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走到哪里,最不想听到的是带有群体意义的“河南人”,不是回避,不感正视,更不是自卑。自小就感到这个词的沉重,有机会在各种场合体味里面的感情色彩时,怎么耸肩都难以支撑。文化,环境,氛围赋予它太多的东西……
马兄曾无奈的诘问:河南人惹谁了?接下来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河南人谁也没有惹。董存瑞最后的话没谁听得见,炸平喜马拉雅山的壮士我们仰慕了好久还没睦到踪影,最近又有消息说河南人想把联合国总部搬到驻马店。段子毕竟是段子,关于河南人的段子无非是“骗”。我们不必为我们骗术不精,也不必为我们正直被愚辩护,我们不屑,压力和环境不顺下我们的进步足以让饭局,牌局,球局,友局上见识短小,人云亦云的小丑们汗颜。
“河南人”之所以形成群体概念有很复杂的环境,长远说,自建国前河南人大幅度散迁,为了生存,不屈的河南人忍受了一切,艰难的生存环境使他们成了苦难低下的象征,这是第一次河南人给世人传言。河南人不需要同情和泪水,在各地他们为他们的建设做出贡献。从地理上,河南在东西之间,在中国阶梯式开放过程中,中国人犹如集体渡过汹涌大河,东部人过去了,西部人还没下水,处在中部之中的河南人正在大河的中间做着各种姿势奋力向岸边,所以两岸的人都发出心理不同的笑声。其实,每个地方人的素质都各不相同,河南也会有素质相对底下的人,一个正宗的河南人当我下了火车时买了几张报纸就被老乡哄了,回家路上公共汽车上更是吵骂不绝,河南人啊,我们只有比别人超出很多文明,他们才抓不住我们的辫子,要自重呀,老乡们。
河南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而河南人的名声没因为她的进步而好转,现在仅因这每年我们要损失多少无形资产。精神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很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河南人”的意义只有在人民素质大大提高基础上才能改变。但愿广州火车站不要再打出严防河南骗子的标语,但愿河南小伙和他的女朋友分手时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不是:河南骗子。
-全文完-
▷ 进入紫色悠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