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卢梭和他的《忏悔录》
前段时间在《人物周刊》里看到一篇以“寂寞的先知”为题的文章。里面记录的是关于李泽厚先生的一些事迹。我觉得用“寂寞的先知”来形容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也是很贴切的。作为一名激进的思想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他注定是要被孤立的。这一切正如他所言:“孤独的漫步者”。尽管在18世纪的法国,出现了不少伟大的思想启蒙家,比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等。而我们在平民出身的卢梭身上分明感觉到了他的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下面我想从《忏悔录》里浅谈一下卢梭的寂寞和他的先知。
卢梭花了5年时间于1770年写完了他的《忏悔录》。这是一本冗长的大块头式世界名著,然而里面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字表露却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书的开卷中他便表明:“我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真实面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揭露,这个人就是我。”从这里我们看出卢梭是一位很重情感表达的思想家,也就是说他把自我情感举到高于理智的地位。自小他的童年环境便把他打造了一种不屈服的傲岸性格。他说:“不愿意忍受桎梏和奴役,使得我一生中,当这种性格受到压抑的时候,便痛苦莫名。”卢梭在书中深刻地给自己来了一次剖析。他以惊人的诚实和坦率的态度描绘了自己的灵魂。同时他也毫不隐晦地描写了自己卑鄙下流的行为举止。比如他披露了自己和华伦夫人有过性关系,甚至不止一次嫖*。虽然这些在当时的法国是比较普遍存在也不被很多人所唾弃的,但是卢梭不这样认为。他在《忏悔录》里说:“我对*荡深恶痛绝。”当他在现实中妥协时,他毫不犹豫地走出来审判自己无耻的灵魂。邪恶的社会力量改变不了他对社会的看法,一种正义感在他的内心深处扎下了根,他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正源于这种不受拘束的信念作为支撑。
平民出身的卢梭,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失去母爱的环境里。他周围的人大多是一些男仆女佣、下层知识分子、钟表匠、小资产阶级妇女以及他自己的平民家庭。他揭示了这些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人品性格特点,致力于发掘他们的自然淳朴的人性、道德情操、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此相反,他也对统治阶级和上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物鄙夷不屑,大加鞭挞。这些人,在他的笔下,统统成了伪善奸诈、厚颜无耻之徒,一个个道德沦丧,阴险毒辣,与高尚的平民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因为他对上层社会的无情抨击,受到了欧洲反动势力的打压。甚至当时一些启蒙思想家(比如伏尔泰,狄德罗)也不能容忍他激进的思想。而这似乎正说明了卢梭与众不同之处,他相当彻底地暴露了自己的灵魂,相当激进地要求个性的解放,也相当猛烈地表明了对上层社会的不满。因为他是一名平民资产阶级,他所代表的是广大平民的利益。这个观点在他的《社会契约论》里得到了很激进的展现。卢梭在书中深刻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他声称:“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正是因为这种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让他竭力在探索着改变现状的途径。以致最后连真理都曾一度抛弃了他。
虽然我还没有看完卢梭的《忏悔录》,但我知道这部著作反映了他几乎全部的哲学思想。法国的勒赛克尔曾说《忏悔录》并不完全是卢梭生活的历史,而主要是他的精神和情感的历史。这是对心理分析的杰作,是动人的论辩,是对他的论敌慷慨激昂的责难,同是也是一首抒情的诗歌,一首世界文学中最美的诗。与其说卢梭在书中忏悔,不如说他是在书中辩解和自我开脱。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我们都知道卢梭因为发表《爱弥儿》,被统治者视为异教邪说,并要通缉卢梭。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不如意,令卢梭在精神上的状态近乎疯狂。他的晚年很是孤独不幸。晚年的卢梭一方面在大街上散发为自己辩护的简介,一方面继续回归到他的内心深处。卢梭重视自然环境的描写,不断地讴歌大自然以求人的心灵回到一种本真的状态。在《忏悔录》里他写道:“空气清新,万里无云,天空像我们的心一样宁静。”他不断写大自然的美反照人世间的丑,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无惧于在《忏悔录》里揭自己的短,不断地抨击丑陋的社会。在他的另一部名作《爱弥儿》里,他认为受教育者应该沿着自然的天性充实自己的内心,应该把简单的自然的道德规范,仁慈和对人的同情心灌注到孩子们的意识中去。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分明认识到了以一种自然天性作为一种启蒙指导思想的重要性。这很好地表明了他与同时代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之处,所以他要不断受到排挤,在孤独和被误解中了结毕生。
在卢梭的《忏悔录》里,我们看到了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更是一个热爱生活,善良诚实,坦率正直,不畏权贵,敢于剖析自我,赤luo裸的把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说出他的隐私,道出他的隐情,到了最后,他简直把自己剥成了一个赤条条的人。姑且不说他的思想是否上升到了一种哲学的高度,就因为他的这份赤诚就理应赢得世人的理解和尊重。而在这一点上,多少人望尘莫及。即使是我自己也不能,因为我没有卢梭那样的勇气和胆量。罗曼罗兰说,卢梭如同一只衰老,悲鸣着的夜莺在寂寥的林子里哀鸣。卢梭通过自己的《忏悔录》写出了他毕生的孤寂,虽然在他死后遗体得以迁至先贤祠——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
-全文完-
▷ 进入文海白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