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人情淡薄,于是祭起雷锋的大旗,冀此挽狂澜于既倒。学习雷锋,真的能够挽回道德滑坡吗?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雷锋是传统道德的典范,当年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蔚然成风,被千千万万的人认可学习,除了行政资源作为推手以外,更是与传统道德的精髓引起了共鸣。那么雷锋精神或者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助人为乐,帮助他人,简言一个“助”字;一是对上级忠心、忠诚,简言一个“忠”字。前者如帮助老人背行李,帮助妇女买火车票等,以至于好多人一提到学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后者如学《毛选》,以至于谱成歌曲“忠于革命忠于党”。还有人认为,雷锋精神除了“助”和“忠”以外,还有一个“斗”,就是与坏人坏事坏思想作斗争,“对敌人像严寒般冷酷”。其实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阶级斗争时代的标签,与本质无关,雷锋精神中的斗争被放大了。
传统道德的互相帮助能成为一种优良品质,实在是有几分无奈,那是传统小农经济的产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小农经济里,人们只有互相接济互相帮助,才能克服生活生产中的各种困难,才能维系简单的再生产,得以保持种类的繁衍。同时,在小农经济生产力低下的基础上,还要把大部分财富贡献给以皇帝位代表的权贵阶层挥霍。这也是传统小农经济老是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忠”。皇帝权贵们一边利用行政、政治手段攫取平民的财富,一边在文化上宣传这种攫取的合法化,由此形成对皇权忠诚的文化。
封建社会的结构式金字塔形的,下级对上级(直至顶尖的皇帝)忠诚,而不是犯上作乱,是维系封建秩序的保证。于是就要求妻子为丈夫守节,子女孝顺父母,下级忠于上级,臣工效忠皇帝。儒学颠来倒去的皇皇巨著无不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
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上述的经济方式和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的模式即将退出舞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尤其是市场的培育,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解放,社会财富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产生、聚集。市场对于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得大部分人脱离了土地的束缚,并在市场经济中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人们之间的相互依附相互支撑的格局逐步消失,人们更注重是自我能力的培养,自我性格的完善,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我生存技能的掌握。这种人的个性的独立与发展是几千年来不曾有过的。
由于经济基础的从量变到质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性的张扬,民主文化随之与日俱增,君主文化却日薄西山。金字塔的社会结构逐步嬗变为权力的线性运作,权力中枢及其各分支成为为整个社会每个个体服务的工具。因此,对权力的忠诚已经不现实,忠诚文化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还叫公民忠诚,那只能是自己对自己的忠诚,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倘若真要提什么忠诚的话,那就是权力对公民利益的忠诚。
既然传统的文化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助”与“忠”的文化已经走向末路,那么旧道德的崩溃也就顺理成章了。无论你愿不愿意,可这就是现实。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重温旧道德的昔日辉煌,而是建立一个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新道德及其价值观念,当然,这是一个痛苦又漫长、艰巨的过程。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再提学习雷锋精神可行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2年3月17日
-全文完-
▷ 进入金陵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