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梦》之点睛 十二钗之肖旭

发表于-2012年03月21日 清晨7:34评论-8条

《红楼梦》之点睛 十二钗之命运 

——从《终身误》《框凝眉》看宝玉爱情婚姻悲剧 

曹雪芹的《红搂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它全面而典型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内容和生活,以很强的说服力预示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一种历史趋势。还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人们称它是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为了使分散的内容和众多的人物能清晰地表现出来,在小说结构上,把开头的概括介绍和具体精细的日常生活描写有力地精密结合起来。小说的前五回从不同角度对贾府作了总体而概括的介绍,通过冷子兴的闲谈和林黛玉进府,作者勾勒了贾府的现状。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大虚幻境,作者预示了众多女子的命运和贾府的衰亡。这前五回清晰地设下了贾府鸟瞰图,为全书的发展作了多方面的铺垫。特别是在作者原稿后半部散佚的情况下,它为研究作者的原定构思提供了重要线索、资料。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听到了《红楼梦曲十二支》,还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这曲与词虽各有侧重,但是相辅相成的。十二支曲子前有[引子]、后有[收尾],构成一组具有特色的悲剧抒情诗。曲名是由作者杜撰的,它又像曲牌,又是对内容的概括和提示。曲子的感情饱满,叙述的角度自如,咏唱了金陵十二钗的身世、性格和悲剧命运。这十二支曲子是:[终身误] [枉凝眉] [恨无常] [分骨肉] [乐中悲] [世难容] [喜冤家] [虚花悟] [聪明累] [留余庆] [晚韶华] [好事终]。它分别介绍咏叹了薛宝钗、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的命运和结局,并对她们的不幸遭遇十分同情和叹惜。它所概括的预言内容贯穿全书始终,这十二钗随着家族的衰亡,最后—一毁灭。从这一角度看,我们说这也是曹雪芹为这组女儿们所唱的挽歌。 

《红楼梦》成功地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终身误]、(枉凝眉]这两支曲子.婉转缠绵地唱出了这一悲剧。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终身误”,意为误了终身。此曲以贾宝玉的口气,唱出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曲子运用一一对照的手法,写宝玉在“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两种对立的婚姻中所作的选择:写宝玉婚后念念不忘已死去的林黛玉;写宝钗婚后的冷落和难堪。 

开头两句是写贾宝玉的选择,“金玉良姻”写的是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在封建时代用世俗的眼光看来,门当户对,他俩的婚姻是相当美满的。有金锁的皇商小姐和有通灵宝玉的贵族公子婚配,就像金玉一样匹配,是“天配姻缘”。所以“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木石前盟”指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据小说第一回介绍,宝玉是青梗峰下的顽石转化、人格化。黛玉是灵河畔的绛珠仙草的精魂。前世她曾誓言,要以一生眼泪来偿还甘露之惠。这“木石前盟”又是自由爱情的象征。在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奉为天经地义婚姻法则的时代,贾宝玉选择的却是“木石前盟”,追求的是自由爱情婚姻。在“都道是金玉良缘”的普遍看法下,他坚定只念“木石前盟”,并作为自己终生的信念。一直到他被迫与宝钗结婚以后,他还是思念“木石前盟”。这既是对爱情的忠贞誓言,也是对封建婚姻的一声呐喊。 以下两句写宝玉对钗、黛两个对立形象的选择。其中以“山中高士”来比喻宝钗具有封建淑女最标准的品格。我们知道,薛宝钗是一个自觉维护封建礼教的正统派形象。她常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因此受到贾府统治者的喜爱,被捧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承担了改造宝玉叛逆性格、拯救家族颓败命运的任务。“晶莹雪”,“雪”与薛谐音,表现了宝钗的突出性格,即在封建礼教的毒害下,自觉地按着封建礼教的要求去做人、稳重平和,善于控制自己,做到“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的处事哲学是“罕言寡语,一味装愚,恩分随时,自云守拙。”她从来不做一件妨碍人的事,也从来不说一句刺激别人的话。她的一言一行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是在理智的框架里,将利害得失反复的权衡、精细的盘算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来。她年纪虽轻,但迷惑力却很大。可以说,她是个善于迷惑别人的利己主义者。由于她的伪装,人们往往只看到她稳重、和谐的一面,只看到她贤惠识大体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她在稳重冷漠的形势下,对世俗利益的那种狂热之心。她的两句俗语深得人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发自她内心深处的独白,也透露出她那勃勃的野心。她不是一个对世俗利益冷漠的人,她有青云之志——入宫;入宫不成,她就要登上宝二奶奶宝座。这里,她不是为了获得爱情,而只是要解决婚姻。为达到这一目的,她奉迎讨好,博得了贾家人的欢喜,连赵姨娘这样的人都赞扬她。我们看,薛宝钗是把对现实的孜孜追求,化为不动声色的“真人”品性,以冷漠的心志,达到了送我上青云的目的。甚至在丫环金钊被迫跳井以后,她也冷漠地对王夫人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我们看,这是践踏着屈死者的身体去讨好统治者的恭维。她不仅会做人,还善施小惠,拉拢人。当平儿因贾链两口子吵架受委屈、有冤无处诉,她面授机宜,教授奴才哲学。“晶莹雪”给人的那种冷森感觉,确实表现出了封建正统派的性格实质。这是一个冷漠而有福气的封建统治者——冷美人。 

