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务本桃花开了。
这个周末,和几位朋友相约,一起带孩子上务本看桃花去。我们共五家人,均是一大带一小,包了个面包车正好坐满,大家一路欢歌笑语上山去了。
这务本乡原名乌拉,人称乌拉国,为什么叫乌拉国呢?这个美丽动人的地名,饱含着先辈开发的历史故事。相传古代这里没有人烟,也没有地名,有一年,从远方结拜来了两个猎人,一个姓务,年岁稍大,一个姓阿,年纪稍小,二人就以兄弟相称。他们搭建一个窝棚暂居,打猎为生。有一天,兄弟两进林围猎,忽听得灌木丛中叶片哗哗响,都端起火药枪瞄准灌木丛,只见一只花狐狸迎面扑来,兄弟俩顿时 了,吓得忘了开枪,眼睁睁的看着花狐狸从身边离去。二人醒过神来,持枪追赶,穿过密林,忽见空旷处有一妙龄女子在花丛中嬉戏。此时正值初春,野花开满山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务阿二人无心赏景,只觉得好生奇怪,四周不见房舍,为何出现女子?
那女子望见了两人陌生人一点也不慌张,反而落落大方地上前施礼说,两位大哥打猎辛苦了,请到我家中喝口水,歇息一会再走吧,
二人只好客随主便,跟着前行。没走数步,只见眼前一亮,一座深宅大院直扑眼帘,朱漆门,金锁窗,显得富丽堂皇。女子推开两扇朱扉,内中雕栏画 ,瑶草奇花, 非人境,务阿二人惊叹不已,谓之真乃人间仙境。
务阿二人回到窝棚,高宅大院仍在眼前闪现,心中羡慕得难以入睡。二人翻爬起床又来到白天那女子的住所,只见皓月当空,夜风习习,松林黑黝,却不见了那高宅大院。二人寻找半天幡然醒悟,想不到进入了仙境,白天遇到的竟是仙女,乌阿惊讶不已。于是返回故里,携妻带子搬到这里结庐居住,开荒种地,打猎度日。后来逐渐有人看中这个美丽的地方,陆续迁来此处谋生。乌阿二人先入为主,是这里最早的主人,众人就以两人的姓氏为地名。由于后来书写和语音的变化,乌阿变成了“乌拉”。
乌拉外来户越来越多,就逐渐发展壮大,成了一个有名的部落。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山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般得美好,深受邻邦部落的羡慕和敬仰,被遵为“乌拉天国”。
乌拉国虽说是传说,但乌拉这地名却是真实的,乌拉的称谓一直延续到1937年才改名为务本,意思是“以务农为本”。解放后,人民政府建立务本区,1973年划入仁和区,更名为务本乡。
传说已不可寻,桃花却依然秀色可餐。绕过无数道弯后,路旁的星星点点的桃花渐渐多起来。开车的大哥告诉我们,上周搞桃花节开幕式,那个车哦,堵成了一条长龙!今天我们来得还不错,车能直接开上去。只见树树桃花笑春风,枝头摇曳风情浓。我们下得车来,边走边赏花。因为是周末,来看花的人也挺多的。此地的居民也从中看到了商机,把土鸡蛋、萝卜干、老母鸡等在路边叫卖。还有的,把桃花连枝割下来,摆在路边叫卖,更有手巧的,将山上的野花用柳条编成花环,引得姑娘小伙纷纷前来抢购。
在赏花的人群中,帅哥靓妹自是不少,引起我关注的,却是几位老妈妈。只见两位老妈妈,头戴着花环,手拉着手站在桃花下,摆起poss,让晚辈拍照,这可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啊。更有一位高龄老妈妈,发已雪白,不便行走,坐在轮椅上,由儿子推着,慢慢赏花,老妈妈眼里,脸上全是笑意,儿了轻轻推着车,不时的把美景指给老人看,或者说几句俏皮话逗得老人像孩子似的开怀大笑,此情此景,竟把我看呆了,什么是美景,这就是美景啊!
我们一边赏路边的桃花,一边品尝路旁的美食,萝卜干、大头菜、酸菜、红苕干,。而乡亲们显然全不懂得人情世故,还一路殷勤的招呼:吃吧,吃吧,尝尝吧。友人笑着说,这一路吃下来,午饭都不用吃了。孩子们就更开心了。路边一条清澈的小溪澈,真是小溪,只有浅浅的一层水, 孩子们却玩得不亦乐乎,路边有人抓了蝌蚪、小鱼在卖,孩子们看了,少不得要带几条回去,只是能不能养活,就难说了。耽于工作的父母,可知你的孩子是这样向往自然?
一路上,农家乐可是一家挨着一家,院坝里都停满了车,可见得生意非常火爆。有香味阵阵飘出,这农家的腊肉香肠、老酸菜,那可是有名的香哦。就连路边卖凉粉的婆婆生意也是出奇的好,我们等了半天,她还没忙过来,于是我干脆捋起袖子,洗了手,来个自助凉粉了。婆婆也是一脸笑意,“好啊,闺女,你就自己动手吧。”看着这美艳的桃花,吃着美味的凉粉,生活的惬意莫过如此吧。
-全文完-
▷ 进入绿草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