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过的关于父亲的文章,是朱自清的《背影》,这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虽然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不曾戴过黑布小帽,也没有穿过黑布大褂,但是未到花甲鬓先白的满头华发,却是我给了我心里无限的沧桑感。
虽然我的父亲还没有到蹒跚走路的那种无奈,但是记忆中那副笔直的脊背,已经渐渐变的弯曲!
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我是不止见过一次的。
父亲小的时候,我们家是很有钱的,听说当年还差点把我爷爷划成地主,那时候父亲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男孩,所以备受爷爷奶奶和姑姑们的疼爱,后来父亲娶了母亲之后,就离开家乡,一直在外面做些小买卖。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因为很多时候,父母都在外地,我和弟弟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的。
我八岁那年,爷爷奶奶在同一年双双去世,从那一年,我美好幸福的童年也宣告终结,从此我对父亲的印象更加模糊,但是也第一次对父亲的背影有了深刻的记忆。
那一年父亲料理完爷爷奶奶的后事,家境已经变得破落,母亲在家里照看我们兄妹四人,父亲不得不更加努力的在外面挣钱。
那一年的那个深秋季节,父亲收完地里的农活,再次踏上了漂泊异乡的路,临走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言语,母亲怀抱着还在吃奶的小妹,“xx他爸,记得在外面经常给家里写信!”(那个时候,我们整个村子里都没有电话。)
父亲点点头,转过身,这个背影第一次印在了我的心里。
年幼无知的我,读不懂父亲母亲的眼神,但是却能感觉到自己心里酸酸的,莫名的失落,一向和父亲比较疏远的我,竟然刹那间舍不得父亲离开。
父亲背着行囊的背影渐渐远去,身后正在飘落的,和已经飘落的满地枯叶,被深秋的冷风吹起,终于淹没了父亲远去的背影。
日子就这样平淡无奇的继续,
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和父亲聚少离多,我们兄妹也是格外的懂事,听话,帮着母亲操持着家里的活计。
十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兄妹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倒不是因为年对我们有多愉快,只是因为,过了年之后父亲才会回家,我们才能见到父亲。
十八岁那年,已经辍学的我,也选择了离开家乡,出外打工。
年少轻狂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抱着年幼时的梦想, 一走就是几千里。
离家的时候,父亲嘱咐我:“到外面万事小心,不要惹事,吃点苦不要紧,老人古语‘年少享福不算福,老了享福才是福’。”
依然没有过多的话语,但是当我上车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眼里的浑浊,还没等汽车开动,父亲已经转过了身,看着他还算笔直的背影,我想,也许这样转过身,眼泪才不会流出,至少不会让我看到,因为记忆里,除了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看到父亲哭过,就再没有见到父亲的眼泪。
二十八岁那年,相知近十年,已经牵手四年的婚姻走到了尽头!我和妻子离婚。
父亲连夜从外地坐火车回家,一向很要面子的父亲,为了我,第一次放下那已经满是沧桑的的老脸,到岳母家,任由岳母指责那原本不应该属于他的过错。
最终,无法挽回!
看着跟前幼小的孙子那天真的眼神,父亲第一次在我面前流下眼泪,我能读懂父亲的眼泪,只是不忍心再看父亲已经斑白的双鬓;不忍看着烟卷在他颤抖的指间燃尽,这一次,我转过身,强忍泪水,真的想大声对父亲说一句:“父亲,对不起!儿子不孝,又让您为我操心。”
我不能知道父亲的心里为我们高兴和担忧有多少,也不能知道父亲还能在我成长的路上陪我走多久,但是,我想说:父亲,如果真的有下一个轮回,我想做您的父亲。
落笔的时候,夜已经深了,突然想起了首崔京浩唱过的那首歌《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儿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全文完-
▷ 进入墨作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