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李白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二)肖旭

发表于-2012年04月01日 清晨7:35评论-6条

常言道:墙里开花墙外红。为什么墙里的人感觉不到花之红艳而墙外的人却感觉到了呢?其原因大概有两条:第一条,是因为墙里的人太熟悉这花了,连同这花的缺点都很了解,所以就削弱了对花的红艳的感觉;第二条,是因为见惯了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就感觉不出其美好的红艳来。又有人说:月下看美人更要美几分。为什么会这样呢?月下看人是朦胧的,朦胧中看人看物总是会隐去许多弱点而凸现出更多优点的,而且更会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广阔的想象,是审美对象更加多姿多彩而趋向完美。所以说美往往存在于朦胧状态。

李白是很善于捕捉美描写美的艺术家,尤其善于描写朦胧状态的美。这在李白的五绝中表现得就很突出。李白五绝中所表现的朦胧美大多借着月光下的朦胧景色来描写人的情感,给人描画出一幅幅静谧的朦胧美的情景画。 

《玉阶怨》:“玉阶坐白露,夜久浸罗袜;却下水晶簾,玲珑望秋月。”

伫立玉阶,直至露水浸湿了罗袜,是谁在玉阶上伫立那么长久呢?看来应该是少妇,而且还应该是美人。他为什么要伫立玉阶?可以猜想那是在盼望贵人的回来。久久未见人归来,那就只好退入房中。她失望了,打算不再想望了,于是就放下了帘幕。然而,思想无疆,帘幕挡不住,于是就隔着水晶帘望明月,思绪飞向了天涯。朦胧中,美人先是伫立远望,然后隔帘望月,这中间还有美人移步,玉手下珠帘的美妙动作,真是一幅画,又是一曲歌,情在月下,美在朦胧中。

《静夜思》:“床前看(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明)月,低头思故乡。”

过去所谓的“床”不一定就是现在所说的睡床,往往把一种坐具也叫作床。这里的床应该指睡床,如果人还坐在坐具上,那么就不会有是霜是月分不清的感觉。夜深了,人醒了,辗转翻侧,看到了床前的白光,是月光?是寒霜?心头疑虑,就举头看窗外,原来窗外月正圆,光皎洁,此时怎不钩起诗人的心绪而想起故乡的人和物来?月下之情真,朦胧之美凄楚。

《渌水曲》:“绿水明秋月,南湖採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秋月凉如水,湖水明似月,月光下小舟荡漾,那是人在南湖采白萍。迟开的荷花在月光下娇艳欲语,与采萍人交相辉映。面对如此美艳的荷花,荡舟人开始犯愁了,为什么?原来荡舟的人是美女,她正与荷花比美,她确信自己胜过荷花,然而又怕万一被心爱的人误解,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正是月下之情切,朦胧之美艳。

《秋浦歌十七首》之第十三首:“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水绿而净,月白而明,白鹭惊飞,采菱女和她的情郎一同唱着夜歌归来,绿水和明月是静态的,白鹭、采菱女和其情郎是动态的,静中有动,富有生气,水绿月白是视觉的感受,歌声回荡是听觉的感受,这是画是诗又是音乐,既宁静闲适又欢快活泼,这种情和美洋溢在整个空间。

《赋得白鹭送宋少府入三峡》:“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明月下,秋水寒,白鹭已经本来拳起一足歇息了,然而却被人惊动,惊飞的白鹭飞向了使君滩。万县有使君滩,湖北宜昌也有使君滩,两者都在三峡边上。诗人借白鹭的去向来交代宋少府的去向。明月、秋水、白鹭、人是这幅壮丽图画的基本元素。水静、月寒,是多么静谧的夜啊!就在这静谧的夜里,突然白鹭惊飞,显然这是人之动引发的,动静相映,生趣盎然。白鹭是受惊以后“远飞去”的,那么宋少府是不是也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去三峡的呢?这就给了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

《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征虏亭是晋朝建立的,建在金陵石头坞。在月光下,诗人驾小舟去扬州,在舟上仰望征虏亭。月光下的征虏亭,清晰可辨,征虏亭旁边山花烂漫犹如少女露出笑脸,江上有不少行舟,行舟上的灯火犹如流萤。月光、山花、小亭、行舟、灯火、江水等物景鲜明真切,其中的情景欢快深沉,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卷。

《清溪夜半闻笛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渭水与崖水合成陇水,《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是诗人却就联想到了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月光下的情,月光下的景,总是朦胧的美。

