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男儿有泪不轻弹”别议耳关音

发表于-2012年03月14日 晚上10:41评论-8条

★“男儿有泪不轻弹”别议

余生貌不惊人,才不出众,还有个羞于启齿的“贱毛病”——爱哭,动辄就掉眼泪。譬如,悲泣如至爱亲朋去世的时候我会哭;喜泣如中国足球对阵老外偶尔破门的时候我会哭;在电视上看“春晚”,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看到动情处的时候我也会哭;甚至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看到动人场景的时候,我也会陪着主持人孟非和乐嘉、黄菡老师以及那些帅男靓女们一起掉眼泪……

我常想,爱哭不爱哭也许是人与生俱来天性使然的缘故罢,既不足挂齿,更不值得大惊小怪。余生幼年丧父,故家贫,有时看到家慈撑不住生活艰辛的巨大压力而落泪时,我就会跟着掉眼泪。少年时代生不逢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常常还会因填不饱肚皮或凑不齐学费而哭泣。青壮年时代仕途坎坷,有时也会因遭受沉重打击而偷偷抹眼泪。如今年逾花甲,功德还算圆满,可该安享晚年了吧?不,有时还是忍不住要掉眼泪。去年,电视上继出现“狼爸”之后,接着又出现了一位“鹰爸”。当我看到一个不满四岁的小男孩几乎赤身luo体被“鹰爸”驱赶着在冰天雪地里奔跑的时候,特别是当我听到那个小男孩发出“爸爸,您能不能抱抱我呀”的哀求声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一下子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如果仅仅掉几滴感动或同情的眼泪而不往心里去倒也罢了,因为这也是自在情理之中的事,算不得人生的致命弱点,然而我却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泣不成声,甚至不能自己。

说实话,年轻时就有人劝我说:“男子汉大丈夫哭鼻子,多没出息呀……”后来还经常听到诸如“男儿流血不流泪”和“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议论。难道此生真的阴差阳错,不该脱胎男儿身吗?仔细考究起来,眼泪并非女性的专利,所以结论显然是否定的。

其实,“男儿有泪不轻弹”并不是一句完整的俗语或格言,这句话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出自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宝剑记》中的一段散曲唱词:“登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又斜,天涯孤客真难渡。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现代昆剧《林冲夜奔》还依然在沿用。我之所以指出“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表述不够完整,绝非想证明引述者有故意断章取义之嫌,而是想强调“男儿有泪不是不轻弹”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因此,男儿有泪不是不能弹,只是前提不具备,一旦到了“伤心处”、“动情处”、“悲情处”、“喜极处”,即便是铁血男儿,有泪恐怕还是要弹的。否则,如果一个大老爷们终生就没有遇到任何“伤心处”、“动情处”、“悲情处”、“喜极处”的事情,一次眼泪都不弹,那恐怕也是可悲的。说到底,此公究竟是一个铁血男儿,还是一个冷血动物,确实值得怀疑。

翻开中国文学史,描写男儿挥泪哭泣的诗句比比皆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瞻泪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座中泣下谁最多,青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写的《春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北宋著名诗人张俞《蚕妇》)“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

余生不敏,然透过这些美丽的诗行,我却听到了中国的《诗经》中有男儿在哭泣,中国的唐诗中有男儿在哭泣,中国的宋词中有男儿在哭泣,中国的革命中也有男儿在哭泣。奔向哭声,我仿佛触到了中国眼泪滚烫的温度和复杂的成分。眼泪不仅是人类在伤心难过或者过于激动高兴时从泪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无色透明味道微咸的化学液体,而且包含着许多精神元素,其中不乏伤感的眼泪、悔恨的眼泪、委屈的眼泪、愤怒的眼泪、奋斗的眼泪、喜悦的眼泪、感激的眼泪、快乐的眼泪、幸福的眼泪……我甚至还看到每一滴眼泪都会留下一个浓重的思想情节和时代烙印,折射出一种民族的情愫和文化的光芒。

眼泪不仅能够表达人间万种风情,而且可以记录一个时代。透过一个小小的泪滴,我们不仅能够了悟百态人生,尽情领略五千年华夏文明,而且还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过去与未来。所以,在许多时候人们的哭泣和眼泪要比笑声和美酒更真实,更真诚,更宝贵,更伟大。

我这个人总爱突发奇想,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里,虽然有些人的财富迅速膨胀了,可是精神却严重缺失了。所以,我有时不担心人际交往中笑容的消亡,却常常提防那些从来不会掉眼泪而只会奸笑和狞笑的那种人。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用心品读歌德这句名言,让我原谅了我爱哭的“贱毛病”:老伙计,一大把年纪了,想哭就哭吧,有泪就弹吧 ……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耳关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许多时候,无泪的心却是格外的痛。
所以,在该流泪的时候,落下泪来,并不是坏事。
作者的文章,给人另外一个寓意。

文章评论共[8]个
文清-评论

拜读朋友佳作,晚上好!请与我联系,有事相商。我的QQ303635959at:2012年03月14日 晚上11:28

耳关音-回复尊敬的文清老师: 您好!有事尽管说吧,我没qq号,只好发短信。致礼! at:2012年03月14日 晚上11:43

郑佳仪-评论

(:012)问好朋友,拜读了。at:2012年03月15日 凌晨1:10

耳关音-回复谢郑佳仪! at:2012年03月15日 早上8:06

十年之约-评论

男人也会伤心,也会悲痛,但是他们往往不会采取眼泪这种措施来慰藉自我的心灵,哭本无可厚非,但愿我们能承担起压力,而不是只会用眼泪去诉说at:2012年03月15日 下午5:57

