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就《立春》一诗与其编辑商榷可子

发表于-2012年02月25日 清晨7:12评论-16条

拙作《立春》一诗写于2012年2月4日(立春日),2月6日在贵网站发表。

需着重指出的是,诗作标题“立春”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不是同一概念,而是文字相同所指迥异的隐喻,其作用是含蓄揭示此诗的内容。然而,从编辑评语看,编辑显然步入了望文生义的误区,错把《立春》理解为描写春天的诗歌了。其评语是这样的:

“春天总是美好的,因此要格外的细腻,感人才可以。”

无疑,这就走错了解读此诗的路径,其最终的理解结果自然是与此诗的主旨大相径庭。

隐喻是诗歌常用的描摹手段,或者称表现手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与《修辞学》中对隐喻做过详尽的阐述,他认为隐喻就是把某事物的名称用来指称另一事物。而隐喻用于诗歌,正如南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所说的“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即通过描写事物来比附某种意义,渲染、张扬以说明事理。蜚声中外的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却认为:“谜语(注:隐喻的意思)不但是中国描写诗的始祖,也是诗中比喻格的基础。以甲事物隐射乙事物时,甲乙大半有类似点,可以互相譬喻。有时甲乙并举,则为显喻,有时以乙暗示甲,则为隐喻。”

隐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隐喻是指传统修辞学中的比喻。例如“漂亮的小姑娘是含苞欲放的蓓蕾”,就是本体(漂亮的小姑娘)、喻体(含苞欲放的蓓蕾)和喻词(是)都出现的隐喻。广义的隐喻,是指两种事物有着内在意义上相似的比喻,是以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为基础的意义转移。这里不妨说得浅显一点,就以拙作为例。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春与拙作标题“立春”相似的内在意义在于:前者指春天的开始,后者指人的青春年华的开始;二者在各自所属领域内都至关重要,并都对后续产生重要影响。有了对标题“立春”隐喻义的界定,也就不难理解此诗了。实际上,拙作《立春》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心境:“我”在见到标志着春天到来的“红梅的瓣白梅的蕊”时,联想到当年不珍惜而错失青春年华,以致到了垂暮之年仍碌碌无为而产生懊悔,继而希望后来者珍惜青春,不要步“我”后尘。

还需指出的是,在《立春》一诗中,“立春”一词出现过两次,“春”一词出现过三次。出现在第一节诗中的“立春”,是隐喻“青春时光开始”;出现在第二节诗中的“立春”,使用的是本义,即“春季的开始”。 第一、二、四节诗中出现的“春”,使用的不是本义(春季),而是隐喻“青春”。

运用隐喻的创作手法在于突出诗歌的含蓄特征,其目的是不给读者“喝”无味的白开水,以引发他们的联想,并使其依据阅历和拥有的相关知识去鉴赏作品。试读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冷的图景,以隐喻“永贞改革”失败后政治气候的恶劣,及诗人遭贬后的悲苦境遇。后两句,诗人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坚贞的意志都隐喻在这孤舟独钓的形象里了。

写下《七子之歌》的闻一多的代表作《红烛》,表面看所咏的是红烛,实际上作者正是运用了隐喻的创作手法,强烈地抒发对为追求光明而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这种精神的赞美。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顾城的《远和近》,通过“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的描述,以及“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的叙写,揭示了尽管“你”与“我”相距咫尺,却因为有着遥远的心理距离,因而沟通艰难的现状。隐喻人心时隐时显着戒备的藩篱。

至于编辑评语称,写关于春天的诗,因为其美好,要“格外的细腻,感人才可以”,我以为这话说得有些含混、笼统和片面。“细腻”是指写得细致或面面俱到吗?如果是,那就得以字数多或诗行多才能到达“细腻”的标准了,是这样吗?春天的诗“感人”当然可以,但 “感人”不是唯一的。难道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的“想望”等就不可以?我们不妨试读这首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描述春天的一首五绝,出自神圣杜甫之手。乍看,好像明白如话;咀嚼,似乎平淡无味。难怪有古人认为是“小孩子对对子”。果真这样吗?其实此诗通过第一,二句的粗笔勾勒,以及第三、四句的工笔描绘,把阳光、和风、花草、燕子、鸳鸯、润土和暖沙这些能反映春天特征的意象,和谐地组合成一幅色彩艳丽而充满生机的初春图。然而,这首精细的诗仅用了20字,便传达出诗人感受到的浓浓春意,以及春天带给他的喜悦之情。

