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徽敬先生的艺术人生
栽种 / 蒲宇伦
文星殒坠,良师永别,校友长眠,千悲万痛经难忍;橼笔生花,道德昭人,艺苑留香,万紫千红总是情。
师兄徽敬应李白之邀,到天国以文会友去也!先生走了,想写点东西纪念这位“艺痴”不知从何下笔,想去思来那就以“灵堂”为开篇吧!
灵堂文气
许多人死了,灵堂里里外外,堆放着大大小小的五彩花圈,鞭炮阵阵,热闹纷纷;先生的灵堂里花圈无几,有些显得冷清,但文友们手书的挽联,挽词,挽帐却挂满两墙,文气浓浓的灵堂,有一种特别的情调,令人格外注目。
这是与严兄交情特别深的85岁老人赵仲达先生的挽词;
桃源忆故人悼徽敬
故乡第二香山梦,曲赋联词吟颂,挚友情深与共,携手骚坛奉。利名淡薄人称诵,宋水泸阳珍重,永别感伤悲恸,慢步严君送。
俊儒先生的悼词;
江阳洒泪月彷徨,石海鹃啼人感伤;妙笔生花浮旧梦,文明艺友断愁肠,骚坛痛失英贤士,画苑空有锦绣廊;竹影轻摇仪影渺,芳园信誉古风扬。
泼墨皆锦绣挥毫尽珠玑
他的学生们从远方发来挽联;
能文能画能歌,天高急请恩师去;
可点可圈可惜,地大难容弟子悲。
老年社团的挽联;
哀乐奏香山,一圃朋济悲逝友;
挽歌恸宋水,满堂苑众哭严师。
香山披素青松含悲意
宋水呜哀红杏动伤情
许多文友也为先生书挽联词致哀;
诗书画乐仰全能,兴邑文坛一巨星;
数月沉疴成永别,香山全苑哭先生。
培桃育李曾尽瘁光辉竹帛永流芳
躬耕杏坛桃李遍天下
勤耘艺苑诗画留人间
……
悼念堂没有做道场,没有诵经,更没有那番陈规陋习,但很有些文气,这正是先生生前所积极倡导的大文化,及群众文化,民间的婚,丧,祝寿都要有文化内涵。多年来文友们满十都举办书画展,别有一翻情趣。
“艺痴”清贫
严徽敬与爱妻贺莎丽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一个爱音乐,一个喜美术,作词作曲,夫妻合作。严老师对诗词,书法,摄影,民间艺术等酷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故有“艺痴”之称,一生不停地钻研创新,不停地实践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直居住在70多平方米的旧宿舍里,屋里没有现代的电器摆设,也没有豪华的家具,小小的客厅里除了一张旧沙发,一个老式书柜,满屋都摆放着先生的书,画,摄影作品,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一件件都是先生亲手制作的,有不少是参展获奖作品。还有他的音乐,诗文作品的手稿。严老师每月两千余元的工资除了简单的生活开支,绝大多数都用在艺术创作上,有的是为团体设计,有的是赠送亲友,光摄影每月就要花去数百元。他帮学校写校歌,帮商家写店牌,都是作奉献,从不取分文,他去装裱,冲相,也从不跟人讲价,有人说先生还处在雷锋时代,不懂商品经济。妻子体弱多病,经常住院,先生到临终基本没有存款。
献身山区,无怨无悔
严徽敬老师泸州人,1958年西师美术系毕业分配到古宋中学,(后为叙永二中,兴文二中)几十年如一日,把一生献给了山区的教育和文化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以。
他爱兴文,爱兴文的山山水水,为打造兴文的旅游环境,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久庆镇为了开发玉屏山,他特意去转了个遍,考察了每个地点,分析了每个地点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亲自命名了几个景点,提出了玉屏山的总体规划,写出了《玉屏山断想》。他在该文最后说……“诚心一片,愿为第二故乡作一小吹鼓手耳”。还倡议召开座谈会,请来了县市文化名人,提出了各种意见,编印成了小册子《玉屏神韵》
博望山很美,很幽凉,要开发博望山,他动情地说:我从未到过博望山,因而有点象要去看看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姑,小家碧玉,似乎更令人动情,驰骋遐思或似渴望到西部绿洲,新疆葡萄架下,去掀开待嫁的维吾尔新娘之大红盖头,一睹她那闪着亮眼的青春风采,那般情思,急切……于是,他去了博望山,写下了《博望情思》一一关于开发兴文博望山旅游风景区的审美与思考,一篇洋洋洒洒5000字的文情并茂的散文。在该文中他从
开发主题:田园风光,回归大自然
