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易安居士,多数人都会将她与婉约、雅正一类的词联系起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确,在这些句子里,处处透着浓浓的哀伤;求而不得之伤,思念眷恋之伤,睹物怀人之伤。她的情与思,仿佛一坛醇酒,弥而不散地沉浸在心底,让人慢慢地沉醉,再慢慢地心碎。但是,李清照绝对不是一个只会忧愁哀伤,自怨自艾的小妇人,她爱过、恨过、挣扎过、抗争过、经历过与知心爱人相伴的甜蜜,也经历过国破家亡,风雨飘零的心酸痛苦,但她却从未有过随波逐流、丧失自我。纵观李清照那传奇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不让须眉的奇女子,是重重封建礼教下勇于冲破黑暗的荆棘之鸟,是洗练千古的谪尘仙子。她的爱情,她的人生个性,她的超越时代的胸襟见识,都令人深深折服。
李清照的爱情,是超越物欲,爱到灵魂深处的。众所周知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可谓千古奇缘。二人的婚姻不是封建礼教下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住京城的他们,彼此耳闻了对方的才华和名声而暗生倾慕。易安有《点绛唇》词曰:“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回首偷看的,不是青梅,正是青年才俊的赵明诚。相似的满腹才华,共同的志趣爱好,让这对佳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那种幸福是高层次的,那种层次不是人人都达到的,更不是那种时代下任何女性都能享受得来的。虽然他们没有多丰厚的家产,虽然他们没有多高的权势,但是他们的婚姻却是其乐融融,忙时淘赏古玩,闲时煮茶论诗,情投意合,心灵相通。这种欢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世间任何快乐都不可比拟的。后来赵明诚赵明诚出仕,二人的甜蜜生活由此终结,分居两地,使他们无比痛苦又无比无奈。相思之苦最是熬人,即使是李清照这样绝俗的人也不能幸免,然而易安的相思却是典雅含蓄的、是清丽脱俗的、是独辟蹊径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相思,如此感人,使我们叹息之余又不禁拍案叫绝。可惜天妒良缘,二人结婚十多年过去,膝下却没有一儿半女。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乃大”的年代,这简直是二人婚姻的致命打击,对此,李清照是忧愁的。“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把此时李清照的忧愁心思刻画的淋漓尽致。生活上的种种磨难折磨着李赵二人,却也坚固了他们的感情,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予丈夫,其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刻表露出李清照对丈夫的爱情,像黄花那样临风傲霜坚贞不屈,不因任何阻挠而改变。赵明诚收到夫人寄来的这首词,废寝忘食,花了好几个日夜连作了十五首同调词寄回,以慰夫人相思之情。二虽不能相见,却是两心相知,虽无儿女,却能相濡以沫,这份精神至上,直入灵魂的感情,是任何人都不能体会得到的。
李清照的人生,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赵明诚去世了,李清照的幸福也就此划上句号。那时正值金兵南下,北宋灭亡之际。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爱人猝然离世,只留下自己孤苦飘零,李清照面临着一生最大的痛苦,她多想陪他一起去啊,但是她知道丈夫还有未竟的心愿,那些二人多年搜集的金石古玩更不能就此毁于一旦,于是,李清照一个人携带着大量文物孤身南迁。对于一个寡妇而言,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此时的李清照是脆弱的,是渴望依靠的,正是由此,那个叫张汝舟的男人,凭着他的虚伪狡诈,巧舌如簧,骗取了李清照的欢心,然而他看中的,只是李清照手上,那满目琳琅的金石之器。这样一个人面兽心,满身铜臭的小人,如何能配得起那样清练脱俗的仙子,于是,在李清照再嫁三个月之后,她便冒着坐牢的危险,毅然决然状告张汝舟,解除了婚约。即使在当今这个男女平等、离婚无奇的时代,一个人,尤其是女人,要想结束一段婚姻,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要考虑的不仅是自己以后的依靠和生活,更要考虑自己的荣誉和身边人的看法;在那个程朱理学蔚然成风、妇女权益受到极大限制的年代,李清照的这一做法,无疑是投入湖中的巨石,一时间,各种嘲笑、质疑、劝阻之声如同潮水一般向她压来,即时昔日好友也并未为开脱反而百般掩饰。