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到父母看自己儿女的脸色,常听到父母被自己儿女呵斥。这时候的父母或者无力地辩解两句,或者笑着回应以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就承认错误。因为在父母看来,儿女们长大了,成才了,懂得比自己多了,接受新事物比自己快了;自己老了,思维慢了,反应迟钝了,跟不上形势了,理所当然的该挨他们的训斥,算不得不孝。如果是在外边,其他人骂你一声“糊涂”“无知”,你准会抓住人家不放,和人家理论半天;而儿女如果说了你同样的话,你会不当一回事,忍气吞声,一言不发。
仔细想来,我觉得这也该算是不孝。虽然和那种不赡养父母、或兄弟姊妹间在赡养父母的问题上互相推诿以至于使父母老无所依的人,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岂不闻“父在前,子不言”?岂不闻《弟子规》里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怎么现在好些事情都反着来了,还说不是不孝?难道古人们总结出的那些经典就真的成了老古董?难道被称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孝”到现在就不美了?难道那些如“王祥卧冰”“郭巨埋儿”“木连救母”的千古孝谈就真的不值得现代人一提?
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上文提到的那种儿子,虽然内心深处对父母确实是孝敬的,而口头上表现出来的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总认为身为文盲的我的养父母什么都不懂,因此说出话来全不顾他们的感受,时常粗声大气;总觉得那时候是高中毕业生,看问题就比他们强,拿父亲反驳我的话就是“你以为你就是文屁眼通天了”。
一个看似偶然而实非偶然的际遇改变了我,使我对父母的态度、语言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使我从此再没有在父母面前出言不逊过。一直到我把二老送老归山,我都是以一副好面孔出现在他们面前。
在我二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到了我的生父母家,家里当时是那么贫穷,而家里和谐的气氛却深深感染了我。生父母都不是什么文化人,父亲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不管说得好坏、对否,两个哥哥都笑眯眯的听,从不顶嘴、争辩。父母吩咐的事情,两个哥哥总是悄无声息地去做好。我很吃惊,他们怎么有那么好的耐性和涵养?要是我,也许早就和他们顶上了。
后来慢慢知道,我的两个哥哥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成绩都非常好,一直是所在班的第一名,就因为交不起那每学期两块钱的学费,连小学都没有上满就辍学了。大哥为人老实一点,就一直在家里务农,照看父母,管理家里;二哥性格不安分一些,就拜了师出门搞副业(现在叫打工)了。打过片石,修过公路,修过楼房,补过城墙,走南闯北, 四处奔波。几十年来,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快意,也有过败走麦城的烦恼。然而不管什么时候,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过父母的教育,兄弟姊妹始终团结如一人。二哥挣回来的钱累计起来应该是上百万、上千万,但不论多少,都从来不认为是自己一个人的。除了家里统一支配外,姐姐妹妹家里有困难,也尽可能大力支援。父母去世近二十年了,兄弟俩到现在仍然在一口锅里舀饭吃,从没提出过分家二字。如今,两个哥哥家的四个侄儿侄女都已大学毕业,大侄儿考上了公务员,其余的都在全国各地打工,并且已经有了两个孙子,而家庭的格局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二哥在外奔波,大哥打理家里,把个家修得像城里人住的别墅一般,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生活着。
家和万事兴啊!
他们的故事看起来和孝心的主题有点偏,而我却觉得正是两位哥哥对父母至死不渝的孝才成就了这个家庭。我曾经建议:我们家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和谐家庭了,何不把电视台的记者请来,做一期节目,也让那些兄弟不和、互相勾心斗角、不好好赡养父母的人学学?二哥不同意,他说,普通人家,都该如此,有啥好张扬的?在新居落成的时候,我写了一副对联是“仁义礼智应世,忠信孝悌传家”,二哥用大理石把它刻好,装在客厅外的柱头上,很大气。
我曾经和一些爱好文学的学生以文学社的名义去采访佳佳超市的老总,在谈到他们员工的招聘时,他说,我们招聘员工的第一个条件是看他们孝不孝顺父母。我略有些不解,这个条件和招聘员工有什么关系呢?他的回答很直白,他说:“我们的员工是直接为顾客服务的,顾客就是上帝。如果你和你的父母关系都搞不好,你怎么能真心为顾客服务?没有孝顺这一条,其他条件再好我们也不要。”啊,看来这孝心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它还是社会上的一个用人标准。怪不得据说从前些年开始,国内很多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学第一课就是孝心教育。
作为有父母在堂的孩子们哪,千万别以为对父母百依百顺,像二十四孝故事里的人物就是愚忠愚孝;而时时驳斥父母,对父母高喉咙大嗓门那就是时尚。千万别以为我的孝心早已存在心里,只是现在还没有尽孝的条件,还没有孝敬父母的经济基础,等我有钱了,我一定让父母好好享受;岂不闻“树欲静而风不止”后面那一句“子欲孝而亲不待”。你如果有孝心,就从现在开始吧。父母不一定需要你用多少金钱来孝敬他们,也许就是一个温馨的电话,一句轻轻的问候,几句心碰心的交谈,一个不经意的搀扶,就使他们的心温暖了,就使他们沉沁在儿女的孝敬之中了。
一个笑话。
一九七五年初夏,四川大面积干旱,禾苗树木枯萎,小河断流,插秧无水。有几位白发老者坐在树下乘凉。其中一个说道:“不用急,我们这里会下雨的,因为我们仪陇县有三个孝子。”
三个孝子就能左右老天的行为,我想,我也去做孝子吧。
2012.2.10.于深圳
-全文完-
▷ 进入少年狂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