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素描
我一直把淮阳县城(尽管淮阳的古称陈州名声在外)称为小城,人在小城,身不由己,我尽管非常自信自己的安贫乐道,还是沾染了点儿世俗气儿,总感到远没有在小村生活的自在。我惟一感到留恋的是小城的风景。因此也养成了我欣赏风景的爱好。
小城
小城远古姓陈,叫陈州;还姓过宛,叫宛丘。其实应该姓水,为啥?来到小城,睁开眼,是一望无际的水面。一万七千亩的水面托着小城,小城如几叶扁舟荡在水上,水成了小城的财富,所以小城姓水才名副其实。
小城给人的感受太多太多,小城还在不断繁殖着新的阐释。
局外人总认为小城就是一个大染缸,各色人等只要一投进去,必然会被涂上一层油彩,无形中起到蛊惑世人的作用。小城与小村相比有太多的缺憾,一旦进了小城,也往往会锁定你声名的香臭,小城人集中,有时唾沫星儿也真能淹没人。小城少的是小村人固有的纯朴真情,小城之所以是小城,是因为小城有自己的味儿。
小城为人处世顾虑太多,小城办事力求左右逢源,爱在做人上下大功夫,少在做事上投入。在小村做人原装的好,但在小城可能被视作无用。小城人做事讲究中庸之道,干什么事不能过头,不能打眼,以免遭人嫉妒,从而招人暗算。他们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为人哲学。但他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深谙“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挨打的味儿当然不好受。在上司面前要学会巴结但又不显山水,让上司赏识自己但绝不能锋芒太露。总之,小城总能找到一条让自己生存的路子。
小城腿慢但嘴快,这也许是所有小城的共性。上午城内爆了一件丑闻,譬如哪对男女非法同居被曝光了,哪个单位的头头寻花问柳被公安铐走了,哪个大款有了七八房小老婆闹得不可开交了。诸如此类,下午保准能传遍整个小城旮旯儿。所以在小城不能干见不得人的事儿,因为小城人还有一个习性,传播风流韵事时爱添油加醋,以致让丑事更丑。在小城里当[ch*]女时绝不能有“风流”事儿,否则甭想在小城里找到婆家,就是到了当奶奶的份儿上,说不定还会有人背地里以此为谈资津津乐道。小城人善于编造故事,并且编造得有滋有味,因此小城便繁衍出了浩浩不绝的小城故事,于是小城的角角落落里都洒满了故事,小城也因此分外惹人驻足。
小城看重面子,虽然手头穷得叮当响,但决不接受嗟来之食。尽管小城文化积淀深厚,但丝毫改变不了小城的薄脸皮,他们把面子看得胜于生命,总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有朋自远方来”是要聚会会餐的,明摆着兜里没钱,却还要拍着胸脯鼓着肚子非要吃“方布袋烧鸡”或者“老王家羊头”。别人这次请喝酒,那下次一定回请,免得别人背后嘲讽自己好趁酒场儿,小城人有时过于讲面子,常因此刻意夸大自己的门楣,大有狐假虎威之嫌。小城人为了捍卫自己的面子,有时可以大打出手,闹个鸡飞狗跳。
小城的节奏养成了小城的习惯,久居小城的人势必要被小城的氛围所同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城情调”。小城人骑车、办事、谈情、交易、甚至与老外们对白,都脱不去小城自己的思维定势。外地人到小城,对这一点的体会感触尤为深刻。时间一长,小城反倒觉得活出了品位,活出了滋味,倒有一种悠然的舒适和自在。小城人爱自以为大,总认为孩子绝对是自己的好,老婆,当然更是自己的好。
外界的新思维曾几度想撞开小城尘封的心灵,可小城上古遗韵太凝重,一时半会儿根本变革不了小城固有的逻辑,就这样小城居然能顽固地延伸下去。
但小城安贫乐道的想法有时还是难免流于世俗,更违背潮流。外面精彩的世界不可抗拒地注定要打开小城的大门,尽管小城极不情愿,但现实终归是现实。小城人只有站在龙湖的边上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可失去了之后决不意味着小城要固步自封,因特网促使小城飞快地换脑筋,并要迎头赶上时代猛进的步伐。经过一番脱胎换骨的阵痛,小城真的顿醒了,小城面前突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豁然开朗。小城的虚伪,世故,圆滑,甚至令人生厌的市侩味儿,一时间烟消云散。
小城人割舍了背上的包袱,轻装上阵,为的是服从新天地的需要。再一次回望过去,小城不禁笑了,再看看自己,小城不禁惊了:自己咋的变成大都市的打扮了。
-全文完-
▷ 进入紫色悠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