行动启程:改名定名,修桥筑路
导游培训:汉,苗同导,民族服饰
规划创意:民办山庄为主,集体规划为次,相辅相成
鼓呼先行:出书,印宣传资料
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开发的意见
他在文章结尾处充满激情的说:“我虽来自他乡。我已为博望山情思缠绵,热血充盈,梦魂牵绕了”
一个石海,令他魂牵梦绕,他为石海写下了许多诗词,作了许多歌曲,摄了许多,多彩多姿的照片。石林开发,他为石海欢呼,为石海歌唱,他为之谱写了《咏兴文大漏斗》的歌曲,五言诗并刻了碑,其中诗句“鲲鹏疲大羽,古猿无枝依”把那大漏斗的高险写得很传神,谱写了《碧空下的情侣》在兴文演出,又用此作了国画。石海的景点‘夫妻峰’两石相依,情意缠绵令多情的严兄产生了不尽的遐想。于是一个个以夫妻峰为题材的诗词,一首首以夫妻峰为题才的歌曲诞生了。仅《夫妻峰月夜》,就从歌到歌舞,从兴文到宜宾,到西昌,产生了很大影响。《夫妻峰情思》在古宋电视台一连播了10多天。
他爱石海,爱得痴狂,他在一首诗里深地抒发出“愿作****山鬼酬他乡”你看他爱到了何种地步。
兴文石海,兴文苗族,是徽敬老师用情最多的地方,他把感情倾注在打造,弘扬民族文化上,被苗族干部杨永华真情地称为“苗族知音”。
还在60年代,他对苗族就有了很深的感情,那时,他就创作了《铁牛上苗寨》,《苗家儿女忠于毛主[xi]》。在当时的敍永县,再到宜宾地区演出。
为了办好久庆的民族文化节,弘扬民族文化,在第一届,他就表现了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很高的热情与支持,他,送去展品《民族班的女生》《碧空下的情侣》两幅以苗族为题材的画,还专为艺术节题了词“民族风采,苗山锦绣”又写了一幅对联“观久庆歌舞一堂数苗族文采****;赏新华书画四壁苗山花繁叶茂”对艺术节的活动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幅对联就作为艺术节的大门联。第二届民族艺术节,他就成了筹备组的一员,投入了为民族文化而艰苦奋战的日日夜夜中,而且在节目的苗族风格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文艺演出队为了解决文艺节目的本地化,专门请了严老师,贺老师作艺术指导。贺老师,李方担任演出指挥,他们顶日晒,冒寒风冷雨来回指导,教唱,创作,出主意。为演出设计了大度,切题的舞台——苗乡情韵,两朵巨大的红牡丹象征苗汉同荣,很受赞赏。可以说,严老师,贺老师为久庆第二届民族文化节的成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与久庆的镇领导,民族演员已结下深深情谊,广大苗族同胞对他谱写的《踩山谣》认为写出了我们苗族同胞的心里话,他那强烈的苗族风格,音韵使我们感到特别亲切。
严老师爱苗族,爱得何等亲切啊,他爱他们的风俗,爱他们的服饰,爱他们的打扮,一句“红伞花裙入梦来”写进了他的诗来读,入了他的歌来唱,趁开市人大期间还把这句诗又写成了一篇散文来尽情抒张。严老师,一个全身充满了爱的人,他用他大文化的本领来爱他要爱的人和事。他用多情的笔写了许多人物。有他的老师,有他的亲人,有同事,有朋友,有学生还有许多他素不相识的人,在他的笔下,这些人都善良,美丽,都感人。他免费为别人送书,送画,送照片,送……一个月下来,有时,连生活费都没有了,可他从不向任何人伸手。
他是苗族人民的知心朋友,有几十位苗族同胞赶来殡仪馆参加先生的追悼会。
我和先生有很深的交情,因为同出泸州川南师范之校门,是校友,他比我年长,称师兄。这些年,因为负责编辑《香山集》,《香山艺讯》,《杏坛夕阳红》等书刊,严兄总是全力支持,送来的书画,诗文作品也特别多,我理解他的良苦,均入编无遗。先生匆匆离去,留下的遗憾,恐怕就是他的作品未成书出版。近来,通过收集整理,我把先生的数十件书,画,摄影,诗词,歌曲刊发在民间网站《草根论坛》艺苑版块上,一来是对师兄的追悼与怀念,同时也是在传扬先生的精神品格,彰显先生艺术人生的价值,对来者也是一种激励和启迪。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德高望众,才艺双馨的人,死去的是他的肉体,活着的是他的灵魂。
严先生留下的艺术作品,是他多年来对学生对山区人民,对文坛朋友的深情和博爱,是他的精神和人格的结晶,也是他不死的灵魂!
-全文完-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