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探望住院的妯娌前,照例先去买她爱吃的水果和我们几个陪护者的午餐。在超市门口,见一老者坐在台阶上行乞,如往常一样,我拿出一元钱,弯腰递给他。买饭菜时,我又想到了他,于是又多买了两个刚出炉的油酥火烧,出门时送给了他当午饭。他连声说谢的同时,我首先感到了一丝悲哀——如同网友兼同事冰雪婉儿的感受一样:面对着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没有钱不行!我,要是有钱人该多好!!此外,我的内心涌起一丝感动——被自己感动。
于是,又想起了几件被自己感动的小事情。
那年深秋,周六中午,我下班时从金天地超市买了些饭菜,准备去陪当时独居的母亲吃饭。走到冶泉湖西首时,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六七十岁的老妇人坐在路边,正托着一个满是皱褶的红色方便袋,扒拉着吃着什么。我骑车驶过了几米远,又停下来,拿出那四个热乎乎的清真火烧,不顾旁边两个成年男子不解的目光,全部送给了她。她抬头匆匆说“谢谢”的眼神和口音,我一世不忘。回家,说与母亲,母亲直说“很好!很好!”,还说“人家吃了比咱吃了强!”——这是我记事以来多次听母亲说过的话。就是这种心态,赋予了母亲,继而熏陶着她的子女们总有一副乐善好施的热心肠。
今年初春,晚归,至铁道路口。先上坡,过道轨,欲小心下坡。见路面上撒落了一道长长的煤屑——大概是运煤车上坡又遇道轨,震荡,使煤屑滑落而成。一个中年妇女正时而弯腰,时而蹲身,匆匆地徒手拂拢煤屑,以待收捡回家。当时,早春二月的风,依然彻骨之寒,路面冰冷粗糙,煤屑又湿又凉,她的手该有多冷,有多疼!我感觉她可怜又可敬,便立即在路边刹车停下,探身翻看车筐——还好,里面有一本不厚不薄的16开本图书,是很久以前被人塞进的广告材料。它完全可以当笤帚用的!我拿出来,伸手要递给那位妇女:“给你这个——省得磨手!”她扭头瞥我一眼,没理会,继续匆匆地拂拢着——因为车多人多,她没听清,而且她大概也不会想到此时会有人帮她。我又说:“用这本书扫,不磨手!”她又转脸看我一眼,恍悟,立即起身接过去:“谢谢了!——太好了!”我说 “不用谢”,随即一蹬车,下坡而去。风,吹动了我的大衣和裙摆,我感觉一丝感动掠过心头——为她,为己。
还是今年,初夏,清晨,上班。在同一个地方,又见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在徒手拂拢煤屑。我暗自惋惜:这回没有书了!但我还是在上坡后停下,翻了翻车筐,竟然发现了一个比书更好的东西——一块牛仔料的厚厚的半截裤管,那是我许久以前垫在筐底以防磨损他物的。我于是下车,支住车子,拽出布料,走过去:“给你这块布——用它不磨手!”她没注意,她的同伴说:“这个妹妹让你用布子扫呢!省得磨手!”她连忙接过去,说:“谢谢你了!……好人呢!”我边走边说“不用谢”。踏上车子时,我又回望了一眼,见她的同伴一直惊讶地望着我,便情不自禁地笑着跟她摆了摆手,然后骑车而去。我感到一丝感动瞬间而过……
从此,我的车筐里总是放着一沓不厚不薄的旧报纸。
……
我不是说自己如何高尚,我只是被这些小事情感动。
人,可以富足,可以显达,但不可以傲慢,不可以悭吝;可以没有金钱,但不可以没有爱心。面对那些处境不如我们或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是应该尽力相助的——虽然微不足道,虽然杯水车薪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至少会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点滴温暖,感受到人性的柔光而不至于绝望。其实,他们的处境,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衡量我们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尺,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社会、政府的责任与良知。而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点什么,至少,要多一点温暖,少一点冷漠,特别是不要歧视。
我也是一直这么教育我的儿子和所有学生的。
当那个极其懂事的女生说她在去姥姥家的路上,把带在身上所有的5元钱全部送给一个行乞的残疾小女孩时;
当那个一向节俭的男生把自己积攒的60元零钱全部捐给地震灾区时;
当我看到我的学生穿着我儿子的衣服,安静地翻看着我给他订购的学习资料时;
当我的儿子一次次毫不犹豫地将零钱送给行乞者时;
当我上街前儿子总是嘱咐我带足零钱以备施与时;
当儿子有意将易拉罐、塑料瓶等“值钱的东西”与厨房垃圾放在一起,以便让拾荒者多一份“惊喜”时;
……
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动于自己最有价值的言传身教,感动于爱心的生生不息。
原来,被自己感动,也是如此美丽。
忽然,想起了莎士比亚说过的那句话:“……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
2011.6.16晚
-全文完-
▷ 进入清风慕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