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办事员情结”
---《诗经-曹风-候人》之瞎掰
常于媒体上见到街头城管对小摊贩大打出手,派出所小民警对在押人员残忍施暴等之类的报道,类似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人们称之为“阎王好见,小鬼难捱”。对此,人们除了义愤,好像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我称它叫“办事员情结”。了解了这个文化,或许能为解决这些类似的现象提供帮助。
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就是差役。差役的上面有官吏,有大臣,有皇亲国戚,直至国王天子,在差役的下层是广大的平民。说它特别,是因为它正好处在官僚和小民这两大集团的结合面上。差役就相当于今天的办事员、科员这个级别。
这个层面的人,往往存在着极不平衡的诱因,日积月累,便形成一股股怨气、暴戾情绪。这样的暴戾情绪最容易发泄到比他们低一等的小民身上。坏情绪的下泄自然比上流容易。
他们产生心里不平衡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天天看着头上的权贵风光无限,而却没有自己的份。或许有人问,比他们地位更低,生活更清苦的平民,那么心里不是更应该不平衡,怨气更大吗?恰恰相反,那些平头百姓即使知道官员们骄奢淫逸,但不是亲眼目睹,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就形不成不健康心理积累。何况他们也不一定知道,须知自古衙门深似海,进一趟衙门比下一趟海还难。有时百姓偶尔被激怒,那是官吏们太过分,欺人太甚,否则,小民则懒得理你呢。差役们就不同了,天天受着这样的心理折磨。
差役们的“办事员情结”古已有之,近读《诗经》竟然发现了2000多年前就已经相当成熟了,《曹风-候人》就是叙述这种心里不平衡的。原文如下:
彼候人兮,何戈与殳。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什么是候人呢?候人就是担任国境和道路上迎送宾客的人,除少数低级官僚外,大多是普通工作人员(此处采纳余冠英先生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办事员这个级别的人。诗中明显感觉到候人对官僚士大夫优厚待遇骄奢生活的不满,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落差。
诗中“维鹈在梁,不濡其翼”“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到底比喻的是谁?历来叫人争论不休。有的说是比喻候人的,有的说是比喻“彼其之子”即官员的。余冠英先生从每节上两句写候人,下两句写官员,得出维鹈比喻候人比较顺的结论。结果虽然对了,但推理有点勉强、机械,值得商榷。我以为从内容上看,候人与鹈鹕确实有本质的相通之处,这才是比喻的关键所在,也是《诗经》中比喻的一贯做法。候人天天看见那些士大夫“三百赤芾”,那么风光,那么富有,却没有自己的份,这不正像鹈鹕站在水边的梁上看着鱼,却吃不到,甚至连羽毛也不潮湿,嘴巴也不潮湿一样吗?你说那候人能没意见吗?
诗中还有一个细节,颇值得把玩,读懂了,对研究“办事员情结”颇有裨益。就是“婉兮娈兮,季女斯饥”这两句,季女者,小女儿也。小女儿都“婉兮娈兮”活波可爱了,可见这位候人也老大不小了。《礼记》说,男子20岁弱冠成人,可以出来工作,可以结婚生子了。现在小女儿都活波可爱,大约也得有四五岁了吧?那么候人也该有30多岁了,干办事员都干了10来年了,还不升迁,而且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季女斯饥”,就是说小女儿吃不饱,你说这候人能不心理失衡吗?
借古喻今,如果当今的厅长局长们,能够分一点羹给办事员,如果能依据资历工龄适当的提拔一下他们,或许他们的怨气就会少一些,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一些,开头说的城管打人、民警施暴的事情之类的事可能也会减少一些,不知然否?
2012-3-25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