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百花怒发,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正是旅游的最佳时节,我们几位文友千里迢迢,几经辗转,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地处海拨800—150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早上起床是一场大雨,饭后,便是一片晴,一阵热风吹过,还夹带着一股使人感到凉爽舒适的湿气。
4月13日,我们观光的第一站是傣家竹楼风情。当我们来到风情园门口,已是人群涌动如潮,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正在欢度傣历1365年新年,今天又是新年的第二天,为空日(傣语叫腕脑),就是说这天既不属于旧年,也不属于新年,是人们在家休息,逛街上商店或上山打猎的日子。尽管人特别多,但大家都还是很遵守公共秩序,自觉买票,依次入园。公园门口分列着两支欢迎的队伍,年青的小伙子身着傣族服装,敲起象脚鼓,打着芒锣,傣家姑娘,一个个身穿艳丽的桶裙,头戴花饰,一手端着金钵,一手挥舞着橄榄枝,溅着圣水,轻轻向进园的游人抛洒,以表示傣家儿女对远方客人诚挚的欢迎。
当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公园,那浓郁的民族氛围,美丽的园林风光,引得游人驻足观赏,留连忘返。“斗鸡场”内两只好斗的公鸡,正伸着长脖扑打着翅膀,在拼死地争斗。一头温顺的大象,在竹林里和游人们一一拍照。大象的主人则在一旁,五元、十元地将票子拢在手中。“蝴蝶馆”里蝴蝶标本缤彩纷呈,游人在围着购买这珍稀的昆虫标本。用竹杆搭起的舞台上,正在表演着各个民族的舞蹈,真是使我们大饱眼福。我们很想多看几个节目,实在是时间有限,只有忍痛割爱,放步登上傣家竹楼。
我们谈笑风生跨入竹楼的外侧堂屋,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坐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他们在静静地听傣家姑娘介绍傣族竹楼的独特结构,我们来晚了,也不好意思挤进去搔扰大家的兴趣,便悄悄地站在人群后面。这时,姑娘说我们下一个节目是“傣家姑娘选新郎”。现在请大家协助,我在这里选一位“新郎”上来帮忙。随着姑娘的目光在每一个人身上扫视,突然,姑娘的眼光在我身上打住了,我的心一下愣住了,难道你还选我这不惑之年的老人不成?我正在想……“那位戴眼镜的大哥,请上来吧!”站在我身边的文友用胳膊碰了碰我说姑娘在请你呢。明知道这是一场模拟游戏,但仍感到别扭,我结结巴巴地回答说我已过四十,老了,不合适。“不老,四十岁的男人是抢手货,来吧!”姑娘的话极富煽情。我感到不好意思,犹豫不定,文友在旁边加了一把“火”,“老兄,上!别不好意思,我们给你鼓劲。”我在大家的簇拥下挤到人群前面,很不自然地站在姑娘面前听侯调遣。姑娘递给一张小竹凳,让我坐在一架木纺纱车前面。
“现在,我们的节目开始,首先向这位大哥提三个问题,如果全部答对了,便请留下来,做我们傣家的女婿。”
“第一,你在吃饭,是用南瓜下饭,还是用盐巴下饭?”
我抬头望着姑娘,不知是什么意思,瞎猜道:“南瓜下饭。”
“对了!”姑娘讲,“新郎用南瓜下饭是对姑娘的真心相爱,我们傣家有一句谚语:‘ 用南瓜下饭,是对姑娘满心喜欢,用盐巴下饭,是有困难才来洽谈’。现在提问第二个问题,“新郎你是愿意先吃苦的酒,还是先喝甜的水?”
我环视全场,希望在他们的表情中得到支持和肯定,但此时全场像煮沸了的一锅水,沸沸扬扬,有的说水,有的说酒,一时不知是谁对谁错,孰是孰非。这时我突然想到,去年我去一壮族村寨采风,主人给我先敬上的是酒,表示欢迎。再说,我又是“酒鬼”,爱酒如爱妻,哪有先喝水之理。便脱口回答,先吃苦的酒。姑娘对我的回答很满意,过日子就是先苦后甜嘛。顺利闯过两关,我开始有点得意。
“我们傣家是夫从妻居,你愿不愿意做傣家的女婿?”这是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后一关了。
“愿意!”我这时好像当上了新郎,急不可待地脱口而出,逗得游客们一阵欢笑。
“新郎愿意,这就好了。但有一点要先讲清楚,过门三年,新郎是要做事,准备吃苦,三年以内,如果吃不了苦,媳妇是要‘休夫’的,把你这个新郎休掉。三年过来了,你便可以呆在家里带小孩,打麻将,尽情地享受。”
“傣家丈夫从妻住是传统习俗,一般是三年,满三年后,男方父母提出要求,女方父母同意,可以携妻带子到自己父母家居住。现在新郎已经选定,让我给新郎拴一根白色的毛线,傣语叫“树欢”,汉语叫做“拴魂”,意思是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他们两颗心拴在一起。”
节目完了,姑娘便把我们带进内室(即卧室),介绍了傣族的住宿习惯和一些民俗民情。时间不早了,我们便和那位傣族姑娘依依告别。
下楼后,文友笑着问我:“你今天过把瘾了,那姑娘的意思你懂了吗?那根栓心的白线还在吗?”
我笑了笑,扬起手给他看,瞧,这根线还套在我手上,我要把它带回去,把傣族人民对远方客人的一片深情带回去。
再见了,傣家竹楼。再见了,我的“新娘”。
本文已被编辑[白水黑糖]于2004-12-1 11:22:0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东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