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于芸芸众生间,天堑遥隔处,得友或一或二,共舞文趣,亦可快慰平生也。 ——题记
安徽六安有一条淠河,与颖水、淮河交汇;两岸涯浒长满了芦苇、荻蒿,四季风景宜人。每逢雨汛,洪流而下,水色交融则一半为清一半为浊形成泾渭分明的天下奇观。曲径幽通便在淠河边长大,芦苇荻蒿在她记忆的深处摇荡着岁月的思念;而淠河的水又让她领悟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的立身处世之道。于是在她文章里展现出来的,不仅具有那种如芦苇扎根泥土般的品质,并且彰显出淠河河水的豁然大气。
在烟雨读过的许多文章中,我爱于她那虽朴实无华,但透着浓浓的努力向上意义的文字。那淠河的平凡的芦苇,卑微的荻柴无不沾着曲径幽通对生活美好向往和追求的剖析而震憾人之心魄。屈身在荒凉地带,我们更有足够理由成全自己,那怕以简单的文字。这便是我在【背影】系列里读到的她的思想。
人贵乎有一种人生积极态度的大气。人有贵贱之分而文字没有,尽管我们的文字可谓草根文字,但所展现的那种人文的胸襟、对于人生的思索应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象牙塔里的自命文人。忧国忧民和自省自律在平凡且卑下的生活中照样能跳动得热烈;展现得淋漓。思想的澄澈、品质的高贵在曲径幽通另一些文字里如【沉默是金】、【雾中云雀】等中也可以清晰看见。
曲通幽通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中国,如那年代的人一样,性格多务实、认真、严谨、不虚浮。这些品德在她的日常生活细节中也能显示出来。她审核文章都较仔细,包括文之段落、句式,甚至单词和字,若有差疵,便会纠正。而对于自己文章的要求,尽管不能十全十美,也要精益求精。她没有一篇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章;也没有一篇自欺欺人、无病*吟的文章。她的文章俱有生活的源泉、生命的朝气和真实的质感,令人不由为之触动,甚而赞叹。
她曾写过一首小诗【追求】结尾是:追求,追求!漫漫黑夜总会迎来白昼,成功就在每一次的角逐之后!——自不必说此小诗的艺术技巧,这是她初上烟雨的c女作——单二十余字既展现了她一贯的人生信念或刚上烟雨的积极态度。一个有着理想的,且兢兢业业、不惧艰辛付诸努力的人,是应该值得别人尊重的。而她的执着亦将因之付出大约可得以实现,因上苍总不负天下有心之人。
其实若揣度“曲径幽通” 四字之意,大抵应出自隋唐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之句。其诗实则表达一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的万籁空灵禅意。而用“曲径幽通” 为笔名或大有这种心境在。只是为现实的光影掩瘞了这份内心的渴盼而已。或许,曲径幽通正是通过文字的洗礼,来洗涤尽那些风尘云埃。抱一颗晶莹剔透之心坦然行走于人生的归途中,亦或不可不谓其笔名的来如如来罢。
我偏爱曲径幽通之文品、人品,为之小记。或仅叙其十之一二,贻笑大方,亦未可知。
-全文完-
▷ 进入谭水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