和薛宝钗对立的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判逆者。黛玉是个锋芒毕露的人。她在性格、为人处事方面正好与宝钗形成相反对照。“宝钗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行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浓密之情,行诸声色。”她的真情实感藏得很深。黛玉却是锋芒毕露,是非常直率地表达情感和对人。黛玉是直率、率直的做人、大胆地追求爱情。宝钗虽喜欢宝玉,也有那么一份爱,但藏得很深,不轻易表露。正因如此,宝钗才被封建社会这一典型环境所容而黛玉不被环境、统治者、家长们所容。宝钗能与环境熔成一片,黛玉却在所处的环境中孤立无援,尽管这样黛玉也不改初衷。 

这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宝玉到底选择谁、选择什么?他把黛玉视为知己,选为终身伴侣,爱她、器重她,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思想作基础,都是封建的叛逆者。他和宝钗之间则有着横隔,可以说宝玉对宝钗有着根本的隔阂。宝钗以仕途经济规劝宝玉,要他攻读八股文,留意于孔孟之间,济身于经济之道;要在外头大事上做功夫,不要在内围厮混。宝玉将这些说成是:“混帐话。”并明确表示,林妹妹压根就不说这些话。她若说,我早就和她生分了。宝玉这番话恰巧被黛玉听见了,她感到自己眼力不错,宝玉确实是知己。林黛玉的身世很悲惨、不幸,但她所选择的是爱她的人、终身理解她的人,这一点黛玉又何其有眼力。 

宝玉在被迫与宝钗结婚后,他对志不同、道不合的宝钗也只是保持着夫妻的名分;宝钗最后虽得到了宝玉,但并没得到宝玉的感情。宝玉对不幸早逝的黛玉始终不忘,他的态度又是多么坚定。

这支曲子从侧面透露了宝钗婚姻的悲剧,宝钗婚后的精神待遇仍是孤独、冷落。宝玉把和宝钗的结合看成是人间悲剧,叹为深深观止。而且他认为既使宝钗像古代妇女孟光那样把饭碗举到齐眉来侍候丈夫那样、敬重宝玉,他也到底意难平。对黛玉那刻骨铭心的爱情,使他的感情永远无法平静。宝钗是“金玉良姻”的获得者,也是封建婚姻的牺牲者,取名[终身误],误了终身,那不就是宝钗的婚姻悲剧吗!我们说这一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但它却意义深远。该曲也可视为钗、黛合写的,或看作是三人爱情婚姻悲剧的概括。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鲜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曲名的意思是枉然皱眉悲叹。曲子以第三人称来写宝黛爱情多灾多难的过程。写得如泣如诉。 

曲子开头两句是对宝玉、黛玉的高度赞美。“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是说黛玉就象仙境花园里的鲜花一样,宝玉则恰似那无暇的宝玉。这就告诉我们,宝玉、黛玉的相貌、人品、人生追求、爱情,都像“阆苑仙葩”、“美玉无暇”,作者在这里用事物的纯洁、美好、脱俗不凡,高度赞美了“双玉”。 

