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私塾趣事蒲宇伦

发表于-2012年02月22日 晚上7:20评论-1条

私塾在过去时代称为蒙学,是一种早期预备教育,或早期基础教育,乡下比较普遍,凡有文化知识的先生都可以抟学,学生读的课本各不一样,实行单个教学,就是写字,背课文,唱九九表,读斤求两两求斤,打算盘之类,私塾又称“鸡婆学”,因为先生象母鸡带小鸡一样,一个一个地教学生。

发蒙拜孔子

五岁那年,阿婆给我准备了一个竹编提兜,里面装了一盘花生,一个 盘香肠腊肉,一壶米酒,还有香烛纸钱,这是拜孔子的祭品,另外是送给先生的礼物;一把河烟,一斤冰糖,一块二刀肉。父亲把我送到离家一里多路远的石头冲,交给一位五十开外的魏先生,他们交谈了几句就让我在先生的堂屋里拜孔子。堂屋的正面是魏氏家神,哪有什么孔子?先生说;天地君亲师,师就是孔子先师的灵位。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摆上祭品,点上香烛先给魏家的神牌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再给先生磕三个头。先生摸了摸我的头,念了一些之乎雅者的子,又将一支毛笔,一个描红本送到我手上,算是先生收教弟子的见面礼物。就从这天起,开始上学了。

开念的第一本书《人之初》

我念的第一本书是线装黄纸木刻版印的“《人之初》。先生的堂屋上方摆了一张条桌是自己的宝位,下面摆了四张方桌,每个学生坐一方,一间堂屋就十来个学生。

先生把我叫到面前,翻开书一句一句地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先学十句,读熟了要求背诵过关,第二课目是学填红模字,先生一一检查,填得好的就圈个红圈。比我年长的学兄们,背诵《大学》,《中庸》,《幼学群林》长篇长篇地背诵,有的还要包本背。我真是羡慕他们的记性。第一次把先生画了三个红圈的填模本拿回家,按阿婆的承诺,奖励了盐蛋三个。以后就变成10个红圈奖一个盐蛋。

《人之初》读完了,也能通本地背诵了,但其中的意义却知之甚少,先生也并不讲解。接着就开始读《百家姓》《增广贤文》,还增加了对课,写字课开始写吊格,摸帖… 私塾读书只有大半天,课余的活动是在书上找对子,跳绳,踢毽,爬竿等,有时上山帮先生打柴打猪草拾野山菌。

中秋,端午节要给先生送礼,礼品多是乡下自产的如板栗,花生,糍巴,盐蛋,竹扇等等。

在私塾念了一年,读完了《人之初》《百家姓》背会了九九表,由填红模到写吊格,托手描帖,还是有不小进步和收获,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和父亲给我交的一石学谷。

一年后转到村上的保国民小学开始读一年级,读些什么书也记不清了,有算术,有国文,有公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在国旗下列队唱“三民主义”的国歌,升国旗,然后要到礼堂国父孙中山遗像面前背诵总理遗嘱。在家里父亲就教我读幼学,边读边讲书中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还讲读《增广贤文》这两本书,使我终身受益。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私塾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在私塾念书时的快乐,对我们今天现代的教育用繁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应当有所启发!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儿童的启蒙读物如《人之初》《百家姓》《幼学》《增广》《千家诗》都是非常优秀的精华的,学校里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更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当思,当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蒲宇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呆贝贝推荐:呆贝贝
☆ 编辑点评 ☆
呆贝贝点评:

作者将我们带入了私塾老师的教育的年代,让人读来新奇又轻松。
我们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借鉴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当思,当行!
问好作者,谢谢对散文版面的赐稿。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春天到了,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春天!at:2012年02月22日 晚上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