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和尚,真问题
曾经僧人在人们心中都是克制律己、修行悟法的形象,而今却挎lv包、搂女人、在酒店开房,两名身穿僧袍的“和尚”被网友拍照上网,并迅速蹿红,被称作“和尚兄弟”。大前天下午,这对“兄弟”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内被僧人识破,寺内学习的中国佛学院的众学僧将他们抓获。最近看到和听到这些新闻很不是滋味,虽然他们俩出名了,他们被查出是“北漂歌手”,属于行为艺术,但和尚的形象却被他们玷污了。假和尚却搞出了真问题!
为什么兄弟俩偏偏要选择出自清净之地的“僧人”作为行为艺术的对象呢?由于宗教管理不规范,出现诸多诈骗事件,虽然都披着宗教外衣,但却鱼龙混杂,人员成分日益复杂。人们对于宗教人士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对于宗教骗子,人们心存畏惧。看到这些假和尚,更多的民众想到的是自保,敬而远之,根本就没有人想过去报警。因为这些事已经屡见不鲜,哪怕报警也没有相应的法律予以严惩,最多只能治安处罚,拘留15天。这样的事件消磨着民众对宗教的敬畏,在部分民众的眼里,宗教的神圣感正在逐步下降,而宗教诈骗却在愈演愈烈。这就直接导致哪怕有人损害宗教荣誉,也没有民众主动报警。假和尚能够混淆视听,不是民众不够聪明,对假和尚辨不出真假,而是宗教商业化和宗教复杂化在冲击着民众的底线,民众对于宗教人士的言行极度“放宽”,这也就让假和尚的行为有了不被举报的氛围。
社会的包容和民众的淡漠心理让宗教中的假丑恶沉渣泛起。随道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快速的增强,宗教的发展也随之改变,一些人为了谋利益,借用宗教的名义大肆敛财已经成了风气,这不仅仅是宗教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在于人们贪婪的心理,这种贪婪让一些宗教披上了迷信的色彩,进而使得人们去追逐和效仿,自然一些假和尚、假道士、假牧师等会浮出水面。 本来政府和有关机构去管理就会好起来,但有些政府管理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面对这些身份特殊的“和尚”“尼姑”“道士”,他们大多认为事不关己。假和尚现象之所以如此突出,就是政府执法能力不足所致。即便是真和尚,执法部门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神圣职责。假和尚敢于公开行骗,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被“惯”出来的。假和尚问题,宗教界自身解决不了,必须依靠执法部门。执法部门不花大力气,假和尚的犯罪问题也许会屡禁不止。
很久以来,汉传佛教信仰者一般习惯于“临时抱佛脚”,有事才去寺庙烧香拜佛,平安无事之时很少去寺庙,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少关注自己的信仰表达和相互间的交流,更多的是以其私人的形式,私下里去追求各自的信仰满足。久而久之,个体化成为了汉传佛教的信仰表达形式。 当然,传统的佛教信仰习惯,也曾经给人一种印象,以为出家也是一种谋生手段。记得几年前有位记者在浙江某县做田野调研的时候,该县的宗教局局长对他说,县里一些村民农闲时经常以假和尚的身份出去骗钱。为了经济或温饱原因可以不顾礼义廉耻,这也可以作为假僧尼存在的一个原因。
人们难道都失去了辨别力吗?不假思索地相信假冒和尚的行为是真的?原因很复杂,比较直接的原因是,最近若干年,人们看到很多宗教商业化的报道,从而对当代中国宗教、宗教组织的纯洁性产生了怀疑,而这个事件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怀疑。 甚至有人明明知道那两人仅仅是为了出名还是去转发,说明许多人已不自觉地参与到这种行为艺术中来,当了盲从的帮凶而不自知,也真可悲!,现代知识分子十分乐意传播宗教、宗教组织的丑闻,甚至不惜添油加醋,将其予以放大。这也正是“和尚兄弟”的照片被网络知识分子不假思索地转发的理念根源。这些照片满足了转发者的理念需要,他们根本无暇对此进行真伪判断,尽管只要具备基本的常识,就可以做出和尚系假冒的判断。 在互联网时代有此怪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qq:1226400177
2012/4/14
-全文完-
▷ 进入看涛生云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