释为得到赞许和支持。
被当今世人称为当之无愧的佛门泰斗,修行80余载,布道20余国,皈依弟子200余万人,刚刚离世的本焕长老说过一句话:
“我们的智慧是修来的,希望大家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好好发心,好好修,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不得。”
真是一语中的。
无论是佛门弟子,还是芸芸众生,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看做是一种修行。虽然大家所做的事情不一样,所走的道路也不尽相同,但大家都是在力图做到“功德圆满”,获得人生的大智慧。
被称为“烟王”的前玉溪卷烟厂总经理褚时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2002年已经70多岁的他因为身患糖尿病,需要保外就医。出狱后他感到要找事做活着才有意思,就在哀牢山中种橙子,10年过去了,这个一生当中,当过兵也做过企业老总也蹲过监狱,一生命运如过山车,如今85岁的他却成了亿万富翁。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就是在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不断修补生活的缺憾,充盈智慧的锦囊。其结果必然是既可以利己,又可以利人。
先取悦于己,然后才能取悦于人。犹如夜里才开花的夜来香,先让自己馥郁芬芳,自然就能赢得他人的赞赏。
-全文完-
▷ 进入郎如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