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这个职业是中国的一种特色事物,是一座体现出诸多中国特有的、世界稀有的文化蕴涵的富矿。太监可以做得很大很辉煌,像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等,也可以做得默默无闻。总之,这个职业有它的弹性和机遇性,不过无论当局者怎么闹腾,怎么富有弄权的巧智,都难掩其命运的悲剧性。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杯具性。
大家先看看这个词,杯具。杯具是什么?随便用的,随便摸的,生气了随便摔的,碎了的话岁岁平安,没碎的话百折不挠。太监就是这么个货色,随时候着,随时看主子脸色,时刻准备着当出气筒。
大家同情太监,主要是从生理角度去同情,去审视和思考,但是如果剥离这个视角,太监这个身份有没有引人入胜的地方呢?有人可能会说,真要保留那玩意,我也心甘情愿去当太监。
哼,想美事,美死你,殊不知太监这行当也就业难,也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不是谁都当得了的!
我的笔下也出现过一位太监,他的事业做得很大很辉煌。他把好事情都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大明朝相当一段时期,宦官专权,权势极大,正巧皇帝还搬出了乾清宫,这给太监乱后宫带来了非常大的有利条件。朱常乐就是这个时候窜到了太监的高层位置并大展拳脚的。
这还不算什么,只能说他运气比较好。活了九十八岁,比清朝的乾隆爷活的还长,这也是他运气好。他运气最好的方面在于他被邪魔附体,根子再生。这就成了传奇了。最好玩的地方也就是他的根子能失而复得。这不但带来了他生理上的剧变,随之也带来了心理上的剧变。一来人变得自信了,容光焕发了,二来不会沦落到其他太监那种变态的地步,而是把多余的精力放在扩大权势和扩大所得利益上面,自然也包括了金钱美女等所有太监都渴求的东西。邪魔附身的朱常乐,注定是个怪诞的人物。他文武双全,琴棋诗书画无不精绝,还天生是个高大、俊俏的美男子。后宫美女无数,无不暗生情愫,昼夜思慕。
满足了最基本的要求之后,他还想要实现更多更宽广的价值。他南下会合戚继光抗倭,节节胜利,北上收复失地,对抗蒙人入侵,惊破敌胆。他登高一呼,士气如虹。一个太监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英勇之气、阳刚之气、豪杰之概。他赈济灾民、慷慨解囊、爱民如子。他重视诺言,说到做到;他君子成人之美,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他天使的一面。
他还有魔鬼的一面。为了维持附体的成果,他采阴补阳,纵乐无度,被魔教教首掳走,还不忘此事,可见其贪恋美色之地步。他在行将大势已去的时候,还大批地将如花似玉的宫女贱卖到窑子里去。对待手底下的其他太监和政治对立面,他心黑手狠,杀人不眨眼。
一个政客具有的大善与大恶,大美与大丑,他全有。在此层面上讲,他的首要身份是敏感、机警、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的政客,而太监只是一种生理认定。当他生理上莫名而神秘地恢复健全以后,他作为一个完整的男人活跃于后宫万千粉黛之中,成为后宫唯一的完整男人,这个时候,实际上他成了一国的实际操控者、统治者,而搬出了乾清宫的皇帝成了符号、傀儡。这是本书最具娱乐性的一个看点。
为什么太监题材的作品往往具有趣味性呢?一是因为太监题材能够调动人的感官的参与度和紧张度,越身临其境,感受就越明显;二是因为红楼梦效应,也就是一男多女效应,刺激人的生活想象;三是因为宫廷是无数阴谋诡计诞生的地方,让人产生强烈的窥探热望和破解期待。如果这个太监主人公再有些异于其他太监的地方,那就更具可看性了。朱常乐这个家伙不单单是迥异于其他太监,也迥异于其他众生。您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思想在他身上都可以找到深刻烙印,只是他有他狡黠的一面,不会死守教条。他有未卜先知、明察秋毫的智慧,擅长表演和伪装,但他对皇后始终如一、耿耿忠心。他晚年的归隐思想体现着道家文化的影响。他最终归隐海岛,也正是道家文化的引力作用。
朱常乐这个人物有大众性,食色性也,有天真烂漫和知足常乐的一面。他也有野心勃勃的一面,有他的特殊性,这一点和他的环境和机遇是分不开的。既然他具有男人的完整生理结构,那么也就完全可以对他进行以正常人为参照的心理推断。按弗洛伊德的观点,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朱常乐这个人在几个方面总体上达到了动态平衡,本我的释放体现了他游戏人生的一面,对特定生活格局绝望的一面,对虚无人生的诅咒。守卫河山,安稳社稷,为国为民则是超我的方面;修炼内功,祈求长生,自然清静,兼具了自我和超我的特性。渴望成仙,是他狭隘世界观的反映,也是他对现世人间带给他的黯淡情绪的一种化解。
后宫政治是封建政治的写照,是封建王朝的缩影,后宫的丑恶与糜烂,其实正是封建社会的没落信号,是封建文化的堕落象征。
这部书用荒诞夸张的笔墨描述了一位大权在握的太监波谲云诡的一生,抨击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王朝体系,全面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精神,是一部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古典主义荒诞小说。
-全文完-
▷ 进入李家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