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李密在三国时曾做过蜀国的官,最高到尚书郎。他的文章写的很好,并具有外交才能,同时还因为孝顺老人而出名。
李密为什么要上《陈情表》呢?蜀汉被司马氏灭亡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蜀汉旧臣采取了笼络政策。泰始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征李密为太子的属官——洗马(管理图书)。李密以需给祖母养老送终为由,无依无靠,给晋武帝写了一封辞不应征的奏章——《陈情表》,一方面表述了对皇上的由衷感谢,同时又陈述了自己的痛苦处境,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表”,是古代臣下用来对皇帝陈述情况的一种奏章。由于这个表章写的辞意恳切,悲彻动人,所以晋武帝看了以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感叹地说:“士子有名,不虚焉哉”,说李密享有孝名,的确不是空话呀!为了嘉奖李密的孝心,晋武帝还赐给他两个奴婢,并叫地方官吏经常送吃的东西给李密的祖母。后来祖母死了,李密就出任了太子洗马,还做了几年汉中太守,最后还是由于对晋朝不满,老死家中。
大家应想象到李密在写这一表章时是很难落笔的,并要特别谨慎。因他是写给操纵生杀大权的皇帝的,这里随时随地都有触礁的危险。首先,李密不是一个一般人,而是个亡国战俘,他毫无政治地位,毫无人身保障。晋武帝对他也是存有戒心的,招他做官只是一种笼络政策,而所谓笼络不过是监督使用,只要他稍有不轨,就有性命之忧。其次,李密写这表章时,已不是第一次拒绝皇帝的诏命,皇帝一而再地下达诏书,叫他去做官,这是不允许抗拒的,但他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拒不从命,这不仅是个再三抗命的问题,而且会使皇帝更加怀疑他有二心,这种处境是相当危险的。因此李密这《陈情表》不仅要写的圆通,不出僻陋,而且还能解除晋武帝的疑虑,还要处处显得真诚可信,以使晋武帝不但不加害于他,还要使皇帝能够被打动,使他不得不答应自己的请求。这实在是太难了,但李密写成功了。
李密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这个《陈情表》为什么能够打动晋武帝并使他撤销了自己的呈命呢?这是学习这篇文章最耐人思考的地方,值得多动点脑筋,多花点气力。
本文紧紧抓住一个“孝”字,以尽孝为提出请求的出发点,以尽孝为全文陈情的中心线索。《陈情表》是一篇以叙述情况和抒发感情为主的表章。但由于叙述和抒情的目的是作为申请终养祖母的理由,因此这个表章是否合情合理,是否能说服人,首先看这个理由是否站得住,立得稳。“忠孝”至理,是古人信奉的天条。李密抓住了一个“孝”字,以尽孝为提出请求的唯一立足点,这是考虑到了晋武帝公开提倡以孝治天下的治政方针的。如果不是晋武帝把孝字作为首要统治思想,而是突出“忠”字,那李密的理由就不过硬了。因为全文的主要矛盾是“忠”与“孝”的不能两全,而李密就是坚持尽孝推辞尽忠的。如果不是晋武帝特别倡导孝道,那就很容易以不忠之名拒绝李密的请求,甚至把他杀掉。以“尽孝”为“辞不赴”的理由,这是对晋武帝施政方针的利用。站的高,立的稳。即使晋武帝心中不满,也难以回驳。事实上也正因为李密占据了这一制高点,有了无可击破的盾牌,他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尽孝违抗皇帝的命令。这一点是《陈情表》取得圆满最重要的基本保证。有了尽孝这块金字招牌,才能围绕“孝”字大做文章。《陈情表》就是以孝字为中心来结构全文、贯穿全文的。
