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节俭的深圳人(散文)
——深圳印象之六
我熟知一位地区民政局的局长,丈夫是领国务院津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四川来说,也应该算是高干了,而她的家里却非常节俭。她一生收养过二十多个孤儿,而她自己的亲儿子上学,却从来没用公车接送过一回。她给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孩子就靠这辆自行车的帮助走完了初中、高中、大学的路。我亲眼看见,在接待家里私客的时候,在饭馆里吃完了饭,她叫服务员拿来了打包的袋子,把汤锅里面没有喝完的汤都全部打上,说拿回去煮面条味道很好,用不着再加其他佐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中国的官员当中,能做到这样却实在是不容易。
这不得不使人联想到中国那个每年在泔水桶里浪费若干亿元人民币的统计数字。
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发生的故事,这里的人们主要依靠劳务输出慢慢摆脱了贫困,他们的底子实在是不厚啊。而在这里的酒馆里,我们看到的常常是普通人的高档消费。家里来了几个客人,于是就不用再进厨房了,到街上定上一桌,既方便又省事。一顿饭吃下来五六百元,主人眉头都不皱一下,有钱。吃完饭掏钱买单,然后带着客人扬长而去。全然不顾桌上还剩下了多少山珍海味,全然不记得昨天还在吃糠咽菜,全然不想外出打工挣钱“脸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淌尽方见钱”的艰难。想到的只是在客人面前挣足了面子的满足,想到的只有显摆成功的*感,想到的只是我终于当了一回“人上人”的得意。
也许是因为穷惯了,穷怕了,穷得被人看不起了。于是在稍稍恢复过元气来,稍稍有了一点翻身的迹象时、兜里稍稍鼓了一点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要挣面子、要显摆、要当人上人。
普通老百姓尚且如此,那官员们的餐桌当然不会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反正是公款消费,哪来那么多顾忌。只要是你们店里的特色菜,尽管上上来;按照你们的标准,尽管上上来。吃得完吃不完,那是我们的事。官员们的肚皮里早就结满了油水,对那些大鱼大肉早就没有了兴趣,已经是“吃啥啥无味”了。但是,待客嘛,餐桌上离了那些大鱼大肉、生猛海鲜、飞禽走兽,那还是待客之道吗?不管客人喝不喝酒,那桌上能离得了酒吗?酒的档次越来越高,客人不喝难道主人就不喝吗?一瓶一瓶又一瓶,几瓶耗去几千金。主人醉卧客人笑,明朝君来再陪君。
如果遇上档次较高的同学、朋友、战友等聚会,那浪费就更惊人了。好久不见,一醉方休,这是几乎每一个人的心愿,不管是能喝酒的和不能喝酒的。中午在沁园春,晚上在浪淘沙。一见面除了倾诉离别之苦,相思之泪,想见之难,就是把一切尽消融在酒里边,能喝的一饮而尽,不能喝的也不能不一饮而尽。尽管主办人稍显清醒,一再劝大家少喝酒,多吃菜,只喝不吃菜,醉倒你莫怪。可有谁听啊。直到喝得不能喝的人倒下去,能喝的人也心甘情愿的倒下去,这场酒宴就暂告一段落了。一桌老板精心安排的佳肴,价值几百上千元的,好些菜基本就没有人动一下筷子,不管菜的档次是高是低,不管菜的味道是好是坏,现在都没人管。即使剩下的是一头猪,也不会有人管。到席散时主办人买单走人。餐馆的老板只能把这些昂贵的菜肴倒进泔水桶。
深圳人富。虽不能说富得流油,但至少是强于内地,当然更强于国家级贫困县不知多少倍。
深圳的土地虽不像香港那样寸土寸金,但住房的价格至少是我们这里县城房价的十几倍。深圳的孩子上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幼儿园,每月费用高达五千多元,这和内地相比仍然高出十几倍。可开学的日子到来时,幼儿园门口仍然排成长龙,家长们生怕有什么条件不符,被园里把自己的孩子排挤在园外。
且不说移居深圳的外来移民,他们能够移居深圳就已经证明他们不是穷人了。就说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吧,他们应该算是深圳的穷人了吧?当年特区一建立,在他们的土地上一幢幢摩天高楼拔地而起。而为了补偿他们,按政策规定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楼房,住不完的可以任由他们出卖、出租。于是,他们每年收着几十上百万元人民币的房租,另外还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这样的“穷人”在其他地方恐怕是为数不多的(当然那些户口虽然来了深圳,尚在创业、打拼的打工族不在富人之列)。
他们衣着随便,很少看到那些不同于常人的奇装异服,商店里虽然也有高档、豪华、昂贵的服饰,但深圳人光顾的却不多,那些服装似乎专门为外地来客准备的;虽然几乎都有私家车,但你眼里看到的高档豪车绝对比其他城市少得多;虽然所有人都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毫不犹豫地拿走,但你在可以讲价的商品面前,听到的仍是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
深圳人很讲究吃,又特别讲究的是食物的卫生状况和营养价值。因此,他们除了比较特殊的原因,一般不下馆子。到饭店吃饭首先挑的是饭店的卫生条件,其次才是饭店的档次。他们点菜的时候绝对不盲目,一定会根据人数、各自的口味、饭菜的数量,进行认真的斟酌,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吃不完的即使剩下的是一块小馒头,也要打包带走。
我的一个侄女就是这样的典型的深圳人。
她来深圳近二十年了。刚来时什么都干过,打过小工,当过饭店服务员,卖过家具等等等等。当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以后,她便努力工作,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现在,她已经是一家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董事,用我的话说,她应该基本上算是一个成功人士了。她的丈夫小黄也经营着一家电子公司,生意很红火。儿子在深圳大学就读,即将毕业。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理想家庭。
听说我到了深圳,她一定要接我到她家里住,我去了。
她家的住房面积不大,一百多平米,经过他们的精心装修以后,一走进去就给人一种舒适、温馨、适用、大气的感觉。
来深圳前,我本来想在我广州的一个侄儿家里多住上几天,可是,侄儿对我的接待使我第二天就离开了他。他在广州打工,也有十多年了,现在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领导,还不错。他的房子买在内地,在这里是租房住。而给我找的住地是就近的一家五星级宾馆。他自己一般不开饭,平时多在工厂里吃。我去了以后,一日三餐都在饭馆里。我算了一下账,我一天已经耗去了他近两千。他受得了,我可受不了。第二天,任他苦苦相留,我毅然买了车票,到了深圳。
住在侄女家里,我没有这种不适的感觉。在家里住,在家里吃,非常随便,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只是有时候,侄女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回来煮饭,或者还有其他客人的时候,全家就出去吃。这时候,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精心挑选饭店,精心研究菜单,也许至少用去吃饭时间的三分之一。吃完了,也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民政局长一样,连没有喝完的汤都要打包带走。
我没有觉得我的侄女抠,反而觉得她生活得很实在。
小时候我读过一个童话故事,说天上下的原本是白面而不是雪。人们吃穿不愁,生活无忧。有一天,天上的王母娘娘想看看下界的人们怎样生活,于是就打扮成一个乞丐的样子下了凡。她来到一家门前乞讨,那家的主妇正在给她的儿子揩屁股,用的是雪白的大饼,扔掉一张又一张,却对这个老乞丐不屑一顾。王母娘娘非常气愤,上天后就下令,从此天上下雪不下面。
我想,现在的人们都来读读这古老的童话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2.3.26.
-全文完-
▷ 进入少年狂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