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茶
今天是四月三日,离清明节还有一天。
那还是在年初的春节期间,就想着,到了清明,应该回老家一趟了。该去看看长眠在清寂荒草墓碑下的父母了。但终于没有成行。此刻我还在千里之外。火车、飞机是随时可以搭乘的,我却没有这样的打算。不是丝毫没有。也说不出任何理由来。即使说出理由来,也是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曾经强烈的愿望,纠结在郁闷的心境里。
腰椎间盘突出,学名为退化性关节炎,毫无征兆的发生在今年的正月初九。这发生,当然是发生在我的身上了。腰椎软骨的磨损,主要不在我的腰椎间疼痛,而是在我的右腿下肢、24小时的轮回着痛、麻、酸、胀、软……
早晨已经过了,中午还没有到来。
我从房间走到客厅,又从客厅走到厨房。窗外是川流不息、往来着的各式车辆。远海没有一丝波纹。凌乱点缀着的舴艋,与扬着吊背的作业船,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我的心一阵阵的紧。有很多的感觉,都悬浮在半空中。就像这浓霾密布的天,阴不下去,也晴朗不了。
我拿出紫砂壶,放入普洱。注入刚刚沸腾的水。第一道茶,用来洗茶具。第二茶,我把茶杯斟满,茶是如珀琥般的晶亮。我轻轻的啜一口,绵软、温厚,滑过喉咙,直抵我的肠胃。
我又给自己斟上一杯。并不是我很享受茶的味道,只是情绪一直无法得到安放。几天前,我执意要吃鸡蛋炒饭。把满桌的清蒸鱼、西红柿洋葱猪扒、蒜蓉菜心、清炖白萝卜汤冷落在了一旁。
记忆在追赶逝去的岁月;舌尖欲撩动往日的温情。
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一心想把母亲的真传发挥到极致。
但我失望了。
鸡蛋不是母亲从前清早在集市买回的鸡蛋;小葱不是从前邻居张婆婆从自家菜园采摘、然后馈赠给母亲的小葱;米也不是凭票供应的一角三分四一斤的糙米。没有了炭火炉,没有了生铁锅,甚至也没有了、没有脱过壳的棉花籽油了。是的,鸡蛋炒饭早已炒不出三十年前的味道了。
恍惚中,母亲殷切的看着我,仿佛在问我味道如何。我不敢看母亲慈祥与柔和的目光。当我想说什么时,母亲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故乡老房子的转弯处了。
不想做任何事情。茶就这样一杯杯、大口大口的畅饮着。
揭开茶盖,是淡淡悠悠的氤氲。一如父母无法在我面前消失的表情。当他们在讲述六一年、六二年吃树皮、吃观音土充饥的神态时,就像这平静而冉冉冒升的茶的烟气,平和而漫不经心。
苦难伴随了他们一生。
他们那时也喝茶。我们老家的茶就是水。父亲喝的茶,一般是凉开水,四斤装的搪瓷杯,父亲可以一分钟喝下去一满杯。那是因为要平衡、补充身体的过度消耗。母亲的茶更简单,就是水缸里的一瓢水。
我多想此刻为他们泡一杯这样珀琥一般晶亮的普洱啊。照说,他们是可以像我现在这样,喝上这样真真的茶的。只可惜,苦难与艰辛让他们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多年来,我并不相信这样的事实。在我最潦倒的时候,我总是看见母亲,像宽阔的江海,在迎接躁动的溪流归入怀抱。在我最沮丧的日子,我总是看见父亲,像傲立的悬崖,任凭浪的冲击与洗刷。
父母的人生是悲苦的。但他们用那无以加复的悲苦教会了我们儿女怎样做人。
就这样,我身体里流淌着父母给我的基因,从青藏高原到异国他乡,克服重重的生活磨难,一直走到了今天。
时间就像一把插在心尖的利刃,当你感觉疼痛时,时间已经不辞而别了。我们想敬孝的时候,没有能力。我们有能力的时候,父母已经远去。
打开落地窗,维多利亚港湾两岸,是层层呆立的高楼大厦。与茶无关,与我怀念父母的心境无关。
一阵风,暖洋洋的,如丝绸般滑过面庞。没有温煦,却是乍暖还寒的惊颤。身外的一切无法寄托我的灵魂。
突然,我好想吼几段京剧《红灯记》里的唱腔。不管是李玉和、李奶奶,还是李铁梅的。我都想吼。我猛灌几杯普洱茶,摩拳擦掌,真像是要粉墨登场了。
可是,不管是“西皮流水”还是“二黄快三眼”,我却记不得歌词了。韵味却在情绪里漫漶着。尽管父亲没有李玉和的伟大、母亲没有李奶奶的坚强、我也没有李铁梅的勇敢……
但父亲的悲愤、母亲的坚韧、我的善良,应该隐隐与剧情有那么一点点藕断丝连的关系吧。要不然,那我为什么要去吼那么久远、不为我擅长的京腔呢?
打开网络,故乡预报有小雨。普洱茶早已泡过了四泡了。我不由自主的把已经冲淡的茶杯抱在手心,企图想驱散某种寒冷。这寒冷,应该就是这个时节的故乡了。——苍翠欲滴的郊外,绵绵细雨裹着清凉的风,不时有悼念亲人的鞭炮声响起。盘旋的乌鸦在远方聒噪,燃烧后的纸钱在天空曼舞。我身在其间,蹒跚的来到父母的墓碑前。墓碑两旁的柏树挺拔向上,抖数葱翠。父母亲默不作声,用微笑看着我的到来。我用早已准备好的毛巾,把墓碑仔仔细细擦得干干净净。燃上香,行跪拜礼。接着,静静的烧着纸钱。想和他们说几句话,可是望望他们,他们却好像什么都明了了。不知不觉中,我的泪水,竟如潮水般、倾泻在墓前的泥土里了。
——这是我此刻真真切切的幻觉。
回到现实,我习惯性的往茶壶里注水,但颜色已是聊胜于无。
茶真的淡了,也凉了。
2012-4-3草于海桃湾
-全文完-
▷ 进入古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