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开学不久,在一个复印部,我邂逅了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女学生。相互问候之后,我忽又记起了那件曾使我相当纠结的往事。
五年前,我接过她所在的这个班时,由于师资暂时短缺,我不得不委曲求全,“改行”教了数学。虽然小学数学没什么难的,但我却担心自己不懂得教学流程与方法而误了学生。因此,那个学期我格外用心——每一个章节都细心研读教参,每一道习题都耐心讲析,生怕有点滴纰漏和差错。那一学期,我感觉最充实、最快乐,也感觉时间过得最快。
她是这个班里一个普通但又与众不同的女孩,高个子,瓜子脸,跑得快,多次代表学校或街道参加镇、县级运动会,而且比赛成绩很好。她功课学得一般,但很懂事,很有礼貌,给人的感觉朴实而文静。除此之外,在那个短暂的学期里,她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
那个学期结束,我又改回本行教他们语文,兼上英语,继续当他们的班主任。有一回批改作文时,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她原来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父亲就因车祸去世。我继而又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母亲带着她和弟弟改嫁,姐弟俩都改了姓。我读到那段文字时,心里特别难受,便格外用心地写了一段批语,安慰、鼓励她——至于当时具体怎么写的,我已忘记了。之后,我便自然而然地对她多了一些关心。也许由于当时年龄小,记忆浅,她似乎对这种不幸不怎么在意,起码我没有看出她的言行有什么异常表现——这倒让我感到有些欣慰。
一年后,即将毕业时,按照惯例,我班与全体教师合影。之后,孩子们自由组合,分组照相。与此同时,一群孩子嘻嘻哈哈地把我连推带拉地带到教室前的花园里,要与我另外照相。我便成人之美,愉快地跟男生、女生分别合影。孩子们簇拥着我,笑得非常开心,我也被他们的真诚与热情深深感染了。合影后,我又站在摄影师身旁,笑着看他们继续你一组、我一伙地合影留念。
忽然,教室里传来孩子们一阵神秘地笑声,又听一个男孩子喊:“××,快来跟你的女朋友合个影!”与此同时,几个男生簇拥着一个男孩子从教室里走出来,我一看,那是我班最聪明好学、最有爱心、最慷慨的男孩。他稳重,不爱说话,很有男子汉气质。他也是当时班上少有的几个变声的男孩之一。他还很节俭,练习本总是用完正面用反面,习题册也不愿买,但在汶川地震后,他却慷慨地把自己积攒的60元零花钱全部捐了出来。此时,他腼腆地笑着,半推不就地被推到花园里。紧接着,几个女生又嬉笑着把另一个女孩推到他身边。我一看,正是那个曾经失去父爱的女孩!
我顿时大吃一惊,同时深为自己的粗心而自责。我身为班主任,一年多来,竟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一部分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情感世界里已经萌生了单纯、懵懂的“爱”——那种对异性的好感与喜欢。而我,却只知道喋喋不休地叮嘱他们如何注意安全,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尊敬长辈,如何珍惜生命,只知道告诉他们尤其是女学生,在面对可能的或即将发生的伤害时如何防卫,如何保护自己,却没有直接引导他们如何看待少男少女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由此看来,我对他们心理上的关注还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我也在犹豫着该不该与他俩同时合影,以减少他们此时的尴尬尤其是将来的尴尬。因为稍谙心理学的我明白,这只是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尤其是那个女孩,她在家中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或支持,在寻求一种情感上的补偿。而这个男孩子,稳重,大方,学习好,有爱心,有个性,自然成了她心仪的对象。而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性情也不稳定,阅历有限,对人对己认识肤浅,学业还远未完成,更别说确定职业了。他们不了解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自然不知道自己未来需要什么的人做伴侣。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会遇到不该有的麻烦,受到不该有的心灵的伤害。而此时的他俩,还有那么多孩子,全然不知这些,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因为我没有告诉他们,家长也不可能告诉他们——看来是我们太大意了!他俩就那么略显拘谨地面对着大家,腼腆而尴尬地笑着,不疏不近地并排站着——并没有我想象中迅速跑开的迹象……就在我在犹豫未决的瞬间,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收到照片时,我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想暂时把照片保存一段时间,但又担心会破坏他们的好心情,使其忐忑不安,也担心孩子们会更加起哄,议论,便不动声色地一同发了下去,从此只字未提——顺其自然吧。
后来,我又教过这个女孩的弟弟,因而常见她的母亲。问起女孩,得知家里和学校都希望她上体校发展,但她无论如何也不同意。再后来,她母亲离婚了,带着孩子回了原来的家。初中毕业后,她上了职业高中,那个男孩则上了重点中学。
多年来,我时常想起照片上他俩单纯、羞涩、喜悦的表情,想象着自己微笑着站在他们中间,一手拢着一个孩子肩头的情景,心想那该是多么完美!
那一天,出于对他们的爱护,出于对自己工作粗疏的补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究竟该不该做个“第三者”?——你说呢?
其实,无论如何,对他们来说,这都是一段纯美的记忆,一个成长的脚印。相信他们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的。
-全文完-
▷ 进入清风慕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