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
太阳花并不是一种名贵的花卉,而是一种普通的草本植物。它的本名也不叫太阳花,而是叫马齿苋,别名又叫马齿菜、马芹菜、马荠菜、瓜籽菜、地马菜等,还有不死花、长命草、五行草等许多俗名。我之所以叫这种植物为太阳花,其实是母亲在我童年时教我这样叫的一个好听的名字。如果不是因为我童年时代生活在乡下农村,如果不是因为我在乡下农村经历了那个特殊的“瓜菜代”困难时期,我也许终生都不会认识这种极其普通而又极富神奇的草本植物。
太阳花有着紫红色的茎干,翡翠般的绿叶,鹅黄色的碎花和紫褐色的果实。故乡的小河边、田更上、道路旁、墙根处以及庭园废墟向阳的地方,随处可见。它的植株粗嫩,叶片肥硕,茎干可以贮存水分,再生能力很强,茎干折断之后或伤口周围能够很快长出再生根须。嫩茎的顶端可以连续采摘,掐取中上部,留下茎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继续生长,直至霜降来临,采收的时间特别长。
太阳花虽然喜欢在向阳、温暖、湿润、肥沃的沙壤土地上生长,可它对环境并无特别苛刻的要求。和其它杂草一样,它生命力极强,既不需要由人耕耘、播种,也不需要由人专门照料,完全依靠自我本能就能在艰苦的环境里一窝窝、一簇簇、一蓬蓬、一片片年复一年地生生不息、蓬勃生长。
别看太阳花茎不盈尺,叶不满寸,花不夺目,既无雍容华贵的外表,又无沁人心脾的花香,然而它却居然浑身是宝,既可食用,又可入药,真可谓仙草、神草!
太阳花的嫩茎和叶片食用时既可以凉拌,也可拌上少量面粉熟蒸;既可以当作蔬菜食用,又可以作为主食充饥。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三年困难”时期,这种植物还帮过故乡许多人的大忙,村民们经常采摘太阳花的叶茎蒸熟之后来充饥,几乎拯救了整整一代人,被称为“救命菜”。所以,直到今天,每当看到太阳花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段苦难的岁月,心中也难免充满了苦涩。
据说,马齿苋最早起源于印度,几个世纪以来便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不过,这种植物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还处在野生阶段,而在在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许多国家则早已发展成为栽培蔬菜;我国台湾省也正大力推广人工栽培。
后来我还知道,太阳花还可以入药。据《开宝本草》载,马齿苋 有乌发功效,“服之长年不白。”又据《本草纲目》载:马齿苋“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据李绛《兵部手集》载,当年武元衡相国在西川时,患胫疮瘙痒不堪忍受,百医无效。及到京,有厅吏上马齿克方,用之便愈。李时珍便将这一传说记录于《本草纲目》之中。另据现代科学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马齿苋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还具有非凡的药用疗效,常食用可降糖降压,防治心脏病,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看来,这种不起眼的植物神通还真不简单。
其实,我国民间早就有关太阳花的传说故事。上古之时,天上十日并出,田禾皆枯。二郎神肩挑两山,直赶太阳,太阳无处躲藏,情急之中,见马齿苋长得油绿滴翠,郁郁葱葱,便藏在它的叶下,躲过一劫。事后,太阳为了报答马齿苋的救命之恩,便始终不晒马齿觅,天旱无雨,其他植物蔫乎乎的,唯独马齿觅绿油如初,开花吐蕊,结籽繁衍。故后人取马齿苋叫太阳花,又叫不死花……
到了唐代,诗圣杜甫还拿马齿苋入诗。譬如杜甫在《园官送菜》云:“清晨蒙菜把,常荷地主恩。守者愆实数,略有其名存。苦芭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又如马齿盛,气拥葵荏昏。点染不易虞,丝麻杂罗纨”……
哦,太阳花,一个多么动听的名字!
-全文完-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