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燕子矶杂记金陵叟

发表于-2012年03月22日 下午6:04评论-4条

燕子矶离我家并不远,但已经好多年未去了,几次有拜访的动议,可后来还是莫名其妙的打消了。或许是燕子矶这块弹丸之地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和文化的痛楚,令我心里很是纠结。

明太祖朱元璋称赞燕子矶为万里长江第一关,金陵门户。可惜这样的第一关没能挡住满人的铁骑。作为胜利者的后人乾隆爷下江南时,曾登临燕子矶,面对茫茫大江和虎踞龙盘形胜之地赋诗一首。这首诗刻在石碑上,立在山顶,并修有亭子一座,以避风雨。还起了一个很庄严的名字---御碑亭,这也是游人赏玩燕子矶的必到的景点。就诗的意境和书法技巧来说,都是中品以上,可见这老爷子虽是满人,却对汉文化造诣很深。有清一朝的皇帝们,对汉文化喜爱并有成就的不在少数,有他们的墨宝为证。满人当初是以草原文化为特质,仗着金戈铁马入主中原。可是入关后,把失败者的文化当做自己的文化主流,最终也沦为失败者,这里是否有某种宿命呢?。甚至于满人比汉人还汉化,当初汉人也用科举,可体裁灵活多样,有策论,有诗赋,题材涉及范围也很广泛,子史经集无所不包,满人只取四书五经,并只局限于程朱的注释,形式上更加僵化,所谓八股文是也。清人的汉化,常常令国粹学家和儒学大师兴奋而倍受鼓舞。他们以为儒学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形式上是满人打败了汉人,实质上是汉人的中原文化征服了野蛮的草原文化,真正的胜利者还是汉人。这个法宝还适用于对待元朝的蒙古人。除了文化的占领以外,还有一个秘诀,就是在人种上偷梁换柱。历来为史学家津津乐道的,乾隆爷的爷爷康熙大帝为什么七下江南呢?那是在寻根。康熙呱呱坠地时,和浙江海盐一位陈家的小朋友掉包了,所以康熙爷贵姓陈而不是爱新觉罗。既然康熙这老爷子都是汉人了,那么其龙子龙孙自然也是汉人了,所以,有人建议清朝的称呼不准确,应该改为汉朝。疆场上打不过人,靠裤裆取胜,这样的把戏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吕不韦就把自己的血脉留在了秦宫,嬴政实在是吕政,因此说到底是六国灭了秦,而不是秦灭了六国。虽然有点阿q,但也反映了中原文化无处不在的智慧。

一边把满人皇帝的诗作立碑瞻仰,一边又把抗击满人的人奉为英雄,令其流芳百世,这也可算是左右逢源了。燕子矶的临江的石壁上有两个遒劲的大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墨宝,具体哪两个字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颇有风骨气势,所谓字如其人也。那两字通体漆成红色,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里,染红了半边长江。上次我去的时候,正是残阳如血,仰视鲜红的大字,俯瞰如血的江水,遥想当年史可法的悲壮,真有壮怀激烈的情怀。史大人的墨宝不知道是何人何时嵌刻上去的?是在御碑之前还是之后呢?仅仅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呢?这里面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呢?后人能否读懂刻字者的良苦用心呢?

除山顶的御碑以外,山脚下的江边上还有一块碑,是南京市政府立的,纪念南京大屠杀时在此遇难的同胞的。当年死于这里的中国人有几万人,浮尸满江,江水为之变色,那是怎样的惨烈呢?我在碑前驻足良久,思考着,倘若日本人征服了我们,他们的天皇会不会也来燕子矶登临远望,赋诗吟咏呢?我们会不会也在山顶建一座御碑亭呢?日本人最终失败了,他们的天皇看来是没这福分了。

说到南京大屠杀,就不能不提到前不久名古屋市长当着南京市某领导面不承认有大屠杀而这位市领导竟然无动于衷这件事了,我们的官员在出国时除了存款、游玩之外能不能做点正经事呢?至少在民族大义面前不能含糊。翻看近代史,常常会悲愤于大小官员的愚蠢无能,可今天我们自己面对愚蠢无能的官员时,不也一样的容忍吗?如果为官的继续无能,为民的继续沉默,很难说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希望这不是谶语。

