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早春
终于迎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让那些枯了整个冬季小草,有了隐约的绿意。二月的早春,无垠的黑土地轻松地裸露在人们的视野里,此时它已不需要再进行休整,它时刻都在萌动着,努力以全新的面孔迎接崭新的春天……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优秀诗、文。我们知道,柳树的枝条柔韧,叶带狭长,轻盈苍翠,婀娜多姿,逗人喜爱。生命力强,无论是在沟旁、河边、堤上路边、宅院村边,到处都可见“翠柳如烟”、“含烟如雾”。古往今来,人们都比较喜爱它、关注它。尤其是我国的古代诗人和“柳” 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骚人墨客特别关心柳、撰写柳、刻画柳,歌柳、咏柳、叹柳。有的出于喜爱之心,赞誉它;有的出于痛苦之心,埋怨它。同是柳树,在不同的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不同心情之下,柳树却遭到了不同的待遇。
如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八说:“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这是写春天的柳树多情又多义。又如唐·韦庄《台城》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是写柳树无情无义而遭到责怪。梁代简文帝萧纲是最喜欢咏柳的人。有《咏柳诗》、《绿柳诗》、《折杨柳诗》等七八首。在他笔下的柳,由于心情和感受的不同,有的是褒赞,有的是贬怨,形成景同情异的状况。如《和湘东王阳云楼檐柳诗》前四句说:“暖暖阳云台,春柳发新梅。柳枝无极软,春风随意来。”写出了柳树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令人喜爱。《春日想上林诗》前四句:“春风本自奇,杨柳最相宜。柳条恒著地,杨花好上衣。”则更叫人津津乐道。而《咏柳诗》:“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花絮时随鸟,风枝屡拂尘。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则给人惜别哀怨之感。在《春日诗》里:“年还乐应满,春归思复生。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他把柳发和断肠相联系,显然是埋怨柳树。你柳树不发芽亲人也不会离去的。
咏柳、吟柳、歌柳、叹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上溯到先秦时代,《诗经》中就有关于“柳”的描写,如《小雅·采薇》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这是说他出征时,正是柳条迎风披拂的春天。东晋谢玄认为这几句是《诗经》中最佳的诗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也说:“依依尽杨柳之貌”是说写出了柳条柔软的能够随风飘扬的姿态,足见他对这段描写是推崇备至的。到了汉魏八代借柳咏怀诗篇出现高[chao],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咏柳诗、词、赋。尤其是梁代的几位皇帝对咏柳颇感兴趣,他们写了不少的咏柳诗篇。枚乘首开以柳为题目的词赋《柳赋》,接下来王粲也有《柳赋》,汉乐府古辞有《折杨柳行》,陶渊明有《五柳先生传》。到了唐代诗人咏柳的举不胜举,打开《全唐诗》直接以“柳”为题的诗篇不下几十篇。仅李商隐以柳为题的诗篇就有十几首。纵观这些咏柳诗作,不外“爱柳”、“怨柳”两种,而以后者居多。不管是写“堤上柳”、“江边柳”、“路边柳”、“楼头柳”,大多是将柳与惜别相联系。这样,“折柳送行” 就成了骚人墨客的主要书写内容,也成了唐人折柳送行的习俗。应当说,折柳送行不始于唐代而是汉代。据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赠柳送别。如在一些汉乐府民歌中就有明显的描写。在《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歌辞》说:“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在《杂曲歌辞》中有《送别诗》说:“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到文人手里借柳咏离别情怀的诗篇就更多了。梁元帝萧绎《折杨柳》说:“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吴均《咏柳诗》说:“朝作离蝉宇,蔷成缩鸟园。不为君所爱,摧折当可言。”陈代岑之敬《折杨柳》说:“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李白的《忆春娥》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等等。这些诗篇以“折杨柳”为题,写朋友别离之苦,写情人出走之恨,写家人不得团聚之怨。
而贺之章这首《咏柳》诗,却不蹈前人之辙,另辟蹊径,一改怨柳之情的哀痛之调,写出新的境界。诗人被柳树的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一诗就是以奇妙的想象,新颖的比喻,拟人化的手法,来描绘春柳生气蓬勃的葱茏景象的。同时还赞颂了春风那平等普济众生的美德。爱柳颂春给人以轻松欢快之美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一句是写树。从字面意解,就是说,这柳树是用碧玉妆扮而成的。“碧”,翠绿色。“玉” ,美者颜如玉。这是从颜色苍翠来写柳的姿色之美。“碧玉”是绿色的玉,用来比喻柳树颜色翠绿,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这样解释似乎有点不大解渴。倒不如从拟人化的角度来分析,以物比人,蕴含深情。这是诗人将柳比喻成美人。写“柳”像美丽的姑娘那样美。南朝·宋《清尚曲辞·吴声歌曲》有《碧玉歌》三首,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是柳树的枝叶将“碧玉小家女”打扮的更加美丽动人了。
第二句是写枝。“丝绦”是用丝编织的带子。这是写柔条垂拂的繁茂,写柳的风姿。柔长的枝条千枝万缕,春风吹拂,体态轻盈,宛如妙龄女子翩翩起舞。姿态非常动人。“万条垂下”的“绿丝绦” 不正像碧玉小家女穿的百褶裙吗?我们可以想象这碧玉小家女的长裙外还有短式腰裙,裙子上还有许多的边花、角花、暗花,还有许多的佩带装饰物,既简洁又淡雅;而这衣料又多是那绸缎纱。她的服装给我们以轻盈、柔美、洒脱之感。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第三句是写叶。柳树叶带狭长,往往用来形容女人的眉毛,如“柳叶眉”。梁元帝萧绎的《树名诗》说:“柳叶生眉上,珠铛摇鬓垂”。古人多以“杨柳腰”“柳叶眉”来形容女子之美,非常传神。我们也可以看作是脸庞、眼睛、眉毛了。诗人因这美女太美了,大概也动了心,马上提出一个问题,“有一千般说不尽的风流的脸儿”,不知是“谁”给修出来的?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蕴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
第四句是写春风。回答第三句提出来的问题,是“二月春风”用剪刀剪出来的“细叶”。这又是拟人化的手法。“碧玉小家女”之所以这样漂亮,是“春风”这个慈母把她培育抚养出来的。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注意,古人在咏柳时常常是和春风联在一起的。如梁简文帝的《春日想上林诗》:“春风本自奇,杨柳最相宜。”唐·苏廷《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望望春春可怜,更逢晴日柳舍烟”。毛泽东在《送瘟神》诗中更直接将春风和杨柳联在一起,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而人们在咏春风时,又往往是状春风多情。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诗说:“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 《新晴》诗说:“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里将春风拟人化,会“拂人头面”、会“开门”、会“翻书”,而且还不是一般化的拟人化,是“物色带情”。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已有情”,“旧相识”,真是多情倍至。而贺诗《咏柳》中的“二月春风”虽没“有情”“相识”之词,而它那又“裁”又“剪”的辛勤劳作和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精神,也足见其殷勤、爱惜之心了。“春风剪柳”这是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是移情于物,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无情的东西,看上去已变得有情了。真乃此时无情似有情。这首诗名为“咏柳”,实为“颂春”。“春”在这首诗里扮演了主要角色,是它剪裁了细叶,是它修整了垂条,是它妆扮了柳树,一句话是春给了大自然之美。
-全文完-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