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巩义市,那里到处是黄土,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姜石。农民种地,深恶痛绝之,恨不得捡拾干净,可是,仿佛那姜石会长似的,祖祖辈辈的拾它,扔它,依然层出不穷。
这种奇怪的石头因其形状颇似生姜而得名,又名磋砺石。是一种分布广泛、有悠久应用历史的石种,但作为观赏用,则是近几年才崛起的新兴事物。
我国对姜石的应用,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主要作为矿物药。集历代药典大成的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称:“生土间,状如姜。有五种,以色白而烂不碜者良”。“性咸,寒,无毒。主治丁疮、肿胀、水肿”等等。也有人用来泡水或沏茶,长期饮用可预防大骨节等地方病,并具健康益寿的功效,与其所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关。看来姜石还是保健良药。
从地质科学的观点来考察,姜石为钙质结核。所谓结核,就是指沉积岩中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种矿物质团块,其形态有球状、卵状及不规则状等等。
姜石主要产于粘土质地层中,如页岩、板岩、粘土岩和黄土之中。其形成时代也很广泛,从十几亿年前直到第四纪风成黄土之中,并且在今后的岁月里仍将继续。
如著名藏石家李饶所收藏的脑状姜石,即产于十几亿年前的震旦纪地层中。年轻地层如黄土高原,其上分布的厚层黄土尚未固结成岩,其中常见姜石,被剥蚀出地表后成堆分布,被当地老乡称做“跌跤石”。
依据结石与围岩形成的先后关系,可分同生姜结石、成岩姜结石和后生姜结石三种。同生结核沿层理分布,并被地层层理所环绕,呈假整合状。成岩结核以不整合状态产出为主。后生结核切穿岩层层理,分布于裂隙之中。无论何种结核,形成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大气降水或地下水溶解较多的碳酸氢钙,在运移过程中,沿某一质点(如土块、沙粒或水滴)凝聚,由里至外越长越大,并胶结有地层中的粘土或砂粒,形成结核。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结核石的构造一般呈同心圆状或放射状。结核石的硬度一般在3度左右。如果成岩溶液中除含钙离子外,尚含硅、铁等离子,则硬度可增高至5度。结核石的矿物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和高岭石类粘土矿物为主,少量石英、褐铁矿。颜色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黄色、黄褐色、灰色等等。
姜石分布很广,数量很多,但绝大多数不具收藏和观赏价值。李时珍提到药用姜石“以色白而烂不碜者良”,观赏姜石同样如此。“烂不碜”即奇形怪状、不拘一格者。姜石是典型的造型石,在观赏石分类中属于形象石类。可依据姜石的造型进行品级划分。造型一般,略具收藏和观赏价值者为下品。形似生姜、白藕、花生、胡萝卜等植物形状者为中品。形似海豹、黄鼬、石猴等动物形象者为上品。形如人物、精灵古怪者乃为珍品。每品中又可依据造型的精美程度划分出甲、乙丙丁级。像人物的姜石又称为姜结人,如203地质队尹存仁队长在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上,拣到一位“贵妇人”。坐高15厘米,头身均匀,恰成比例。无论从正面或背面看,都酷似古代一位温文尔雅的贵妇人,云髻高耸,正襟危坐。
它还有医疗作用, 可治疔疮肿痛。用法是白姜石末,和鸡子清敷在伤痛处,干后即可,可治乳痈肿大如碗肿痛,可治产后胀冲气噎。
硗砺石,代赭石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汤下。可治通身水肿。
因为所有的石头中,姜石我最熟悉,所以列举为《石玉经》之首篇介绍。
-全文完-
▷ 进入少妇写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