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对鬼影鬼声的科学解释霞中子

发表于-2012年02月25日 晚上11:02评论-3条

两个世纪以来,科学进步的速度可谓突飞猛进。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科学的运用,其能力和水平几呈爆炸性的增长。但是有一个课题——“鬼影鬼声”的解释,却显得羞怯和苍白。

上世纪众所周知且传说沸扬的典型案——“云南沙林惊马槽鬼魂”、“故宫鬼影”、“洞庭湖呼救石”等等,都以一种所谓的“科学解释”——“音像记录与重放”,给予自我安慰了下来。然而这种“科学解释”是十分幼稚的。

首先,“音像记录与重放”的解释者,是基于电磁学理论做出的,他们认为“鬼影鬼声”是电磁信号;其次,解释者们是从磁带记录原理得到的启发,认为“鬼影鬼声”的记录与重放,就像录音录相那样的简单;其三,他们以“鬼影鬼声”发生重现的周围环境存在岩石,更强调从岩石中找到了铁、铬或锗、硅、硒的成分。殊不知用这三个理论依据来解释“鬼影鬼声”的记录与重放,都存在致命的弱点。

第一,“鬼声鬼影”要变成音像信号,必须存在“声电转换器”和“像电转换器”,即如现代使用的话筒和摄像头,除此之外,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试问,在大自然里存在这两种东西吗?在千百年前的古代存在这两种东西吗?更不用去说它们的灵敏度、失真度如何了。

第二,要记录信号最关键的问题是时间的顺序问题。记录与重放的时序一旦不一致,就会“不同步”、行不成图像。电磁信号的记录与重放,无非是两种模式,即“磁模式”(磁性记录)与“电模式”(数码记录),无论哪种模式都离不开时序的控制,磁性记录有带速控制系统;数码记录的时钟控制系统。电磁信号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式、按照时序排列(不能重合),才能完成记录。试问,在大自然里存在时序控制系统吗?更不用去说它的精确度和稳定性了。试想,即使大自然中确实存在适用的电磁记录材料,那么它们也是静止的和和不通电源的。不走动的磁带和不通电的芯片能记录和重放吗?如果能够的话,那我们又何必去制造录音、录相机,只需制造磁带和芯片不就可以了吗;如果能够的话,那么磁带厂、芯片厂的存货仓库不就自动变成电影院和戏剧院了吗?

第三,记录载体问题。无论是磁性记录与数码记录都必须有一定格式的载体。磁性记录的载体是磁带而不是磁带的原料,数码记录的载体是集成芯片而不是芯片原料半导体。如果说只要有原料存在就可能具有成品的功能,那么只要有铁就一定有汽车;只要有墨就一定有文章;只要有丝竹就一定听到管弦音乐。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对于“音像记录与重放”的“科学解释”是不是一无是处呢?这也不尽然。本人认为,“音像记录与重放”这个说法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对于“鬼影鬼声”这种现象的科学解释,不能囿于经典的电磁学理论。下面,本人将提出个人建立的另一种解释理论——“物态还原论”。这种解释理论摒弃了“电磁记录与重放”的理念。

所谓“物态还原论”,就是以“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作为“物态参数”,以“物态参数”作为“鬼影鬼声”的记录载体,以“物态声光参数”的被动变化来重现被记录的声音和影像。

这里所谓的“物态”,指的是空间物体表面(含表面之下一定的深度)的物理或化学状态,简称“物态参数”。

“物态还原论”认为,周围空间所有物体的“物态参数”是受周围空间的“气象参数”(如电磁场、光、温度、湿度等等)影响的;周围空间所有物体对声音和光线的反射与吸收的能力参数(简称“物态声光参数”)随它们的“物态参数”变化而变化。

当某种“气象因素”如闪电、雷鸣、大风等在短时内成为主要“气象参数”,且在短时内呈线性变化时,周围空间所有物体的“物态参数”也随之线性变化,同时周围空间所有物体的“物态声光参数”也呈线性变化。

如果当时有人和动物的声音和身影存在于某个空间,声音和身影就是“调制信号”,而“气象参数”则是“载波”。“气象参数”被当时的声音和身影“调制”而形成“调制波”,这种“调制波”又去影响周围空间所有物体的“物态声光参数”,因而形成了“记录”。

假如从此以后的漫长时间里,那个周围空间在某个时刻发生了与“记录”时刻的相同的“气象参数”,而且“气象参数”在短时内也呈线性变化。只要那个周围空间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没有大的改变,这时,由于与“记录”时刻相同的“载波”的出现,这个“载波”与以前的“调制波”形成“相差”,其“相差”的成份便是以前的“调制信号”。于是那个周围空间的“物态声光参数”就差出“调制信号”,也就是说“调制信号”被解调出来。最重要的是,由于“调制信号”对周围空间的物体的“物态声光参数”的影响,使得以前的声音和身影被重放出来。

这个重放的关键是:在记录与重放两个不同时间里,一、那个周围空间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没有大的改变;二、“气象参数”必须完全相同;三、“气象参数”必须在短时内呈线性变化。

只要那个周围空间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足够复杂,记录与重放的清晰度才能保证;记录时如果“气象参数”呈非线性变化,那么在记录以后的时间里,那个周围空间的“气象参数”如果再次出现与记录时相同的非线性变化,记录时的声音与影像也能重放出来的;如果那个周围空间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被较大的改变,于是“物态声光参数”就被改变了,因为“物态声光参数”是随“物态参数”变化而变化的,即使那个空间再次出现了相同的“气象参数”,原记录的音像也不可能得以重放出来的。

最近报导说,云南沙林“惊马槽”这些年来怪影和怪声的出现越来越少,越来越弱,近年又报导说怪影和怪声消失了。于我看来,“惊马槽”怪影和怪声消失的原因,是当地人改变了“惊马槽”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使得它的“物态声光参数”也随之改变了。因为近年来当地人为了开发旅游业,在“惊马槽”开公路、建宾馆。

一般容易出现“鬼影鬼声”重放的地方,都是人烟稀少的偏僻荒凉地带;都是地势险恶的古战场;都是结构形态保持不变的古建筑。因为这些地方的“物态结构”与“物态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

由于在同一空间,再次出现了相同的“气象参数”,而且“气象参数”变化轨迹也相同,所以重放的几率就很小,这就是人们不常看到鬼影鬼声的原因。

由于在特殊的气象条件下才能具有突出的“气象参数”,才能形成强大的“载波”,才能有效的记录。所以鬼影鬼声的出现多在狂风暴雨来临之前,闪电雷鸣之中,就是这个缘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霞中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金子川推荐:金子川
☆ 编辑点评 ☆
金子川点评:

有关鬼影鬼声的传说多之又多,大多没有科学合理的解释。看了朋友的文章,读者些许豁然。当然,在世事纷扰的今天,还不妨多出几分神鬼,哪怕再去建几座城隍也行啊!

文章评论共[3]个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中午好!(:012)(:012)(:012)at:2012年02月26日 中午12:02

霞中子-回复多谢[绍庆]关注。祝好。 at:2012年02月27日 早上9:47

金子川-评论

回头欣赏朋友美文!(:012)at:2012年02月28日 晚上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