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心德碑”的力量肖旭

发表于-2012年03月26日 清晨7:48评论-3条

“心德碑”的力量

自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在人间传颂,“鞠躬尽瘁”四个字,便令人激动,令人感慨。对于这四个字的内蕴怎样解释,怎样理解,一直使人们向往和探寻。近来重读《周恩来选集》从中找到注解,又从一个司机长年累月在车中挂着周恩来的像中找到答案,只要对人民群众做到“鞠躬尽瘁”那么就有“心德碑”的力量。有报记载:《周恩来》摄制组的汽车,行驶在偏僻山路上,一伙歹徒欲打劫,当看到“《周恩来》摄制组”几个字时,为首的喊:“啊周总理”,“撤”,立刻停止了行动,群徒四散。声誉、人格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这“心德碑”虽无声响,但却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胜过千军万马。

历代帝王将相都是靠立石碑,记其功、颂其德、立其传的,想靠石碑与天地长久,与日月同辉。有的竟然在石碑上写下6000字的碑文,要使其英名永垂千秋。但是因为德行低下,好话说尽、坏事干绝,其洋洋碑文则弄巧成拙,反遭人们痛骂。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否为后人所垂记,能否叫后人思念,并不是靠立碑记功或立传记事所成的,也不是靠官职和权力所能办到的。民心似镜,老百姓心里有杆秤,谁优谁劣,谁是为民谋福的清官,谁是赃官、庸官,人民心中最清楚,口碑的作用凸现,超越时空,千古流芳。从尧、舜、禹三代明皇到三国蜀相诸葛亮;从宋代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他们淡泊名利,激浊扬清,也未曾想到死后借助石碑来扬名,但华夏儿女,总是用口碑将他们的英名、事迹世代相传。

人心为镜、人心为尺。

主要看其是否以德为先,能否为百姓办好事、能否甘愿做人民的公仆。古人有“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示民”的话,只有把“爱群”、“爱民”高于“爱生”、爱己之“亲”,而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鞠躬尽瘁”的境界,那么自然会在人民群众中树起“心德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休戚与共,从而人民群众和他们结下深厚感情,他们是人民永远的太阳。毛主[xi]、周总理逝世后,长街恸哭,举国悲哀,人们经常怀念,那就是心德碑的力量。邓小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一国两制,世界先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直到他快逝世时,还嘱咐亲属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并把骨灰撒入大海。小平同志也未曾建墓立碑,但他的风范、他的政绩,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绩在人民群众心中永远是不朽的丰碑。

“莫道铁石不铸名,路上行人口似碑”。历史上有多少功德碑、记功名湮没荒草,踩入泥土,而那些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虽无碑无铭,甚至无墓无灰,却永垂青史,长留人间。君不见李冰父子的四川都江堰,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西湖建的白堤、苏堤,焦裕禄的河南兰考泡桐,以及“两弹一星”已故的功臣们,在沧桑岁月中却“不废江河万古流”。

古人云:“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苦。”人生在世难能可贵的是,有权,不以权谋私,多解百姓燃眉之急;有势,不仗势欺人,多关心平民之苦。为人者可贵的是有权不谋私、有势不欺人,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官,实实在在做事,能积德行善,能助人为乐,能为人师表,那么就会有后人思念他。明代诗人张普江有句诗:“含情遍系长途柳,为政应开满县花。”只有做到那样,你才能赢得人民的交口称赞,你才能在人民心目中树起一座永恒的丰碑。如果做人不敬重自己,丧失做人之道的人格力量,怎能有“心德碑”之言?因此“心德碑”的魅力在于有那么多人把它引为知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推荐: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口碑树德碑,德碑名千古!好文章,欣赏了!

文章评论共[3]个
肖旭-评论

谢谢点评at:2012年03月26日 早上9:08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012)(:002)(:002)at:2012年03月27日 下午5:40

肖旭-回复谢谢光顾 at:2012年03月28日 清晨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