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当旧的生产力、思想或生存方式等一系列社会关系阻碍了社会前进,便会产生改革的倾向。改革就是要打破落后的危机或束缚和禁锢,以便社会更好更健康的向前发展。
中国的改革史蔚为壮观,如从大禹治水到商鞅变法,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到大唐开元之治, 又从宋之王安石变法到张居正改革等——这些是较成功的;又如汉景帝之晁错变法,清光绪帝之康有为变法等——这些却是较失败的。而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其必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改革不可不慎。
若问及现代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理性而睿智者必三缄其口,莫衷一是。我則道:“中国现代的改革,中国人或许只有致哀的份。”其实并非危言耸听,改革几十年来,流弊渐露头目,视而思之,感伤良多。今呈三点与诸君同思。
其一:计划生育。
人类的生存发展源于自然,任何有意扼制的举措必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魚!
中国建国初期,欲急脱去贫穷的帽子,喜功冒进失败后,遂以减缩人口以求得富强。其理论简单:十人分一饼,莫如一人得一饼。实是幼稚!因其减缩人口并没创造财富,而是把祖宗的财富聚积到更少人手中而已,为治标不治本!且愚人称:少生优育。而果然生多是虫,独生为龙?自古以来也并无此说。例如那汾源李氏生五子,皆中科中状元,成就了功名,俗传为“五子登科”; 又北宋杨继业生七子,个个俱是顶天立地之男儿!反如刘备虽生独子禅,不过是扶不起的猪大肠;高逑的独子亦无非寻花宿柳的浪荡子。如此一思,人之优劣怎会与多少有关?实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983年计划生育实施至今已有些年头了,所将遗失的东西愈来愈多。国未致富而民族老化;再过得数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既无兄弟姐妹,亦无叔伯舅姨,亲情缺失,冷漠周遭,哪里还有多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挚爱之心?若国际政治纷纭,只要一场局部战争下来,不知多少人家断子绝孙;若战事稍长,必将危及整个华夏民族。
仅以此看,计划生育必将缓行重拟,否則此倡议改革者必为中华民族之千古罪人。
二、教育的失误。
“毕业等于失业” 这句话是无数面临肆业大学生的苦闷口头禅。却正欲说还休的体现了现代教育模式的失策。
我以为这句话传递的信息有二种:(一) 在校读书,凡事多依靠着老子娘,无衣要衣,无食要食,无钱要钱。天上的“馅饼”自然会落下,是不必操心的。极小时便养成了好逸恶劳、依赖的恶习,自小学至大学,少有改之。忽一日,出离了校门,要独自面临社会时,才知道自己并没有独立的能力,遂一派茫然,不由喟叹起来。(二) 自免费普及初中以来,中国对学生的教育恰如顺流赶鸭子,早早赶到目的地了事。并不在乎在本学段学了多少真材实学的知识,反正无论成绩优劣皆能去上一个年级。而当高中、大学的门坎牢牢隔开不学无术者时,各类杂七杂八的学院又如雨后春笋涌起,继续模棱两可的教学作风误人子弟,搛取钱财。在这些学校出来的不乏有才者,更多的却是稀里糊涂者,只有站在社会大门前,慌恐不安,不知何去了。
至于师资逐渐丧失的人格更是教育界最大失败。某些师长既已营营逐食,苟苟求物,又怎能教育学生拥有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他们不断的教育学生舍本求末,追逐物质的攫取和享乐,令莘莘学子过早的丢失了内在的高尚情操的信念,而学取到外在钻营投机的伎俩。在九年义务教育免费中成长的一代,多物质追求攀比的困惑而少精神淡泊高贵的沉思,整日不知所终,寡郁不安,委实与那些为人师者的漠然取巧,势利的输灌有关啊!
三、扩大就业、拉动内需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住居着世界上最安份守己的农民,他们愿在祖辈留下的土地上流汗流泪至死,也不愿背井离乡。既便给他金屋银屋,也总似比不上自己的土窝。因金银屋是冷的,而土窝是热的。
当“领导人民致富”的口号吹起,无数的农民开始抛妻离子,远走他乡;开始接受一份社会强加于身的前途缈茫的命运。在异地倍受着身心的煎熬与忐忑,年复一年地把乡恋家愁变成麻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家分明还在,人却回不去,农民也并不曾因长年辗转异乡而获得富裕。既便谋得了物质的充盈也是用精神的空虚来填补的。
多少离妇别夫在岁月流逝中尝尽悲酸老去年华!多少孩子在成长中亲情缺失养就孤单!多少老人老死家中无人问津,多少少年胡作非为鐺锒入狱!多少乡村屋舍俨然而人去楼空,道无犬矢!所谓“扩大就业、拉动内需” 虽繁华了一片都市,却荒芜了十万田野,并且荒芜了人性,冷漠了真善美。那些伟大的改革者们难道真熟识无睹?
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甚至需要牺牲。改革成功,对社会或民族大有禆益;不成功便是一种灾难。不可否认有些改革的措施在一定年代里对这个国家和民族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就以上三点说,计划生育危害了汉之种族的繁衍;教育的失误祸及了汉族理念之根本;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則改变了农民安居之传统。连锁反映到这个民族,已深深撼动了它的根。整个民族已陷在困惑迷茫的沼泽中,人性的丢失、道德的滑坡,令人触目惊心。常此以往,家不似家,国亦不似国矣。
于是向“改革”致哀,哀吾哀而哀之。
附:中国有“家国”之说,忧国可称忧家。为是文以应征文,虽较牵强,亦应有几分道理。
-全文完-
▷ 进入谭水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