面对整个社会的反对,李清照并没有屈服与退缩,而是坚强的承受了下来,因为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身上,有着那样倔强的灵魂,那样坚韧的品质,那样鲜明独立的个性,那样永不丢失自我的立场。李清照不仅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女人,还是一个多么独立不羁的女人,她用一生的时间,在如铜墙铁壁般束缚女性的男权社会中,用她自己的声音,为女性的不屈呐喊,发出了震撼人心的最强音。于是,青史上终于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女子,即使是千年之后的我们,也不禁为之深深折服。
李清照的见识气度,是超越时代、光映千古的。李清照的一生,是饱尝苦楚的:兵荒马乱、痛失爱夫、收藏被毁、被诬通敌、再嫁婚变、诉讼系狱等等人生航程中的暗礁、险滩,李清照都没有幸免。“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集中表现了李清照的的忧患遭遇及心境。然而这诸多的坎坷波折并没有使她的心死去,寻寻觅觅,诗人的笔下依然激荡着大胆、强烈、直率的感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幽幽湖畔的垂杨深处,李清照将她半生的心血诉诸笔端,《漱玉集》使她成为一代词宗,《金石录》终了亡夫心愿,而这两本书,也承载着李清照全部的情思,穿越千古,将那抹洗练脱俗的倩影,投射在无数人眼前。然而我相信,寂寞的书斋并不是李清照所向往的,而她也绝不是一个只会感叹个人悲乐的文人。当蹙眉深思之时,她的心一定在驰骋疆场,光复河山。此时诗人心中的愁闷,已不单单是风花雪月、身世飘零的感伤,更涂上了一层抹不去的对国家民族的忧愤。“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描写良辰佳节与祖国命运的尖锐矛盾,突出表现了李清照此时的忧国忧民的心怀,南宋末年的爱国词人刘辰翁曾点评此诗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以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这首词的爱国思想感人之深。由此可见,李清照是把个人荣辱与国家荣辱紧紧系在一起的,国家大事,百姓荣苦,本就是她所牵挂的,若非如此,她也不会有“恨生非男儿,不能跃马挥戈,驰骋疆场”的仰天长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未肯过江东”的豪迈苍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豪言壮语,在那个政治腐败不堪,国家偏安一隅,人民不思进取的南宋王朝里,她以女儿之身,却有着不让须眉甚至超越须眉的见识气度,让人叹息之余,也为之倾服。
李清照的一生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也是充满瑰丽、超尘脱俗的一生。她不仅敢于藐视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 “女儿经”, 更是大胆的挑战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而对于时事政治也具有忠愤激昂的爱国热忱。李清照的种种思想举动,不是封建道义所能规范得了的,更不是任何人、任何非议所能左右的。在那个奴性十足,妇女毫无地位的悲剧时代,李清照虽为闺阁女子,却满腹才华、精通经史,对词作、治石一道更是登峰造极,她交际极广,经常与士大夫诗酒往来,朋友故交遍布天下,她善于思索,对封建社会那种狭小闭锁、百无聊懒的小生活不卑不亢,以一种严肃、认真、清醒的人生态度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她凭自己杰出的才学来确定自身的价值,保持一个封建妇女可能得到的人格和地位,她用一生的努力和一身的才华冲击着封建礼教的层层黑暗,挣扎出属于自己的历史天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次读这首凝汇了李清照一生心酸的名篇,我恍惚觉得,其中的愁,并不那么苦涩了,反而有种淡淡的超脱。正如易安自己所说:“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这个尝尽世间离合悲欢又无比豁达的女子啊,莫非真的是下凡历劫的仙子?叹息一声,我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那个洗练千古的影子,在微笑着,沉静着。
-全文完-
▷ 进入吹洞箫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