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便想去旅行,想一个人去走走,散散心,放松一下自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找寻真正的自己。离开,是为了回来;旅行,是为了思考怎样重回生活的正常轨道。离开喧嚣的城市,一个人旅行,希望能有个好心情,会忘记一切,忘记尘世间的烦恼;旅行,期望,再遇到一些人、一些新鲜事。一个人的旅行让我有了一些新的领悟和感受,也带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重新感知美好。
当你觉得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了时,想出的排遣方法往往是带有自虐性的。由于心情压抑,我就想出了一个人旅行的办法来“折磨自己”。目的地是丽江,有人去丽江是找艳遇,有人去找感觉,有人去疗养,有人去疗伤,有人去发春,有人去发呆。我去丽江似乎没什么明确目的,如果非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城市。
兴许是因为一个人出门,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从来没有这样集中过。对于生活中寻常见的任何细节,都给予高度关注。下了飞机,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有些迷茫地随着人流向出港口走去,想着,首先买一张地图,然后再找一家适合自己的酒店。此前,我已经想好了,绝不接受机场中介提供的任何服务。
这时,一个文静和蔼的男孩儿走到我面前:“您好,我是某某旅行网的,请问您要找酒店吗?”我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他,他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目光执着而稳健。一瞬间我的想法全变了:为什么不尝试信任他?
结果,我找到了一家坐落在市中心、交通便利、舒适而且价格适中的酒店。
接下来的几天,我手里拿着一份地图,四处游走。由于长时间添列“长”位,又有多年的人脉积累,多少年来,无论是私事还是公干,身处一个既定的圈子,一切都有人关照,根本用不着自己“赤膊上阵”。如今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无端生出了莫名的思虑:假如离开机关了,不当某长了,我还有能力活得滋润吗?
通常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已经体制化的人,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点以及漫游的面上,从属于一个阶层或群体,时间久了,技能不断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人都不能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的人。我才明白为什么近来自己总是觉得感受新事物的速度与能力降低了。
一个人旅行,情形确实迥异于往常。我每到一处,先看地图,再看路标,再询问路人。通常,走一条路要边走边问,通过比较,可以找到捷径,既省钱,还能避免走冤枉路。因为每天都有明确的计划,所以,我总是情绪饱满地上街,一扫在熟人环境的那种麻木与懈怠,连我自己都觉得思维活跃了许多。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因为一个人的旅行,精神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睡眠明显减少,但精神却出奇的好。我想,大概是新的旅行方式把我体内沉睡的细胞激活了吧。丽江的风景美,人也美。为什么一个人旅行会对自然的美体会更深刻?因为一个人时,往往会闭上嘴巴,不仅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身心去体验。心灵的孤单,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孤独的行者,会直接感受到社会的冷暖寒温。当我张嘴向别人寻求帮助时,并不是每一张脸都那么灿烂。在校的学生会友好地迎着你的目光,但他们的学习任务或许太重了,对自己生长的城市十分陌生,常常会红着脸告诉你:我不大清楚,对不起。30岁至40岁的女性,戒心明显要比其他年龄段的人重。当我问路时,她们的目光往往很警觉,一边摆手,一边快速地离去。
一个人旅行的意义,除了借旅途中的孤单寂寞壮大自己的内心,还在于寻找。一个人走在陌生的路上,满眼都是无知,但我决定不拿自己当外地人,我竟发现当地人其实并没有认为我是外地人。我与他们谈天说事,俨然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接受就是一种心态,首先是自己的心态。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自己,这世界比想象宽阔。人的一生不会没有出口,还会发现自己长了一双翅膀,不必经过任何人同意就能飞。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会有点寂寞,但那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种滋味呢?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习惯上了独处和沉默,才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别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因为心无旁骛,所以变得单纯了许多,而正是这难得的孤寂,让我头脑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空灵——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一个圆,是终点又是起点。一个人的旅行,或许就是我的起点。此次旅行我悟到了快乐之法:舍得、放下、忘记。快乐之要素:可以改变的去改变,不可改变的去改善,不能改善的去承担,不能承担的就放下。
-全文完-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