李白为什么喜欢用月亮这一意象?因为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人们已经为月亮附加了种种内涵,它能够彻底地表达作者的幽思之情。纵使是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他一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因此,李白与月亮结缘,不难解释。酒中的天地、月里的情怀就是他真实的人生真实的岁月,酒与月定格在李白诗篇中的文化气息、光辉气象却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流芳百世,万古长存,万年长青。 酒还是那样的酒,月亮还是那样的月亮,而在李白的诗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在写酒的诗中,往往渗透着月,与月不分离,比如: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咏酒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一个充满信心又超脱世俗的诗人自我形象。全诗结束在一个“愁”字上。愁字中凝聚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惊惧,对人生坎坷的慨叹,对有志难酬的郁闷,对世俗、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这一切都一股脑地倾泻在知己面前,感情悲愤而又豪放,并有丰富深厚的社会内容。这首诗本身就犹如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情绪急促,恰当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生活态度。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这首诗中,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还有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画面,就热闹起来了。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可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毕竟也不会喝酒。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吧!其时诗人已经渐渐醉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孤独到了邀月与月光下的影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不能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和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相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李白还有一首问月诗,其艺术成就与后世苏轼问月词堪称合璧,而其思想深度又远远超过苏词:《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诗人绝妙的自我造像,那飘逸浪漫的风神惟有谪仙人才能拥有。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增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尽情咏月抒怀。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李白诗中从无赊酒,却有赊月。“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渊明。”(《送韩侍御之广德》)酒是要用钱买的,没钱的时候就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交换。同自然造化打交道容易得多,“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即使要钱,也可以赊。这种妙趣横生的想像,表现出诗人以天地为衾枕的襟怀。

李白的诗中,把酒、月贯穿,把酒与月连接,构成了五光十色、绚烂缤纷的感情色彩,而体现的是盛唐辉煌气象的诗境,也构成了他逍遥的诗化人生境界。饮酒是内里的涤荡,借月是外部的抒发,写诗便成为个性自由的追求与生命力的张扬。酒是李白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李白的生活中几乎不能没有酒,即使到最后坠入河而终也是用酒与月来作陪衬的。它可以遣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它可以畅情:“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它可以追求自由:“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激昂慷慨,恢宏豪迈,这自然离不开他所钟爱的酒,也自然离不开他所欣赏的月。如果说酒和月的意象分开写主要表现诗人桀骜不驯、豪迈不拘的英雄气概,那么诗中酒与月的联合则是不是表现他真纯亲切的世俗情怀呢?无虚伪做作,无世故城府。酒里的一醉,便可忘掉世俗愁苦,月光的一泻,便可使诗人的心灵回归安宁与静穆。

一般说来,李白饮酒诗突出一个“豪”字,咏月诗突出一个“逸”字,一旦二者结合,便表现出一种既豪放又飘逸的性格——可用“清狂”二字概括,这种清狂性格一方面说明诗人的骄傲和对污浊现实的轻蔑,同时又流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综上所述,月光世界里的李白,从他的活动(泛舟,喝酒,歌舞……),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上层社会中的李白是“狂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叛逆性格;在大自然怀抱,日常生活以及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是普通人的李白,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平民性格。两个李白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李白诗中的月亮有千万种,每一首诗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每一种月亮都有独具一格的美,在诗人的笔下,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很完整地了解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可以看出作者对李白诗歌的由衷喜爱。一篇洋洋洒洒的解读古诗,为我们了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如果写作手法上能加以变化,以诗歌的意境及不同层次的解读来串联这种诗解,肯定会更受读者喜爱的。欣赏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6]个
肖旭-评论

谢谢点评at:2012年04月01日 早上8:39

梦海晴空-回复欣赏佳作,问好作者,在解读每一首诗时,如果稍微改变一下写作手法,可能会更有趣,文章这么长,如果写作手法单调,不易吸引读者的目光,浅见,请勿见怪! at:2012年04月01日 早上8:43

冷月剑客-评论

看来作者也很喜欢李白文化at:2012年04月01日 上午11:28

肖旭-回复是的,从小就喜欢 at:2012年04月01日 上午11:46

文清-评论

春天到,万物复苏人欢笑,祝你阳光明媚心情好!at:2012年04月03日 晚上9:36

肖旭-回复谢谢您的祝福 at:2012年04月04日 清晨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