耳关音-回复再议“男儿有泪不轻弹”拙作《“男儿有泪不轻弹”别议》成文之后,几乎同时斗胆跑到几家文学网站去“班门弄斧”,没料到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说不上“好评如潮”,却也找到了不少“知己”。“烟雨红尘”编辑“文清”点评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许多时候,无泪的心却是格外的痛。所以,在该流泪的时候,落下泪来,并不是坏事。作者的文章,给人另外一个寓意。”后又以“心静如水”网名发邮件说:“在‘烟雨’刚审过您的文章,非常好。所以想请您做散文版面的编辑。”“原创力量文学联盟”编辑“孙永久”点评说:“余秋雨说:没有废墟的城市是可怜的,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同样,没有眼泪的男人是可叹的。男人的眼泪是感情的血液!读(懂,注)先生,我们总能收获深刻。”“好心情原创文学”编辑“水柔宝贝”发编者按说:“俗话说:男人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其实流泪许多时候并不代表软弱,有的时候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有的时候是心情发泄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滴泪,我们可以了悟人生百态,可以更真实地做回自己。那么,想哭就哭吧,这并不是懦弱,流过泪的心会更坚强执著。欣赏,问好作者。”网民“山根”在“好心情原创文学”中评论说:“哭出人生百味”……不同之见不是没有,然而直到发这篇博文止,我只收到“烟雨红尘”网友“十年之约”的不同“政见”:“ 男人也会伤心,也会悲痛,但是他们往往不会采取眼泪这种措施来慰藉自我的心灵,哭本无可厚非,但愿我们能承担起压力,而不是只会用眼泪去诉说”。 不怕有人笑话,当然也包括“十年之约”先生在内。余生不仅与生俱来就有爱哭、抹眼泪的习惯,而且搁不住两声锣敲就上杆,经不住三句好话相劝就进圈。这不,打开博客孤芳自赏之后,觉得言犹未尽,于是立马再来“卖弄”一番。人类表情中的哭泣与笑容一样,是分有不同种类的。譬如,有一种哭泣叫“哭丧”,古人称“擗踊”。抚胸谓擗,跳跃谓踊。手抚胸口如雀之跃而脚又不离地者谓之“擗踊”,即古代哭丧的一种完美表情和姿势。我冒昧揣摩,既是哭丧,势必悲痛;既是“擗踊”,必定悲痛至极。如果要用一个既通俗又形象的成语来概括,也许非“如丧考妣”莫属了。春秋时期孔夫子有位弟子叫子夏,因爱子早亡痛哭不止导致“泪枯而目盲”。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雍门子的人还因善哭而著名,史称“哭悲莫过雍门子”。其实,哭泣流泪不分男女,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除非具有某种生理缺陷或者特异功能,人人都会哭泣流眼泪的。悲伤时“泪如雨下”,激动时“热泪盈眶”,此乃人之常情,毫不足怪。医学研究表明,过分抑郁悲伤,人体就会产生某种多余的有害激素,而眼泪则可以起到清除这种有害垃圾激素的作用。当然,如若过分悲伤,动辄以泪掩面,恐怕也无益于健康。所谓“丈夫有泪不轻弹”,也许强调的是眼泪的尊严;而“只因未到伤心处”,侧重的则是情感的真诚。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所以,世上无论男女,当哭泣时则哭泣,当流泪时则流泪,完全顺其自然,不必刻意抑郁。世上的男人并不是只有坚毅刚强的一面,许多时候则酷似孩子,也有非常娇气、脆弱的一面。“所有的男人都是孩子,只要你了解了这一点,你便了解了男人的一切。”“果敢坚毅,沉稳老练只不过是男人的假面具。”至于此话谁说的无关紧要,关键是你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客观现实。不错,“十年之约”说得好:“但愿我们能承担起压力,而不是只会用眼泪去诉说”。但是,愿望虽好,却事与愿违。眼泪虽非万能之策,有时却是无奈的选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此时此刻,杜甫若不用眼泪去表达,舍其何谁?论及当下,不亦然否?大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总是满含热泪:“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结局不可知,愿望不可求否?……中国最早纪实文学作品《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对眼泪的内涵有过精辟的论述:“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象也;有一份灵性,即有一份哭泣。”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本人以声明不敢受用)在他《哭冯至》的悼文中写道:“……为了冯至先生,我愿意把自己泪库中的眼泪一次提光,使它成为我一生中最后的一次痛哭……”当然,表达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哭泣和眼泪。“十年之约”先生亦或女士所说的也许会有许多理论根据作支撑,然而,他或她所发出的“矢”却并未射中余生所论之“的”。因此,再有力量的箭放出去,都毫无用处。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哀兵动人”和“骄兵必败”的典型案例,不知“十年之约”了解否?余生所要强调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哭泣和眼泪并不是懦弱的表现。 at:2012年03月16日 早上8:37

悲秋道人-评论

我也爱哭.呵呵.想哭就哭.痛快淋漓.at:2012年03月16日 晚上10:28

耳关音-回复谢悲秋道人! at:2012年03月16日 晚上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