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书笔记(四)沙湖奎星阁

发表于-2012年03月25日 中午12:18评论-6条

又读刘震云的小说,觉得已有话说。说的话当然有千言万语,但归纳起来却也只有两点:一.小处着眼,深处挖掘;二.语言中性,不温不火。

先说第一点:小处着眼,深处挖掘。

纵观刘震云的小说,选取的都是些小题材。如一块豆腐,一斤梨,即便获得茅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也不是什么惊人的题材,同样也是小题材。也无非就是儿子不服老子的管教,想方设法脱离开老子。更不想继承祖业:打豆腐。题材小,所描写的人物自然也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头百姓。人物是这样,自然,起笔也应是些家务琐事。当然就应该从一块豆腐,一斤梨说起了。这样才与人物的身份相匹配。但就是这一块豆腐,一斤梨关乎的却也是民生啦。起笔虽然讲的是一块豆腐,一斤梨,说开了可就是国计民生了。

其次,说第二个问题:语言中性,不温不火。

说实在话,古今中外的小说我也读了一些,却没有一个作家象刘震云样沉得住气,语言始终中性,不温不火。观其年龄,也就54岁,也不大,怎么就那样沉得住气呀?象《新兵连》里追捕李上进,都火上房了,看的人都急得把脚跳了,他倒好,竟丢下不管了,另说其它。只是到了最后象才想起样,才稍微提了一下。却又显得与己无关了。但他哪晓得读者却还在那里揪着心啦!而这一轻描淡写却让读者悬着的一颗心“咚”落回到了心腔。可能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了。而这样处理的结果就是尽量使自己的情绪沸腾不起来。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虽也如此,但却用气氛来烘托。刘震云呢,却也省事,没得气氛。连气氛都没得了,再拿么家来烘托?这,也许就是河南人的狡诈之处了吧?不给你任何沸腾的机会。且这种不温不火的语言风格始终如一,保持至今。从《一句顶一万句》就可以看到。

这里,我想再次说一下贾平凹的语言。贾平凹的语言自从《圆圆月月》以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得文白兼杂了。象散文《丑石》也是这种风格的产物。直到《浮躁》已达巅峰了。到了《废都》已没了这种风味了。后来的《怀念狼》、曾获茅奖的《秦腔》、《饺子馆》、《古炉》都已变成大白话了。当然,却也未回归到《圆圆月月》的清新。只是在其余味里才能咂出点文白兼杂的韵味来。但这都给人以掺水的感觉。由此,我就想到一个问题:是作家又在变?还是已江郎才尽?对此,别人是怎么评论我不知道,但我却认为是作家已江郎才尽了。为何?从这些新作里已看不出作家的灵气了。尽管对作家的新作仍然好评如潮,我却仍不改变我的观点。

拿刘震云与贾平凹比似乎没有多大的类比性,但我只是就一种现象来说。为什么刘震云的语言一以贯之?而贾平凹的语言始终在变?而贾平凹给人已江郎才尽的感觉。而刘震云却给人以力道正旺的感觉呢?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出来。只有静观二人的表现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沙湖奎星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四大名捕点评:

详细解读刘震云的小说风格及特点,令人掩卷深思。

文章评论共[6]个
四大名捕-评论

本人觉得贾平凹的语言更有张力,他的变化是一种求新求变。问好朋友。at:2012年03月25日 中午2:29

沙湖奎星阁-回复可以商榷。问好! at:2012年03月30日 上午11:16

绍庆-评论

(:012)晚上来看看朋友,拜读朋友佳作。(:012)(:012)(:012)(:012)at:2012年03月25日 晚上9:17

沙湖奎星阁-回复问好! at:2012年03月30日 上午11:15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002)(:005)(:010)(:012)at:2012年03月27日 下午5:43

沙湖奎星阁-回复问好! at:2012年03月30日 上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