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年“无家可归”很是悲凉。
无论从甲骨文字形和社会科学角度讲来的“家”之说,都抵不过我心中那个“家”之说。
没有了父母的家,就不再是家。老屋曾经的炎凉只能成为念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年会有很多人“无家可归”。
山河破碎,国家沦陷,四万万五千万的龙子龙孙就没了家。那红砖绿瓦,伴着紫禁城的哀鸣,在阳光下哭泣。那样的年还有法过吗?国之家不在,小家长戚戚。
国富民强了,要啥有啥了,近十四亿的人口都安居乐业了,可心目中的家却没了,过年回哪个家啊?妈家?婆家?最后多按长幼排序做东闹哄一顿家宴,或找家酒店兄弟姐妹聚一下。轮流做东无异于变相aa制,何有“回家过年”的味道?
人为什么都要回家过年?
爸妈街上大喊——小三子来家吃饭!
男人叫——“屋里的”来家做饭!
老婆对男人说——“死鬼”,早点来家睡觉!
老爹老妈对游子说——儿啊,啥时来家过个年?
农人自语道——俺得回家“拉撒”,肥水不流外人田。
外人甲说——张家两口子打起来了!
外人乙说——王家大喜,“添丁”了!
外人丙说——李家老太太90多,昨晚走了……
家,是人到独立生活后,最好的身心寄放处所。家,一人少点,俩人正常,仨人最标准。人和家是双需的,所以有家、爱家是“必须地”。爸妈的家才是你经常要回的家,大年三十欢聚一堂,天伦之乐能胜家财万贯。那时不比钱财,比亲情,比人气儿,比四世同堂的厚重和高妙意境。
所以这就结了。“李老太太90多走了……”这个家从此就消失了。没有需求、满足、寄望、牵挂,就没了可以回去过年的家。而那个可独自栖身的巢穴,谁又没有?但我所理解的“此巢穴”非“彼巢穴”哦。
单身之家有之名,无之义。
你高兴整了一间大house,家用尽有,吃喝不愁,就是少了另一半。如果真是不想娶嫁,定是被爱所伤,亦或情商太低,亦或条件太差。一个人不叫生活叫孤独,无另一半的温暖与孤守青灯有何两样?
这样的“家”,如果父母健在是最最让他们闹心、揪心的。所以劝那些“圣(剩)男”“圣(剩)女们”赶快想招儿,不然到你真没有了妈家回的时候,过大年三十会很凄凉。
“小家”是个会成长的孩子。
“家”的细胞很小,是单单的。有了新娘是双双的,甜蜜无比。有了宝宝是“宝塔阵”,从此男人在前冲锋,后面左右助阵,生活虽然艰辛,但不乏有滋有味。再熬30年,原来的你就成了“老一辈革命家”,膝下孙儿一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就晕乎乎地掏出一叠钱,“红包”抱出的隔辈情亲,由此开去……这时的“家”就最少走过了50年的风风雨雨,这样历练还有不成“钢铁战士”吗?!到那时你爸妈的家基本老去或消亡,你的小家就成了大家,一个成熟的家,真正意义上的家了!所以能熬到《四世同堂》的太爷太奶,就值得炫耀和值得敬重的喽。
“大家族”是必然衰亡的老人。
早年日本有部影片叫《狐狸的故事》。它以拟人的手法,虚构了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真诚相爱组成“家庭”。后来它们生了五只小狐狸。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它们千辛万苦寻找食物,灾难不断降临。最小的一只生双目失明,在风雨天掉进了大海淹死。在一次偷鸡中,妈妈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活活死去,而富来普担负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当孩子们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只有和孩子忍痛分离,将他们一个个赶出家,把它们的命运交给大自然,让生活重新开始。这让大家变小,让新家诞生。这仿佛提示着“物竞天择”的道理,提示着“大家”使命的最终凄美的结局。
说旧中国最讲究的家是最抱团儿、最气派的大家族。但败絮其内也是不容质疑的。不然怎么会有“红学派”研究不透的“贾史王薛”之争,有《家春秋》巴金笔下控诉封建家庭的力作?这样的家啊太大,太难管理,不然怎么会累死了王熙凤?这样的家太可恨,可恨那一个个面目可憎,死守礼教的“坏男人”们。这样的家过年的场景轰轰烈烈,奢华无比。但毕竟成——“呼啦啦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灭”的过去式。所以中国大家族的繁华鼎盛,就会是吉尼斯世界之最。但那时我们还没和国际接轨,错过了申请,很遗憾。
《常回家看看》一唱就火的原因。
那年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搅动了多少人的心泪。有怀念的泪,愧疚的泪,还有欢喜的泪。这比爱国主义教育要好接受多了。不爱家何谈爱国?不想回报父辈何谈尽忠尽孝?听完了这首歌,能“打飞机”的,领着一家老小就飞回去看妈妈,实在无招买不上车票的,就把电话打爆了棚。一声“爸爸妈妈过年好!”都是伴着眼泪喊出来的,这些的他乡客,外乡人,容易嘛?!
家中有爹妈,有妻儿,到了年关心早就飞到了家。牵挂和思念的滋味最煎熬人。这时要是包工头拖欠了工资,打工仔不和你急眼才怪。有人情味的老板都会大大赏红包,让员工欢欢喜喜阖家团圆。这样的回家,就像汽车跑了一年长途要大修;像跑干了油箱要加油;像思念聚集的大坝要决口;疏导——那是必须地!不然,新一年怎样以历再战?
游子过大年回家是每个做父母的期盼,它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忠孝礼仪之风。有了小家的年轻人,能常回家看看,帮着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你这是在和时间抢亲情,为自己的心灵送补给养。不然你定会有“子欲孝,亲不在”的遗憾,会有钢针时不时刺痛心的折磨。
“回家过年!”千说道,万说道,归根结底就一条:这是父母健在之人的最大渴望。因为那里是反哺感恩的天堂,是身心最安全、可靠、美妙的寄放圣地。幺麽怎说“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那?!
心无垠作于元宵前夜2012.2.5
-全文完-
▷ 进入心无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