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我们生活的某些重要部分是要靠诗歌来滋养与温润的。比如理想、比如爱情。诗经的红花香草,楚辞的荆天湘水,汉赋的陵上青柏,唐诗的塞外沙石,宋词的晓风残月……这无不饱蘸灵性的生命张力,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滋长。我喜欢读诗,喜欢从一行行灵性的文字里,捕捉诗人真实的情感,用顾城般“黑色的眼睛”,寻觅到舒婷那“会唱歌的鸢尾花”……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人的恩怨甘苦、得失宠辱甚至吃喝拉撒睡与性,都成了创作主题,让我倍感无聊。兼以语言轻狂,糅杂以西词洋语,朦胧成了模糊,缠绵成了犹豫,娇羞成了矫情,抒情成了调情。这一切让我意兴索然。
最近工作进入调整期,有了时间可以对人生感慨。看到烟雨红尘最近推出的几首小诗,又引发了我读诗的兴趣。在《墨香九》、《等你不哭》等小诗里,诗人用细致而缠绵的心灵诉说,营造了一股宁静的气氛,以清泠、娴雅、秀婉的形象,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我熏墨写诗/听到了来自灵魂的呐喊”(《粉红的回忆六》),诗句充满了质感;“我拒绝怀念春天/因为春天和我保持同一高度”(《从废墟打捞》),诗句透着难得的厚重;《三月日志六》、《花下小草》等诗,蕴含人生的哲思和感悟。“三月的阴冷连绵不断,”于是诗人要凭借“仅剩的一点妄想”“与春天对峙”(《与春天对峙》),《大海》中诗人“捞取了一朵湿不了的白云/和大地一起,紧紧扣入我的胸中”。这些新颖而又不觉怪诞无俦的想象,给人一种意境美、意象美。“轻是诗歌欺骗的面纱”,在面纱后面,却是诗人心中潭一样深沉的情感。当然,有几首作为“诗”来说,作品的色彩与味道还略显淡些。诗,理应是古典、是形式、是意蕴、是怀旧、是温情、是安慰……虽有美中不足,但我还是愿意细细品味这样的诗作。她滤去了我们生活的尘埃,还给我们一个清新而又略带“丁香般忧愁”的心境。
古人云:“诗言志。”故写诗应力求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亦不可强作娇憨之态,涂脂抹粉以求悦人。诗来源于生活,但在所有文体中,诗,应是最不生活化,离生活最远的一位。诗意味着抽象、距离与人工,意味着与生活的区别。
愿烟雨红尘推出更多真性情的佳作来沉淀我们浮躁的生活!
-全文完-
▷ 进入刘老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