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先有限制交易的禁忌,然后才有走私。正常产品的走私无非是为了躲避关税,比如汽车和石油。走私是否有利可图,取决你认为目前的关税水平合不合理。既然国家设定了限制交易的门槛,就不由得你愿不愿意花几倍的价钱购买自己心仪的进口汽车,除非你具备里应外合的海关关系。
诚然国家设立海关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并最大程度获取国家税收。与此同时,一种叫做走私的东西如影相随。有人通过两个贸易国相应的进出口商品做比较,从而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高关税的产品越容易滋生走私。要想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160年前一个叫卡尔.马克思的犹太人说过:如果具备50%的利润,有人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有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就有人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被绞首的危险。
由此可见,不是你愿不愿意走私的问题,而在于你有没有这个走私的资源。走私利益的背后一定存在令人捉摸不透的推手。就说九十年代中国最大的走私案,莫过于厦门远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福建厦门的农民赖昌星一跃成为了华夏五千年走私第一人。从远华走私案中我们得知,获利的利益的团体何止千万!在“无关税”的刺激下,地方经济一度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难怪远华集团落网后,厦门一些依附于远华底价位生存的企业纷纷倒闭。如果还有人不相信,那就是低估了赖昌星的能量。
然而,远华走私案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社会背景的厦门农民,凭什么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犯?如果赖氏集团没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利益关系网是绝不可能得逞的。至少海关有人吧!至少地方有人吧!至少朝中有人吧!所以,不能否认赖昌星的背后一定还有老板,老板的背后可能还有老板,这样说,赖昌星只不过是秘密团体中一个冲锋陷阵的大马仔而已。
可见,在巨大的走私利益面前,一切皆有可能。所谓利益有多大,走私就有多大,自古如此。就说明朝初期吧,海禁最为严厉。明太祖禁令片甲不得入海,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走私者铤而走险,于是海盗猖獗。其结果是走私依然不断,朝野照样畅通无阻。正所谓:市通则寇转商,市禁则商转寇。
走私屡禁不止,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社会现象。关键是如何平衡关税的比例,随着关税的大幅度降低,走私变得无利可图,走私必然销声匿迹。然而,对于高关税产品,利益既得者一定是奋力保卫,绝没有让步的道理。走私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里应外合的配合程度,那些手握权力,大喊贸易保护的民族“大义”也许恰恰是走私的保护者。那些利益团体一方面积极参与打击走私,高调保护民族经济,一方面大量走私,以低价冲击市场,获得垄断经济的先机。这种贼喊捉贼的做法,当然是名利双收了。由此可见,走私之所以屡禁不止,说明背后一定有无数双隐形的推手。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走私必然滋生腐败了,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走私与腐败的关系是走私助长腐败,腐败进而保护走私,大走私背后一定存在大腐败。这也是厦门远华案给予我们的最大启迪!
-全文完-
▷ 进入水哥来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