早在日本人大屠杀之前,南京也被自己人屠过一次,可惜现在很少有人提起。那次屠城的主角是一代儒学宗师,被后人无比推崇的湘军大元帅曾文正公国藩先生。他的湘军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后,纵兵屠城三日,无辜百姓遇难者三万多人,从各个城门的排水道里排出尸体近一个月,血水不但染红了护城河,连长江也红了一个月。或许是侩子手是自己人又兼是儒坛泰斗万世师表的缘故吧,对于这次屠城没有一处立碑纪念,更不用说建纪念馆了和开展吊念活动了。相比较而言,那些死于日本人屠刀下的南京人是幸运的,至少现在还有人想到,立碑立馆纪念,也会在每年的祭日里,在鼓楼广场为他们开烛光晚会。照这个理,如果非被屠杀不可的话,宁愿死在异族的刀下。

死于曾文正公刀下的冤魂早已从排水道而入长江,由长江而入茫茫大海了,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文正公的皇皇巨著现在却极其火爆,成为达官贵人名流精英的案头必备之物,就连中小学生也被推介看各种精选简本。曾国藩一贯提倡内圣外王,对内修养到圣人的地步,对外为王前驱愿效犬马之劳,这也是中国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可惜在这境界里没有一点平民的位置,所以杀起老百姓来如同割韭菜。看到书店里一本本推荐给孩子们看的《曾国藩家书》,我真担心,这些孩子们今后会不会也变成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现在风头正劲的新儒学有个奇怪的提法,叫全民儒学,或大众儒学,其实儒学真的与大众无关,儒学绝不是平民百姓的传家宝,如果能不成为屠杀无辜者的屠刀就阿弥陀佛了。

中国的老百姓不只是会被异族屠杀,会被官员屠杀,甚至也会被自己屠杀。解放前,时常有人来燕子矶投江自杀。这自杀怎么像修房建墓,也要选择风水宝地?又怎么像赶集一样,会扎堆?这个问题留给社会学家研究吧,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老先生大有菩萨心肠,慈爱之心,他在晓庄师范得知人们喜爱来此投江以后,找块木板,写上“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插在燕子矶头。我曾有幸亲眼看到这木板和陶先生的墨宝,听说现在已经改成水泥的了,看来还要永久的保留。不过,它已经不是提醒自杀者的警示牌,而是燕子矶的一个风景点了,供人拍照、赏玩了。不知道陶先生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一些人自杀,一些人阻止,一些人赏玩,这是多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呀!据说曾经有人提议把陶先生的木板移到南京长江大桥上,因为自从大桥建好以后,喜爱自杀的人选择了视野更好位置更佳的的大桥了,看来燕子矶的日渐萧条是有原因的。不知道什么原因,木牌终究没移过去,长江大桥上也没有类似的提示,只是偶尔从媒体上看到出租车司机或什么人勇救跳桥者的报道,并把施救者大大歌颂一番,其精神堪比雷锋。

在燕子矶落水中名气最大的当属诗仙李白。一般学者认为李白落水的地方是南京上游的当涂采石矶,但采石矶没有物证,燕子矶却有李白落水前卧过的石痕,还有他用来喝酒和捞月亮的石杯----这也是我以为燕子矶真正值得到此一游的玩物。对于李白出生地的争论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没有尘埃落定,但几处由此而名声大振,也算是达到了目的。现在南京如果和当涂再为李白的死地争吵一番,也必将是双赢,可惜南京人是大萝卜,不肯去争。或许这将成为文化史上一大缺憾。中国的好多文人喜欢以水作为自己的归宿点,这算是一种文化了,远的如屈原、李白,近的如陈天华、朱湘、老舍,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密码呢?燕子矶如果能结合李白的遗迹,从这个方面开发一下,说不定也是对文化的一大贡献。

芳草萋萋,春雨霏霏,燕子矶在烟雾里若隐若现,未来的它又会承载怎样的故事呢?

2012—3--22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梦海晴空点评:

承载历史风云,见证历史变更的燕子矶在作者详尽的笔下尽数风采,
那一幕幕令人心惊肉跳的血腥往事已经成为历史,
但愿迎接它的是新生事物,是新的阳光与希望。
欣赏佳作,问好作者!

文章评论共[4]个
文清-评论

春天到,万物复苏人欢笑,祝你阳光明媚心情好!at:2012年03月22日 晚上8:10

金陵叟-回复谢谢文清老师。 at:2012年04月01日 中午2:55

铁骨-评论

前年秋天,在南京逗留了三天,冒雨去了燕子矶,悬崖峭壁,望长江浩渺,滚滚东去-----。问作者好。at:2012年03月22日 晚上9:55

金陵叟-回复谢谢关注。问好! at:2012年04月01日 中午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