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教育文化的一点哲学思考心灵苦渡

发表于-2012年03月07日 晚上9:59评论-2条

要不是来新单位,说不定这辈子也不会涉足这样的命题。人生就是这样,追求往往和机会是连接在一起的。当年我思考故乡苹果发展战略的时候,就是因为看到家乡未来的希望就在于苹果。当年的县委书记是位文人,援藏八年,来我们县的时候很简单,当时不想现在,很多事情动静很大。第一次见他好像是在晚上,通讯员突然找我,说书记叫我去他办公室。当时我很年轻,一听是书记叫我,都有些不知所措。

我去了书记办公室,书记很和善,就是那种我想象中的文人形象。我们也没有多说什么话,他只是告诉我了一个报纸的日期,让我帮他找找,说上边有他一篇小散文。我当时还有些好奇,县委书记在的感觉里那可是很大的官了。怎么还会写小散文呢。找那张报纸没有费多少事情。因为当时我是县委的新闻干事,就是吃这个饭的。

找到报纸我先读书记的那篇散文,题目是《故乡之沟》,很多话语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是最后的结论是故乡昔日穷于沟,明白天定将富于沟 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因为在后来的岁月里,故乡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当时我就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文化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方事业的未来。

后来这个位书记走了,但我知道他在病榻上还为故乡写下了《绿色帷幕下的生产力》一本书。我不知道这本书再后来家乡的苹果产业发展上,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对于我后来编写《故乡苹果发展战略》却是起到了思想启迪作用。如今虽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每每想起那个年代,我就觉得人的思想和行动往往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大概是我在县委宣传部待的时间很长,大概是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就该有一种思维和精神实质。所以很多年来,我觉得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繁衍伟大到今天,是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分不开的。去年来了新单位,当时我就在想,一方教育的腾飞也许会和当年县委书记的那篇小散文一样,会为故乡未来带来希望。

上任初期,我提出了建设校园文化的概念。其实这不是什么发明,我觉得这应该是教育的一种必然。因为教育从哲学的层面来讲,是包含在大文化之中的。很难想象,没有文化底蕴的教育会成功。一年过去了,大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的文化气息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极为初级的阶段。有时候我感觉,大家把文化建设狭隘的理解成一种活动,或者是一种形式。其实文化是一种底蕴,是一种精神的实质。

不错,精彩的文化现象是要有载体的,但是文化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一种内涵,要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决不能仅限于写几张字,搞几幅喷塑就可以了。按照我的理解,文化是一种氛围,文化是一种精神的折射。特别是校园文化更应该展现一种时代和历史的完美结合,单纯的形式会让文化的意义变得索然无味。就好比我们学习雷锋精神一样。如果简单的把学习雷锋变成三月的活动,变成一种活动,恐怕就失去了学习雷锋的固有意义。

雷锋其实在今天早就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符号。从哲学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今天仅仅只是为了迎合一种政治的需要,为了满足一种时髦的欲望,我认为那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其实校园文化建设一样,如果说我们就是为了形式而展现形式,那么这在哲学上就会陷入一种循环论证的黑洞之中,自然也就降低了文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始发动力。

大家想想,其实我们的许多学校并不缺少历史的年限,可是为什么就没有留下历史的痕迹呢?记得前不久我和大家开玩笑,我们有的学校建校几十年,甚或有了已经过了百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在学校里竟然连一个大树也看不到。其实这反映了一种观念,反映了大家对文化的一种淡漠。简单的去看,树并不能诠释文化的什么含义,但是参天巨树却能给人一种历史的震撼,能给人一种古老和现代的激情。

我们的仓颉庙为什么会成为圣地,就是因为有着中国三大古柏群的美誉。这就是一种历史的积淀,这就是文化的一种延续。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无有连续的事物发展。尽管我们今天总在说什么跳跃,说什么跨越,说什么非常规。其实从事物的本质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一种表象,折射的并不是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别是教育,它体现哲学的意义是最为精到的了。我们说,十年树树,百年树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我说这些其实就是想和大家共勉,不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种跨越,当成一种非常规。也许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还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今天所做出的努力一定会在未来有所收获。有时候我就在想,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受尽磨难,历尽沧桑,以至于后来成了某种政治的笑料。但是历史是不能开玩笑的。假如说没有孔子当年的艰辛,也许中华民族就会缺失一种精神。我们今天的文化就会少了一种厚重。