宝黛爱情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志趣相投、人生理想一致的基础上。如“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混账话”即让宝玉去走仕途经济之路。不说混账话,说明他们在人生道路、人生追求上是一致的。正因为人生理想、生活追求的一致,他们才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这样深厚感情基础上,他们的爱情之花必开得鲜艳夺目。他们不仅是爱情的叛逆,也是叛逆的爱情。红楼梦在爱情描写上是新颖、深刻的,它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在爱情描写上,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的俗套。作者通过宝黛的爱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爱情必须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并且作者以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来赞美这种爱情。所以开头的两句用非常鲜明的形象、美好的比喻来赞美作者理想中的人物、爱情。当然,这种爱情只能属于非社会的,它与封建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立,这就注定了这种爱情必然以悲剧告终。 

“若说没……若说有……”这两个假设句,就是写造成悲剧原因的。它从“没奇缘”、“有奇缘”这两个方面提出了相爱不能到终生,并不是缘分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曲中并没明确地说出来,而且是以问的口气、委婉地表现出,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造成了纯洁爱情的破灭。那种无可奈何又叹息万分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下面的排比句,对宝玉、黛玉两个人进行了对衬描写。“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写两个人互相牵挂、互相思念、互相叹息。这两个人的爱情:一方面爱的火焰非常炽烈,一方面爱的崎岖又无法消失。在那个时代,他们的感情经常是抑塞的,他们的爱情只能是冰面下的激流、绝望死水下的一团火,包孕育着爱,但只能是无声的渴望,过敏的猜忌和浪费的心潮;不能有现代人那明白通俗的交织,所以他们的恋爱常常是伴着苦涩的。“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这两句是哀叹爱情都成了幻虚的影像、都幻灭了。两个人爱得愈深,为失去爱的痛苦愈深切。这四句曲子抒发了宝玉、黛玉彼此相思之苦,以及爱情幻灭后的无限悲痛之情。写得哀怨、凄惋。 

最后三句,是黛玉悲苦流泪的一个特写镜头。我们知道,林黛玉寄人篱下,自幼孤独任性,非常敏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她还具有诗人的气质,她从来不懂得去适应环境,她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即使日子这么难过,她也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垢陷其身,所以她这种性格与环境形成尖锐矛盾。在这样的环境下,她日子过得非常痛苦、非常孤独。终日与她做伴的除了紫娟以外,就是眼泪了。她和宝玉由两小无猜发展成心心相印。但“金玉良姻”的舆论,宝钗、史湘云客观形成的威胁,使黛玉灵魂经常处于紧张、惊吓之中,忧郁孤独不断地浸蚀着她;她满腔的心事无处诉说,只能通过眼泪来宣泄。她的眼泪无穷无尽,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黛玉这一流泪悲苦的特写镜头,写出了黛玉这种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的丰富内涵,很值得人们深思。 

通过[终身误][枉凝眉]两支曲子,介绍了《红楼梦》中最主要的三个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从内容上说,这两支曲子写了宝、钗的婚姻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通过这一爱情、婚姻悲剧,可以看到《红楼梦》在描写爱情婚姻上的新颖性。从另外角度看,《红楼梦》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也提示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逆转的。无论是能干的王熙凤,还是英明的探春,她们都不能挽救家族的衰亡。[聪明累][分骨肉]两支曲子,以两位女强人的悲剧,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肖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哭泣在心精华:何音
☆ 编辑点评 ☆
哭泣在心点评:

就红楼梦的人物和其他,作者做了深刻的理解和诠释,描写细腻,文辞深刻,内容饱满!

文章评论共[8]个
肖旭-评论

谢谢点评at:2012年03月21日 上午10:17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012)(:012)at:2012年03月21日 上午11:37

肖旭-回复谢谢光顾 at:2012年03月21日 上午11:41

肖旭-评论

拜读大作,分析的透辟,论证的充分,很有说服力,学习了!at:2012年03月21日 下午3:21

金子川-评论

欣赏朋友文章!问好!(:012)at:2012年03月21日 下午5:12

肖旭-回复谢谢光顾 at:2012年03月22日 清晨7:35

郑佳仪-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问好。(:012)at:2012年03月21日 晚上9:15

肖旭-回复谢谢光顾 at:2012年03月22日 清晨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