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之中走进兰墨的博客,喜欢她文字里的那份简单和淡泊,清澈的文字,平和的心境,让你不经意间就被那种禅意的淡雅和宁静所感染。读到她写的标题,才知道她引用了朱熹的这一句“茶烟袅细香”,我也瞬间就被这句话里弥漫的诗意所吸引。
也许是因为家里有人信佛的原因,或许是那些远离世俗的空灵给我带来一股别样的感觉,即使我不像妹妹和母亲那样虔诚的信佛,但我依然相信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境,也喜欢在那些禅意里暂时忘记俗世的纷扰。
我虽然不是很喜欢喝茶,但我喜欢那种香味缭绕的境界,正如我喜欢在有空的某个特殊日子,虔诚地跪拜在菩萨面前一样,我也喜欢那种烟雾弥漫的状态,冲淡红尘俗世里所有的肮脏和灰暗。
云南既是花卉的王国,也是茶叶的故乡。
我有幸生长在云南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一年四季没有多大变化的气候,不仅让我随时观赏形式和种类各异的五彩斑斓的鲜花,从小也能亲自感受茶园的清凉气息,也亲眼目睹各种茶叶从发芽到成叶甚至枯萎的过程,当然也知道它们是怎样从树上采摘和提炼出来的。
人们常把茶、烟、酒并提。也许这些字眼都是司空见惯了的,分开并没有多少新奇感,可茶烟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有了一股别样的韵味,你想那若有若无的青丝,那缠绵悱恻的哀怨,那愁绪无端的双眸,那万语千言的低徊,那袅袅娜娜的一抹绿痕……每当茶烟销歇,总能体味到一种空明洁净的禅境,体味到些许海市蜃楼般虚幻的无奈与惆怅,足以让人感慨茶烟是一个很诱惑人的词语,能够给人太多的想象空间。
如果不是无意之中读到“茶烟袅细香”这样诗意的句子,我都不知道它是出自怎样一首完整的绝句?原来这是从朱子的《茶灶》中引用过来的,你听,“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多么让人惊喜这妙手偶得、意趣天成的佳句,读罢依然还感觉余香满口,意犹未尽。
如果不是无意间知道了这么一句诗,我也不知道茶烟的由来,更不知道以下那些关于茶烟的典故。看来,有时,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的确还是有某些相通之处,或许这就是我们平常道不清说不明的缘吧。
据记载:古诗有“茶烟映山起,酒旗傍堤斜”(陆游《湖山》),和“山外全无酒债,山中惟有茶烟”(陆治《题烹茶图》)等“茶烟酒’’并提的诗句,有人便以为古人亦像今人一样享受茶、烟和酒,那可错了。茶和酒在我国源远流长,吸烟却是近代的事。其实,诗中“茶烟”是古人做诗常用的词语组合,专指饮茶煮茶。
因为,古人饮茶不像今人有开水冲泡那样方便,而像熬中药一般,先将茶烤熟碾细,水煮沸,然后将茶放入水中煮。古人认为煮茶燃料以坚木炭为上,且要先“试火”,去掉浓烟,成为“活火”后方可煮茶。唐温庭筠《采茶录》载唐李约语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明田艺衡《煮泉小品》云:“试火当先于试水”。“试水”即明许次纾《茶疏》说的使炭“先烧令红,去其烟焰”。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有句“红炉炭方炽”,便指活火烹茶。古人的经验是烹茶最忌浓烟。唐苏廙《十六汤品》中将有浓烟煮的茶称为“大魔汤”,是第十六等最差的。《茶疏》也认为“烟气入汤,汤必无用”。由于饮茶中烤茶、试火、烹煮离不开火,因火成烟,饮茶活动也就总是同烟连在一起,只要有烟起,便知要煮茶了,“茶烟”在诗中也就成了饮茶活动的指代物。唐齐己《尝茶》有句“石屋晚烟生,松窗铁砧声”,灵一《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有句“野泉烟火白云去,坐饮香茶爱此生”,刘禹锡《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有句“客至茶烟起”,清郑板桥《小园》有句“竹间烟起唤茶来”等。有人以为茶烟是指“冲茶上浮的气,如飘浮的烟”。这是将古今喝茶方法没有区别清楚之故。
那么,我母亲在火塘边熬制的罐罐茶倒也很好地延续了古代茶文化的传统,只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喝茶的人逐渐增多,快捷的方法也增加了不少,那种带有炉火温情的罐罐茶也慢慢地成为某些久远的记忆了。
我知道,喝茶其实喝的就是一种心情,应该和茶叶本身的好坏无关。
虽不懂茶道,可我喜欢看那些懂这门技艺的人所做出的精彩表演,我喜欢看茶叶在他们手中变幻成各种色泽,飘出各种不同的清香。
有时,会因为一些琐事影响心情,可是读了一些温馨淡雅的文字,慢慢体会茶烟袅细香的诗意,让我也有一种马上去泡一壶茶的冲动,让我也想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感受一种别样的空灵和唯美,想让那些清雅的幽香慢慢浸染我的灵魂,仿佛那些不愉快也顿时化为云烟,遗留一份好心情如那丝丝缕缕的茶香,轻轻地飘荡,慢慢地深入灵魂深处。
这样的时刻,我仿佛回到了清脆茂密的茶园里,仿佛在采摘着那冒着牙尖的茶叶。此时,轻轻的微风拂过,暖暖的阳光滑过,慢慢回味自己的人生,品读一天的心情,悄悄过滤掉那些郁闷和烦恼,寻常生活也能如此的美好。
2012.03.18
-全文完-
▷ 进入菊梦悠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