今年我提出了营造教育文化的概念。当然了,对于文化的理解我也是迷迷糊糊,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完全地走进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中。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的确是不能再疏忽文化给一个民族带来的力量。按说我们的故乡是有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财富。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遗憾,在我们整个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没有把这些文化当成一种精神的食量,没有让这些文化在教育的活动中发挥作用。

前几年我们就提仓颉精神,可是仓颉精神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呢?它的内涵到底涵盖着故乡历史的什么?在我们所从事的神圣教育事业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让我说,道理并不复杂,任何事物的演变发展都是有着它固有的特性和存在内涵的。不管我们怎么去诠释仓颉精神,我认为创造精神是仓颉精神的最主要的实质。因为他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为文化的延续发展创造了一种无法替代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有幸成为仓颉的故乡,就是这片在很多人看来很是贫穷的黄土地上,恰恰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实质。文化就是这样,不是刻意,也无法刻意。不是说今天你有想法,明天就会有结果。文化是一种哲学的发展,是一种哲学的存在,当然了,更是一种哲学的观念。

我知道,要想营造一种教育文化不是简单地怎么去做,而是我们应该怎么去认识,怎么去感悟。我经常在想,仓颉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虽说我还不能深刻的理解,但是我敢肯定的说绝不是那十几个符号的意义。仓颉现在早就成为一种符号,成为一种精神的自然活动。我想,我们应该从仓颉精神中有所领悟,应该感悟到教育文化的一种发展过程。

从哲学意义上说,文化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细节。符号反映的是精神内涵,细节包含的就是一种行动的本质。文化是没有功利的,因为文化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方式,文化是不能用政治来衡量的。如果我们今天营造和发展文化是为了某种个体的利益,那么文化的哲学意义就会变的庸俗。

我们的家乡除了仓颉,还有杜康。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种符号的存在必然有着一种文化的存在。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的教育一样,没有文化的教育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可是怎么样才能把文化融进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事业呢?这里就有一个观念的劫点,处理不好,我们就会为了所谓的形式文化而去糟蹋我们所从事的神圣事业。

就在今天,有一位校长专程来我和探讨教育文化的营造。他说他们一直都在思考,怎么样结合自己学校的地域特点来营造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文化。我很欣慰,尽管他们的设想和真正的教育文化发展还有差距,然而这种思考却让我感觉到了一种文化的发展萌芽。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发展都是这样的。用通俗的话说,不经风雨怎么可能看见彩虹呢。有了思考,人们的精神才有可能升华,才有可能从自由王国走向必然王国。

尽管我们的故乡早就成为闻名全国的苹果之乡,尽管我们在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值得记忆的画面,然而说心里话,能真正留在我心底的还是那位已经别离人世的县委书记的《故乡之沟》。因为它是一种萌芽,它是一种希望的开始。这就和生命的诞生一样。不要说生命的过程有多精彩,因为生命的开端才是最伟大的展现。

营造教育文化一定要抛开功利!其实我们本身就是生活在一种文化现象之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怎么样把它从幼苗培育成果实。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任何事物都是从萌芽开始,没有萌芽就无所谓成果。没有萌芽就没有过程的精彩,更不会有传承的未来!

我相信我的团队,会在家乡的教育文化营造中创造奇迹!这也是哲学的观点,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会停步,历史的发展总是要从低级走向高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精华: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教与学的矛盾,总是对立的,
学生的学,充满了无奈,
而生活中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为人处世的哲学,
更让我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矛盾着。
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这个过程,
需要太多的人生积累。

文章评论共[2]个
伊楠儿-评论

欣赏与学习,不错的杂谈。at:2012年03月07日 晚上11:13

心灵苦渡-回复多谢啦! at:2012年03月07日 晚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