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面上的包公315

发表于-2012年04月20日 清晨7:53评论-4条

进电影院看电影,进剧院看演出,都要买票,而且票价是越来越高,越来越离谱,普通百姓已经有些承受不起了。可是在上个世纪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看节目是不用花钱买票的,那就是文革期间各大专院校,企业单位,解放军部队,街道农村组织的各类“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那时候,经常搞汇演,带着政治任务演出,带着政治任务观看是经常的事。一般都是露天演出,所以就不存在“票”的问题。有时候外地较有名望的宣传队来演出,票就比较紧张。今天讲的就是没票还要看节目的故事。

我有个同事,姓郑,叫郑辛。对文艺那绝对是痴迷,当时所谓的“八亿人民八出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海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所有唱段,包括间奏,过场音乐全部烂熟于胸,张嘴就来;毛主[xi]诗词歌曲,语录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地道战》、《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北京颂歌》等当时允许唱的歌曲,那更不在话下,只要电台播出过,就没有不会唱的;跳舞那更是没的说,忠字舞的套路:抬头、挺胸、甩臂、摆头、跺脚那是中规中矩,就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巴扎嘿”、“江山木罗”、“亚克西”等牵扯到的一些挪脖、摆胯、奔马、敬酒、抛袖等动作也是做得有模有样。平时年节时秧歌上街,别人是“听见打鼓上墙头”看热闹,他是回家夹一副高跷、找俩干辣椒往耳朵上一挂,弄个破袜桩子往头上一套,扯块红纸吐点唾沫往脸蛋上蹭蹭就跟着扭,小翻身,大翻身的扭得相当投入。看热闹的冻得直跺脚,他扭得满头冒热气。平常各类演出是逢场必到,属穆桂英的——阵阵少不下。有时我们问他,都看多少遍了,咋还老看呢?他回答,咱就好喜这个。你看,就是这么一个人。

有一回,有个部队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来我们这,在工人文化宫演出,一共800左右张票,县革委会的留点、县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留点、支左部队的留点、工宣队的留点、贫宣队的留点、武装部的留点。剩下的全县机关,企业,学校,公社,“工农商学兵、党政青妇武”全都要照顾到,那真是一票难求啊!

郑辛不够级,没有票,猴吃辣椒——闹心,柏油路赶车——没辙,急得直打抹抹,平时看节目基本不用票,看门收票的人都认识,只要想看,点点头,脸皮一憨,省事若干,大不了再来吃饭的时候,稍微照顾一下就有了。可今天不行,把门的一律换成了解放军,认票不认人;过去还有一招,叫“跳大墙”,就是不走正门,翻墙而入,抓住算,抓不住就看。今天也不行了,解放军在墙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严相似,不用说跳啊,就是想摸一下都办不到。哎,可邪了门啊?不怪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啊,这穿绿军装的是有点韬略啊。北京只许串联的学生进,我还进了呢,毛主[xi]我都看到了,这场节目我就看不着了?看来跳大墙肯定是不行了,那也有失身份,看来只好从大门进了,咋进呢?

这时候,把门的就剩下一个年纪较小的解放军战士了,旁边还有一位文化宫的老同志帮着维持秩序,郑辛一看,机不可失,爱咋咋地,往里闯吧。三串两蹭来到门口,啥话不说就往里挤,当然被解放军拦了下来。“你干啥”?“看节目”,“票呢”?“从来不用票”,“你是哪的”?郑辛心想,我哪的?我哪也不是哪的,我是饭店的,说了你能让我进啊?解放军又问了一句“你哪的”?郑辛随口答了一句“我面上的”,小战士没太往心里去,又问了一句“面上的就不用票啊”?郑辛说对,不信你问他,说着指了指站在一旁的文化宫的熟人,小战士有点发蒙,看了看面前的郑辛,见他穿一件半新不旧的绿军大衣,戴一顶羊剪绒的棉军帽,,只不过上面没有帽徽,左边袖子上套一个红卫兵袖标,小字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全无敌战斗队。身量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眼睛一眨不眨,气定神闲,还透着三分英俊。小战士看不出个四五大六来,转头面向文化宫的人,露出迷惑的目光,那老同志也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小战士也没明白这点头是啥意思,这时郑辛不管三七二十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两人中间穿身而过。小战士刚要去抓,怎耐郑辛去势甚疾,况且后面还有人举票欲进,已经无暇顾及,眼看着郑辛进了演出大厅。

演出结束,小战士拉住文化宫老同志的手,悄悄的问,“今晚没票进去的那位,到底是哪的”?“饭店的”,“那他咋说是面上的呢”?“饭店面案上干活的,简称‘面上的’”。小战士听了苦笑着说“原来是这么个面上的啊”!

第二天,老同志来到饭店说我找人,别人问你找谁啊?老同志说,我找“面上的”,“谁是面上的啊”?这时只见郑辛笑容满面走了出来,两手沾满了面粉,拍了拍肚子,说“我是面上的,咋地”?从此,“面上的”这个称呼就叫开了,有时候指郑辛,有时候指饭店里的面案师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包公315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绍庆推荐:绍庆
☆ 编辑点评 ☆
绍庆点评:

文革时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在那个时候,八出样板戏,天天演,村村演,人人都会哼两口。
为了看戏,可真是煞费心机,既风趣幽默,又耐人寻味。
推荐了!

文章评论共[4]个
格子调-评论

问好包公,郑辛挺有趣的。at:2012年04月20日 上午10:27

包公315-回复谢谢格子,周末愉快! at:2012年04月21日 下午5:22

郑佳仪-评论

问好包公,欣赏大作,问好朋友!!!!!(:012)at:2012年04月20日 晚上8:34

包公315-回复问好高管,周末快乐!(:012)(:012)(:012)(:012)(:012) at:2012年04月21日 下午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