拙作《立春》是一首抒情诗,更确切地说,是一首触景(春景)生情的感伤诗。

抒情诗的功能是表现客观世界作用于“我”的情感的反应。古今大量写山川、人事、花鸟、风俗的诗歌,都是在写人的情感,即写这些山川、人事、花鸟、风俗激起的“我”之所感。屈原的咏物诗《桔颂》,无非是借桔树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我们别指望一首诗去承载复合纷繁的表意,那是其他文学式样的任务;诗,尤其是抒情诗不具备这样的功能。能表达单一的:一种感慨、一种心绪、一种感受、一种爱憎,应该是抒情诗的功能所在。

有两句诗话说得好:把散文写得和诗一样,那是一个最好的散文家。把诗写得和散文一样,那是一个最坏的诗人(壬钧《新诗话?诗散谈》)。

2012.2.23于四川成都

~~~~~~~~~~~~~~~~~~~~~~~~~~~~~~~~~~~~~~~~~~~~~~~~~~~~~~~~~~~~~~~~~~~~~~~~~~~~~~~

附:

立春

那年的立春我不知道

我在慵睡

在我知道时

春已离我远去

只见到一个模糊的背影

又立春了

乍暖还寒的季节

我看见红梅的瓣白梅的蕊

春却离我愈加遥远

以至于见不到它的背影

但离你却愈加近了

倘若你如我当初

就应该提前觉醒

可那一刻谁来唤你呢

我是错过了

如根系正缓慢焦枯的树

不会有来生

而你 终将与春结伴而行

2012.2.4于四川成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可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精华: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隐喻是诗歌常用的描摹手段,或者称表现手法。但也因为表达的手法含蓄深沉,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领悟到作者写作的本意的。
一首诗歌,如果作者不出来说明自己的写作初衷。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人对这首诗歌的不同的理解。
横看成岭,竖看成峰,编辑首先也是一位普通的人,当编辑没有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来就《立春》一诗与其编辑商榷。
文章本该百家争鸣,只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说明问题是无法沟通的。

文章评论共[16]个
郑佳仪-评论

(:051)支持朋友佳作,拜读了。at:2012年02月25日 中午12:56

可子-回复由衷感谢郑老师的阅览!向您问好!遥祝春安!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36

风儿那么缠绵-评论

朋友的文章发人深省,作为编辑我们当引以为戒。但有时我们的水平也确实有限,毕竟不是专职人员,个人的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有不到处还请谅解。我们的意愿还是要尽量做好本职工作,让大家在烟雨这个大家庭里感到温馨与温暖。感谢您能提出来和我们商榷,问好朋友了!遥握!at:2012年02月25日 中午1:03

可子-回复“风儿那么缠绵”老师的严厉措辞,显示出很严肃在看待这件事,倒令我感到很不安。我原本没想到会这样。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文学鉴赏现象。请不要责怪您的同事,因我与这些编辑老师已经友好和谐地相处好多年了,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很大的,我从内心感谢他们。如果我在拙作中的言语有不当之处,敬请你们给予原谅!向您问好!祝您工作顺利!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34

夏孤霞-评论

(⊙o⊙)哦at:2012年02月25日 中午1:46

可子-回复谢谢夏孤霞朋友的阅览!新春问好!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37

绍庆-评论

拜读佳作,问好,周末愉快!(:012)(:012)(:012)at:2012年02月25日 下午5:53

可子-回复由衷感谢绍庆老师的阅览、问候与祝愿!向您问好!愿您万事遂愿!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40

残叶人生-评论

拜读佳作,受益良多...残叶来过...at:2012年02月25日 晚上7:22

可子-回复深谢“残叶人生”朋友的阅览与鼓励!新春问好!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44

文清-评论

夜静了,来看望朋友,好梦!at:2012年02月25日 晚上10:38

可子-回复感谢文清老师这么晚了前来阅览拙作!问好!愿您新春愉悦!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47

古禅-评论

真散文!强烈欣赏!at:2012年02月26日 下午3:37

可子-回复谢谢“古禅”朋友的阅览与鞭策!向您问好! 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49

可子-评论

由衷感谢"呆贝贝"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14

可子-评论

由衷感谢“呆贝贝”老师接纳、重视并编发这篇商榷文章!我完全赞同您评语中的观点。的确,编辑也是读者之一,“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文艺鉴赏现象。向您问好!遥祝春安!at:2012年02月27日 晚上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