全文四段:第一段从自己的家庭身世说起,从父死母嫁,年幼多病,一直说到叔伯、儿女、亲戚等,紧紧抓扣住“孤弱”二字,目的在于突出祖母刘的“躬亲抚养”,说明没有祖母就没有自己,结论是必须报答这天大的养育之恩。这看起来是扯得远了,实际上写足了“尽孝”的必然性,为全文的陈情打下了坚实可靠、充分可信的基础。第二段叙写“辞不赴命”的经过,从州官的两次推荐,写到皇帝的几道诏书,目的在于突出一切都是祖母刘的“供养无主”,我才辞不就职的。强调没有祖母就不能有自己,更不能终老一生。结论是在不能忠孝两全的情况下,他只能选取尽孝的道路。这个结论虽没有明说,不过是引而不发罢了。第三段则是在“孝”字招牌下,直接陈情,委婉地来消解晋武帝的疑虑,强调“辞不赴命”的原因,仅仅是为了终养祖母,一孝到底,决无他意。并把祖孙相依为命的实情突出出来,以强化尽孝的必然性、必要性。第四段则直接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并声明表中所言都是有目共睹、有察可见的事实真情。这就使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李密的请求。 全文叙事实,说狼狈,解疑虑,提要求,全在“孝”字上周旋,由“孝”字上生发,由远到近,一贯到底,是一篇由孝情、孝义编织而成的艺术珍品。
《陈情表》以叙事为主,目的不在叙事,《陈情表》中申明了“辞不赴命”的理由,但却很少直接说理。叙事为了陈情,理由寓陈情之中,因而处处流淌着感情的激流,笼罩着悲切的浓云。陈情,陈情,全文就是以抒情为本,以情动人,从而收到了在感情上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凄凉清苦的真实情况是打动人心的基础。动情的力量不能凭空而来,没有动人的事实就不可能产生动人的感情。《陈情表》以叙述为主,就是为了用凄凉清苦的事实来打动人。凄凉清苦的事实主要表现在李密从小的孤弱病苦,“诏书切竣”,如火如荼的狼狈处境和祖母刘年老多病,祖孙相依为命的实情。作者花大量笔墨用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来细腻描述这些情景,使全文到处都弥漫着感情的欣慰。动人的感情还表现在李密孝心的笃厚和真挚。文章中的感情就是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的深、真,是《陈情表》动人感情的真正本源。这主要表现在李密对祖母刘的真诚孝心。这种孝心的深厚、挚着和为敬养祖母冒着风险向晋武帝大胆的请求的三个方面。同时作者在抒发感情时采取步步紧逼,层层安排和布局,这符合人的感情发展的渐进规律。如诉说祖母刘的情况,第一段只说她“”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又写到“刘病日笃”,病重了。第三段才大肆渲染生命垂危的情境。再如写李密对祖母刘的孝心,第一段只写到“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第二段写因催逼甚急,进退狼狈。第三段则写祖母刘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第四段则愿以死相报为祖母请求。这种层层进逼,步步加深的感情推进方式,有助于感情稳步进入高*,从而达到晋武帝最终不能不被感动,不能不答应李密的请求的艺术效果。
魏晋之交,作文崇尚雕饰,词采富艳,文风颇为浮华绮糜,动人篇章并不多见,而李密此文所写纯然出于人之天性,如实道来,孝心可鉴,笔端含情,辞意恳切,读来如见作者如泣如诉的哀苦情态。《陈情表》之所以能为人传诵,除了它的感情真挚外,语言的悠美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总起来看,《陈情表》以四字句为主,兼用长短句,并运用了不少排比、对偶句,使全文语言与叙事、抒情配合的很好。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增强了动人的力量。四字句是吸取了汉赋的语言精华,又去掉了汉赋片面追求形式美,片面讲究词藻华丽、堆砌的弊病,既整齐悠美,又灵活多变;既起伏跳跃,又和谐统一。
有些四字句因简洁练达,生动形象,己经成了后世的成语或使用语。如“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进退狼狈”、“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皇天厚土,实所共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等。
-全文完-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