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生长在农村,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不一样,农村的孩子向往城市的生活,城市的孩子向往农村风光。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父亲是镇上的人,爷爷和奶奶只生我母亲一人,父亲做了上门女婿。
儿时的记忆就是母亲去自留地里种菜,把我从背上放下,她干她的活,我在地里找虫子和青蛙玩耍,这些记忆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先的留影。母亲有时去赶集或参加生产队劳动,把我丢在家,偷偷地出去,这就有了我玩耍之后找妈妈的情景。邻居的奶奶时常告诉我母亲的去向,我只有在住处附近找来找去,不知要到那儿去找。那时候,大概只有三、四岁吧,有时一个人光玩水和沙子就可以玩半天,天快要黑了回家,母亲准在家了。
等上学的年龄,从小养成的玩性大,上课也还经常想着玩的那种场景,人坐在教室里,魂早已万里开外。麦地里的麻雀成群结队,老麻雀带着刚出巢的小麻雀在试飞和捕食,麦穗支撑不了麻雀的重量,弯着腰杆,任由麻雀在头上戏耍和觅食。小麻雀在麦浪里“唧唧喳喳”,呼朋引伴,有的在找妈妈;有的还没学会飞,振颤着双翅,做出欲飞的样子;还有的掉队了,找不到妈妈。等你过去想把它捉住时,刹时飞远了。有时,不经意,一群麻雀在你跟前“哄”地一声飞起,会把你吓了一跳。
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会看到麻雀的影子,心里总想着把它捉来玩耍。有时会捡一颗小石子去砸麻雀,当然,也有被砸中的时候,麻雀从电线或树枝上掉下来,当你捉到手里时,它会异常凶猛,用喙咬你一下,把你痛得不得不甩开它。此是的麻雀浑身都是血迹,它当然对你有敌意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生活水平的低靡,经济的不景气,农业生产基本还是靠作物的自然生长,农药和化肥的品种和数量有限,所以鸟类和青蛙的数量异常的多,特别是麻雀的数量多得惊人。记得小时候生产队里为了育秧苗,总要在田梗里插上假人或飘带来驱赶麻雀,麻雀它不但要吃害虫还要吃谷子和麦穗。人们为了防止种子被麻雀吃了,想尽各种办法,但都是无济于事。播洒的种子时常是被麻雀吃得寥寥无几,那时的人们对麻雀总是深恶而痛绝。
那个年代的农业,除了有拖拉机和牛耕田,几乎都是手工劳作,农民们自家还养有一到两头的猪,这是主要的经济来源。生产队里还养有牛,所以收割的稻草平日里晒干后,在空旷地或者树上打一个大的草垛储存,以备冬日里猪牛的垫料,用后的垫料还是上好的肥料。草垛是麻雀最好的寄宿地,每到黄昏麻雀就在草垛边等候进巢,先是“唧唧喳喳”一番,好像是在歌唱、在开会,然后归于平静,进巢休息,当然茂密的四季竹也是麻雀最好的寄宿地。在农村还有土墙和瓦房,土墙的孔和瓦房的檐下时常也有麻雀的寄宿。
小时候,经常几个人在晚上打着手电,爬上木梯去掏鸟窝,捉麻雀和掏鸟蛋。晚上捉麻雀也不是件得心应手的事,麻雀在灯光和声音的刺激下,会受到惊吓,“呼”的一声飞向黑幕。一个晚上也能捉个十几只,回到家先把它在地上砸死,然后脱毛剥皮,炖汤或油炸着吃。这是农村孩子的特有乐趣,当然还有捉青蛙、捕鱼、采野草霉、采桑椹、采野山楂、采紫茄子(山上的一种野生果子,花生米那么大,圆型、紫色、味甜、涩)等等。
九十年代开始,每每回家省亲,发现昔日身边的麻雀不见了,要是在以前房前屋后、树上、电线杆上、田野里到处可见。连侯鸟燕子都很少见了,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可是麻雀的影踪全无,麻雀那里去了。我直观的感觉是麻雀都死光了,不免有点伤心起来,它为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现在回到家,想看看麻雀,寻找童年的记忆都已成了奢望。
九十年代初是改革开放的全面实行,农村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引来许多毒杀力及强的农药,这些农药是让麻雀和青蛙频临灭顶之灾。农药洒在作物上,麻雀吃了作物和中毒的虫子,也慢慢地中毒死亡,这在电视上得到了证实。有一个生物专家在四川某山区发现了成群的麻雀,而平原地区却看不到一只麻雀的影子,经过追踪调查结合解剖麻雀的毒物化验,证实麻雀是间接死于农药中毒。
昔日乡野成群的麻雀都死完了吗?这一直是我脑海里的一个疑问,还是像那个专家所说的都去了山区。有一次我在城里买菜的路上,看到了街道两侧的梧桐树上有一群麻雀“唧唧喳喳”声,有几千只,样子颇为壮观。此后就经常会在城区的电线上或树枝上看到成群的麻雀。
农民大军进城务工,麻雀也随之进了城,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城里成了麻雀的宿留地。现在农村有80%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田出现了闲置,做农业已不是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了。以前麻雀可以寄居的场所草垛、瓦房没有了;吃的虫子、作物也成了毒物。城里应该是麻雀的好去处,在繁华的都市里自由歌唱、生活,也不用担心被毒死和猎杀,茂密的枝叶和空调的管道是我的安乐窝,你们吃剩的食物是我的美餐。
现在有小量麻雀又在农村出现了,这是由于生产模式的转变,农业生产不最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农民种粮是自己食用,也讲究粮食的环保了。麻雀也开始在农村现身,但数量还是极少的。
和平利用好自然空间,做好人与动物的自然相处,给麻雀留个生存空间,也是给人类自身留个出路。让麻雀返回大自然,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必须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
-全文完-
▷ 进入寒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