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勿嚼“名人”之“屁”不类

发表于-2004年12月08日 凌晨2:52评论-3条

某媒体报道:一大腕女歌星在一次专题演唱会筹备的小憩时间,转身之间屁声乍啸,被身边人闻到后,立即成了现场一些人的焦点话题。听到的人很惊奇;听说的人认为不可思议。个别娱记也闻“屁”而至,瞪大了新闻眼,抡起了笔杆子……接下来的情形是:屁声译成文字了,个别媒体开始转载了,更多人嘁嘁喳喳的嚼舌开始了。

通过这件事,看出有些人的无聊之大与可笑之极。有也好,无也好,这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或媒体在关注“名人”时,应当关注的角度吗?况且,有也正常,因为名人也是人,不是神,也有常人的生理之需,腹涨屁急之时走火,也是情非得以,无须大惊小怪,更没必要嘁嘁开来。通过该“名人”的生理之屁,也使笔者蓦然联想到泛滥在个别媒体其间“名人”的“不得不说之屁”,且颇有感思。因为“有屁就放之屁”与“不得不说之屁”是两种动因情形:前者多半是“屁”出无意,身不由己;后者往往是隐含目的,故弄玄机。

在怪事、奇事、意想不到的事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那个曾经让中国老百姓“一惊一乍的时代”渐已过去。然而此消彼长是:有些人以及个别媒体对该关注的失去热心,却对当今“名人”一些细小的无聊屁事,开始了低俗的热衷与饶舌。缘何如此?

笔者认为还是这些人在观人察事角度上定位的偏差,当然也有个别媒体为扩大发行量,而刻意迎合低级趣味的目的。二者的呼应,使偏差者便成了“嚼屁者”。“嚼屁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一些“名人”痴迷名利的癫痫之风。导致了许多“名人”,特别是那些底气不足的“投机性名人”,开始了恶俗的抄作:写自转,著书立说,以前卫的“虚拟经营”的方式,兜售发霉的掺水的陈芝麻、烂谷子,致使本来就浮躁的名利场上风沙弥漫。在新的“经营理念“不怕恶名,就怕寂寂无名”教唆下,更多的“名人”沉不住气了,开始了“走光”乍泻,制造话题与“不得不说”,为迎合而胡说。从此互利三赢的局面出现了:“名人”更“名”、媒体得利(发行量。其实是得不偿失)、“嚼屁者”有了更为丰盛的饕餮之夜;从此弱化了舆论的主旨导向与意义,淡化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使得名利为先,德艺浮泛之风日盛。

产生这一不良现象的主因在哪里?一言以蔽之:就是有众多的心智散乱的“嚼屁者”的存在,当然个别媒体的推波助澜,同样“功不可没”。

义愤则添“应”。为此,我要在此呼吁社会大众及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共同引起重视,通过调整舆论导向和“屁气”的有效封杀等措施,建立一堵“屁气防散墙”,防止这一“病毒”的深度蔓延,进而淡化这一浮躁扯闲现象。并给那些由极端窥私心理疾病而恶化成的“嚼屁者”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精神营养大餐,也算是让那些“嚼屁者”换换口味嘛。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不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bolihu | 荐/bolihu推荐:
☆ 编辑点评 ☆
bolihu点评:

“嚼屁者”现象在当今社会的确存在。名人之“屁”,本与寻常百姓毫无区别,被“有关人士”那么一热衷与饶舌,就非同凡响,此“屁”非“屁”了。

文章评论共[3]个
梦里寻回-评论

这个社会就是有这样的人,没事总喜欢找屁放,没事总喜欢找屁嚼,这些不良现象好像已是许多人的家常便饭。
  【不类 回复】: 
 如今的局面是:  产、销已两旺,还有中间商(个别媒体)。 谢!同。 [2004-12-13 2:57:24]at:2004年12月08日 下午5:44

月光下的小河流-评论

说得有道理,有些人就是屁事多多。
  【不类 回复】:谢谢!你的认同。 [2004-12-13 2:23:06]at:2004年12月08日 晚上11:39

傲气精灵-评论

恩  我有同感at:2004年12月25日 晚上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