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看多了,英雄和敌人一眼能看清。不过还是有个疑问:那就是好人总是以一当十奋勇杀敌,不到关键时刻不死。就算受伤也往往可以复原,让你在革命英雄主义外还能看到不少儿女情长。而敌人则一律傻瓜笨蛋,一旦中枪就肯定跟屁着凉,绝不拖拖拉拉。等到打扫战场,就剩下几个畏畏缩缩的俘虏举手投降,而绝少见到要好人补一枪的顽抗分子,或祈求别人赐死的精武英雄。于是就怀疑所有的敌人可能真像慈禧想的那样是一群腿不打弯倒下再不能爬起的木偶。就算不这样,敌人肯定也不能算人。
但看了一些外国片子,才慢慢恢复了些常识,那就是好像又明白了敌人原来也是人。这其中的一个是《欢迎来到阿莫村》,另一个是《高地战》。
前者人物里有美军飞行员,南韩士兵,和北韩军官。战场上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但电影里他们相遇在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那里的纯情,让这些敌人慢慢忘记了身份,完全让放下了武器,最后差点都成了自食其力的农民。这个意思用现在主旋律的话说,有点阶级调和,完全模糊了敌我概念,绝对犯了立场错误。
而后者就清楚的多。一边是美军和南韩部队,一边是志愿军和北韩战士,双方围绕一个小山头你来我往,敌我界限非常清晰,不用证件,只看服装就能明确身份。这背景国人都知道,这情景也很像国产内战片。
其中有枪林弹雨的阵地争夺,有运筹帷幄的战争谋略,有有胆有识的高明指挥官,也有身手矫健的高明狙击手。可整个片子看完,只是没有看见一点爱国主义的伟大,反而处处看到了普通人的感情与理想。就是这些普通人让残酷的战争也散发出一些细微的人性光芒。
当然,战争终究是战争。敌人的队伍很混乱,其中有精神分裂的士兵,有吸毒度日的高官,也有流浪乞讨的战争孤儿。敌人的思想很不统一,他们已忘了为何而战,他们对胜利已没什么奢望,他们能做的就是进攻的命令下来就举枪瞄准敌人射击,被敌人赶下山头时看看亲人的相片做一个回家的梦。
就在这样对一个高地的不断争夺和失去的轮回里,枪口下的敌人总是模糊的,所以他们只有开枪,因为枪口里倒下的只是敌人。而指挥所里埋下的盒子却那么清晰,那里有对亲人的呼唤,有对人性的理解,也有对帮助了自己的敌人的一份馈赠。通过这种捎信的方式,让战场上的敌人,成了不谋面的朋友。让残酷的战场硝烟里,绽放出一朵可贵的友谊花。
于是,在枪林弹雨的间歇里,曾经你死我活的敌人,读着对手留下的信,吃着对手奉送的食物,不仅忘记了战场的残酷,甚至诞生了一丝不该诞生的友谊甚至爱。于是,一群只知道冲锋射击的战争机器,开始一点点恢复起一点久违了的人性。
当然这样的祥和如此脆弱,在就彻底停战前的12小时,他们依然是接受命令的战士。在硝烟弥漫的高地上,曾经互相通信的人,又成了互不两立的敌人。曾彼此问候的弟兄,死在彼此的枪下。到最后,只剩下双方的最高指挥官,孤独的坐在一起,孤独的听着残破的停战声明,缓慢的你拿着我的香烟,我举着你的火柴,冷笑嘲笑大笑。然后也跟着咽气。于是知道,不管是高官还是列兵,原来谁都无法成为百战不死的英雄,只是漫山遍野尸首中的一员。至于那曾喧嚣的国家利益和和平目标,也一起葬送在了这块战场上,谁也不会再来。
拿着匕首杀死自己的直接上司,只是为了带领自己的部队突围。端着冲锋枪扫向自己的战友,只是为了让更多的战友生存。一心想娶的姑娘,却最终要了他的命。而自己的冰冷匕首刺向的也正是自己夜思梦想的姑娘。亲手递上巧克力的女子,其实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狙击手。想着战后寻找好作为老婆的女子,却未必就是你要寻找的人。原来一直期盼的战争结束的一刻,竟是如此的荒诞。刚刚上战场的孩子还记得入伍时的口号“为了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按说战场上只有枪炮子弹鲜血和尸体,这些都不是人的组成要素。倒是一些小道具如照片、巧克力、书信等,成就了这部战争机器的人味。片子最经典的一句“我们不是和敌人作战,是和战争作战”,翻译一下,作为对手的敌人原来也是人,而当对手变成了战争,所有的参战者自然也就只能是机器了。
寂静的战场上,听着一曲思乡的歌儿,让人无端落泪。埋头于姑娘的照片,眸子里流露着多少憧憬。身边的山头还会有几番争夺,远处的家乡何时才能走进?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在清晰时模糊,在欢浓时愁重。这才是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当然,这里的人情,似乎都不如那个俄罗斯老太太。在二战刚刚停止的日子里,他拿着面包给了德国的俘虏,她说他们也是人。让所有人都学她怕有困难。但是在硝烟散去的今天,把所有的敌人也当成人,应该是文明的基本原则。这样想,或许有朝一日,王立军也能自由的写一本自传,甚至将他带到大使馆的材料原封不动的公之于众。果真如此,将是这个国家恢复人性的绝对标志。
于木鱼宅
2012-3-18
-全文完-
▷ 进入木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